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央视很害羞 给《大卫》打马赛克
日期: 2012/07/11 18:38

   前天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该馆推出意大利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午间新闻作出报道、播出文艺复兴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大卫》像时,却在雕像的生殖器部位打上马赛克,引发网民争议。

  据新华网报道,有网民认为:“既然这个新闻片段是专门做艺术品的,怎么能这么不尊重艺术品?”又有网民建议应该先让大卫像穿上裤子再亮相,还有人挖苦说“央视很害羞”。

  不过,也有网友的看法恰恰相反:“古希腊文化和文艺复兴之后的主流审美观是以身体为美,但这不是中国的美学。我觉得在公共频道上公开播放大卫全裸雕像不妥。”

  对于央视的做法,南京电视台一名制片人表示理解,“新闻打码基本原则之一是编导认为播出内容可能影响美观、有伤风化或对观众造成严重的负面情绪。央视的当值编导可能认为大卫裸体会对部分观众的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面对网上几乎一面倒的负面声讨,央视在新闻首播三个多小时后作出改变,再次播出这段消息时,大卫身上的马赛克已经去掉。

 

给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穿上内裤会如何

王传涛

近日,国家博物馆为庆祝建馆百年,展出了文艺复兴三杰的名作,其中包括米开朗基罗著名的雕像作品。央视在播出该新闻时,全裸雕像画面下半身被打上了马赛克。

 国家博物馆迎来了建馆100年纪念日,在这里我们要表示祝贺。对我国公众而言,能够借助这样一个时机看到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的作品,是一种荣幸,也是一种幸福。可是,电视上的米开朗基罗著名作品《大卫》却被打上了马赛克,搞得无数观众对艺术的膜拜感在瞬间内挥发殆尽,继而很快拥有了一个低俗逻辑,并联想起了马赛克背后的低俗内容。本来是艺术品,却非要以三俗观念论之,这是原始艺术的悲剧,还是虚伪道德的胜利?

 有网友提了以下两个建议:其一,建议国家博物馆给“大卫”穿上一条内裤,就像给嘉陵江女神披上一条红丝巾以遮住胸部一样,免得电视台在拍摄时还得打马赛克,以防对社会构成“伤害”;其二,建议上帝上每位婴儿出生时,给在场所有人员的视网膜上也打上马赛克,或直接在娘胎里给每一位婴儿宝宝穿上一条止尿裤。应该说,这些建议只是对给著名雕塑《大卫》打马赛克的调侃,但是,在调侃之中,我们也能阅读到公众对高雅与低俗的判断标准。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每个时代的低俗观和高雅观。然而,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道德观,却很像存在于“穿越剧”之中。十年前,《泰坦尼克号》公映时,露丝留点了,十后之后,露丝的点被删了。一个在十年前不被认定为低俗的镜头,突然之间就成为低俗了,那么,低俗的标准是什么?

 显然,对于部分人而言,在他们的观念之中,低俗与高雅的判断标准仅仅在于那几个点,露了点就是低俗,不露点就是高雅。之前的露点没被删,能证明以前人低俗,更能证明现在人的高雅。即便是世界人民公认的露点艺术品,如果不被打上马赛克,也是低俗。可以说,打不打马赛克不是为了挡住什么,而是为了证明什么。这也正是给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大卫》穿上内裤的原因所在。

 关于低俗,我们身边确实存在许多奇怪的“定性”。比如说,受老百姓喜欢、销售量一路唱红的《知音》被人认定为低俗,而不以事实为依据的假大空新闻却为高雅;凤姐被广电总局批评为低俗,可在官场之中包二奶、养小蜜等现象却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却得不到批评和有效遏制和纠正……我只能说,当下的低俗观,确实很低俗。

对于给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打上马赛克之举,并非仅仅是一个能让人“笑岔气”的笑话。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如果我们的主流意识搞不清什么是艺术,什么是低俗,又谈何观念的进步和文化艺术的繁荣?又拿什么来和世界接轨?给《大卫》打上马赛克事小,让国人感觉电视台老封建也事小,落后了世界观念事就大了。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90/142062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