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由于人体中一种名为“胰岛素”的激素出现绝对缺乏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发生紊乱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主要特点是:高血糖、有尿糖。糖尿病控制不良容易累及肾脏、眼睛、神经及心脑血管等脏器,导致并发症,临床上因严重并发症死亡的例子并不少见。就常见病之一的糖尿病,特邀医学博士驹崎先生给大家作个简要的解说。
Q1) 糖尿病是怎样发生的?人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A: 糖、淀粉等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经过唾液和胃肠道消化催化分解转变成葡萄糖后,由小肠毛细血管吸收入血,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组织。之后,血中的葡萄糖在胰腺分泌的胰岛素的帮助下,进入到机体的各种细胞之中氧化分解,为组织器官供应生命活动必须的能量。
血糖指的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检测值显示的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正常情况下,进餐后血糖会一时增高,但在胰岛素的调节下,于餐后2小时之内,血糖就会回复到空腹时的水平。然而,当胰岛素发生分泌迟缓或分泌量不足、或由于机体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减弱时,血中的葡萄糖因不能得到有效利用而长时间滞留于血液中,造成血糖水平居高不下。这种慢性高血糖状态就是糖尿病。临床上将糖尿病分成两个类型。
Ⅰ型糖尿病:由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导致胰腺内负责分泌胰岛素的?细胞受损,造成胰岛素分泌量的绝对不足所引起。
Ⅱ型糖尿病:由于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及身心压力等原因造成胰岛素分泌量相对不足或利用受阻,致使血糖不能被有效利用所引起。
Q2) 什么人易患糖尿病?
A: 糖尿病患者数年年在递增。据推测,40岁以上的日本人中,有十分之一的人都患有糖尿病,其中,被列为生活习惯病之一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占90%。饮食过度、运动不足等生活习惯是Ⅱ型糖尿病的重要诱发因素,但事实上,并不是有同样生活习惯的人都会成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能力差”等遗传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胖人易患糖尿病”,很多人都这么认为。事实确实如此,糖尿病患者中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有过肥胖史,尤其以内脏脂肪过多者的发病率为高。其原因在于:脂肪细胞所分泌的生理活性物质中,有一种是具有阻碍胰岛素分泌作用的物质。
Q3) 糖尿病病情进展后会出现什么问题?
A: “高血糖、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有“死的四重奏”之称的这4个疾病因素,很多时候不是单独存在的。很多糖尿病患者除了高血糖以外,同时还有血压、血脂方面的异常。多个负面因素的同时存在,会加重、加快血管损伤,导致各种合并症的发生及恶化。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并发症多是此病的一大特点。糖尿病时受累最早的就是小血管。由于眼底的视网膜血管损伤引起的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剥离、眼底出血、白内障、失明等)、因肾脏中的肾小球血管病变引起的糖尿病性肾病(肾小球硬化、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等)、以及末梢微血管病变引起的末梢神经病变(手脚发麻发冷、感觉迟钝、阳痿、坏疽等)的发生是糖尿病最多见的3大并发症。
除了小血管病变以外,糖尿病人的大血管损伤也非常明显。厚生省实施的一次糖尿病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硬化进展速度快,脑梗塞和心肌梗塞发生率高达正常人的2倍以上。此外,糖尿病人由于体内负责清除外来病原体的白细胞活力下降,还会出现易感染、伤口愈合缓慢等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症状。
Q4) 糖尿病人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A: 糖尿病初期少有自觉症状,不容易及时发现。很多患者都是在出现易饥易渴、尿量增多等自觉症状后才去医院就诊,另有不少患者在初次确诊时就已经出现了并发症。因糖尿病并发症而丧命的病例也并非罕见。所以,定期测血糖是非常有意义的,尤其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的人更该倍加注意。
控制饮食、进行运动疗法,是糖尿病不可或缺的治疗措施,但是,在改善生活习惯的同时,还有必要积极采取保护机体的抗氧化措施。因为血糖过高,会同时导致体内活性氧生成量增加、SOD及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的活力降低。因此,有意识地积极补充摄取抗氧化物质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