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17元吃海底捞”:怎能得了便宜还卖乖!
日期: 2021/04/18 16:11
来源:光明网
近日,“17元吃海底捞”登上热搜。一名网友晒出自己的海底捞账单,点了四份清水锅0元,一份捞派捞面7元,一份自选小料10元,合计17元。

不久,另外一名网友自曝忍不住跟风效仿,参照攻略点了四个清水锅,半份粉丝,一个生鸡蛋和一碗米饭,还让店家送了一份老油条,总共消费27元。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她抱怨这顿接近“免费”的午餐,并没有让她感到舒爽,反而都是尴尬——她认为,服务员送给两个孩子玩具、半份西红柿、两份蒸蛋、一大堆水果,还帮忙拌了饭、配了酸辣粉的作料之后,“态度不好”。

一句委屈的抱怨引发轩然大波。网友们一致声讨这位吃相难看,甚至有人用“乞讨式”形容这种行为——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花17元吃海底捞,到底错在哪?长安君有三句话说:

自尊者人必尊之

怎能得了便宜还卖乖

花一杯奶茶的钱吃海底捞,连吃带拿,一句好评没有,反而倒打一耙。这已经不是贪小便宜的问题,而是没有算清做人的账,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总不免让人讥笑嘲讽。

比如汉朝开国功臣韩信,年轻时家贫,总到一个朋友家蹭饭,并且一蹭就是几个月,弄恼了朋友的妻子。这天朋友的妻子提前做好了早餐,一家人就在床上吃饭,吃到一半韩信来了,他不但没有感到丝毫羞愧,反而大怒之下摔门而去。正是这样,即便日后功高盖世、裂土封侯,韩信还是不免在青史上留下“无行”的恶名。

回到21世纪的今天,相似事例里跨越2200多年的一致嘲讽无疑再次说明,做事不能总压着规则和道德的底线,做人不能仅仅满足于没有触碰法律的红线。“没有错”与“做得对”之间仍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评价的标准自在人心。不通情达理,不讲人情世故,还得寸进尺,得了便宜又卖乖,不免让网友们看低一头。

人生处处是修行,人情炼达皆文章。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要想没有伤害除非没有买卖

只要菜单上明码标价,不偷不抢不闹,消费者将餐厅提供的免费零食、水果等服务利用到极致,本就无可厚非。

商家有自主经营的权利,消费者也有自主消费的权利。海底捞设定低价的菜品,提供免费的增值服务,赠送零食等,是塑造品牌价值的一种方式,既可以为自己赢得口碑,也能实实在在的带来更多客流。一个赚人气口碑,一个得便宜实惠,带动行业市场的繁荣,何乐而不为。

正如海底捞当年那句广告语“地球人已经无法阻挡海底捞了”,商家的真情实意的服务、物美价廉的商品、诚实守信地经营,都在不断积累这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这份资产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底气所在。

这笔经济账,商家有时算得要比消费者清楚得多。

没有趋之若鹜跟风的背后

是现代文明的甘泉浸润人心

面对“17元吃海底捞”的攻略,网友们没有在低价诱惑中蜂拥而上效仿,没有被占便宜的心理蒙蔽理智。

当那名女子的抱怨在网上刷屏的时候,不是一味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而是能够换位思考,也站在商家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不仅看到了眼前的利益,更能着眼于长远。正如一些网友所说,如果效仿的人多了,商家可能就会设置最低消费,还有人提到了已然消失的牛肉粒,正是因为一些人无度薅羊毛,导致商家最后修改菜单。

让市场的归市场,道德的归道德。网友们一致的声讨背后,是社会经济发展,人人温饱自足,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底气和信心愈加充裕,规则意识不断提升,道德意识水涨船高。

一场小小的风波,折射中国网民的成长史:先入为主的声音再难扰乱对是非曲直的判断,人们对规则和理性的期盼,正在自己的不断践行中变成现实,为社会标注着道德的高度。

网上的嬉笑怒骂,让人窥见中国网友内心的光与亮、善与爱。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90/192561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