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杨永琚花鸟画浑然天成
日期: 2022/07/25 17:44
张石

杨永琚,是一位在山水画世界中笔走龙蛇的杰出画家,同时他的花鸟画也独具特色,1972年经黄旭先生介绍,赴京拜王雪涛先生为师,学习中国花鸟画,曾就学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后赴日本学习水彩画及岩彩画。

杨永琚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日中国际美术协会会长、海外王雪涛研究会会长、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1989年曾为日本名刹“善光寺”绘制巨型障壁画《桂林之雨》系列26幅,NHK电视台专访播放后,引人关注。杨永琚的系列作品代表作还有《梦回桂林》,一点一线皆见中国功夫。结构布局一气贯通,韵律优美,自然天成,画面渲染月光下的桂林,透露出作者的思乡情绪。



 
《寻春》

杨永琚也擅长画写意花鸟,不追求客观的真实和细致,不刻意模仿自然,讲究“得鱼忘筌,得意忘形”。

《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鸡黍足秋田》

 
意思是说筌、蹄、言皆为捕鱼、捕猎的工具,目标还是鱼、兔,而其他的事物也是如此,只要得到和领会了事物的精神实质,那么这些工具和外形都可以忘掉了。绘画更是如此,得“意”可以忘形。
 
南宋参禅画家梁楷是中国写意简笔画的创始者,他最善于“得意忘形”。《图绘宝鉴》说他“精妙之笔,皆草草,谓之减笔”。他墨到竹成,笔至石出,形貌简约而得其神髓,谐气盎然而风骨天成,“心之溢荡,恍惚仿佛,出入无间”。观杨永琚先生的写意花鸟画,贵神似而不是形似,紫藤翠竹,芙蓉花残,雨打芭蕉,叶黄月寒,蝶舞花色浓,鸟去荔枝红,叶稀石榴笑,鸭过绿波淡,无不胸有成竹,一气呵成。特别是他画的公鸡,都为传神之作,你看那幅《鸡黍足秋田》。雄鸡黑羽抖擞,红冠高翘,似在全身中蕴含着一声响扼浮云的长鸣;《寻春》中的公鸡,则步伐稳健,安步当车,花下觅春,烘托出一片安详。



 

杨永琚的花鸟花多采取破墨之法,没骨少线,深得没骨神髓。没骨法是国画术语,表现直接用彩色作画,不用墨笔立骨。分山水没骨和花鸟没骨两种,这种画法打破了前代习用的“勾花点叶”画法,以彩笔取代墨笔,直抒胸臆,浑然天成,依势行笔,一气呵成,墨,色,水,笔融于一体。

最初相传由南朝张僧繇创始,而没骨花鸟传为北宋徐崇嗣,集大成者为清代恽寿平。

杨永琚的花鸟画多有没骨杰作,如他画叶子,浓处似墨,淡处透明,色到意到,浑然天成。神存富贵,始轻黄金,淡泊、洒脱而充满跃动感,不粘不滞,不野不狂,心无挂碍,畅然自在,笔墨节节呼吸,生香活态,禅趣盎然。

他也有一些吸收日本绘画精髓的花鸟画,曾尝试用日本的金潜纸画花鸟。这些画则是尽精刻微,“花有露珠,蝶有茸毛”,细腻处,我们似乎能够听到樱花在月色里梦中的呢喃。



杨永琚在谈到自己的创作体验时指出:在创作过程中体会到光凭着激情和创新欲望是不夠的,还要在中国绘画传统中吸取精华。沒有哪门艺术离开基本功能一步拔高的,只有做到像熟练的琴师那样,隨意抒发內心情感,弹奏自如。但基本功仍然不等于创作,只有被具体作品中的立意统率起来,转化为现实的创作技巧,成为与具体內容密不可分的形式。因此必須熟习传统,潛移默化溶入自己的血液中,消化吸收,变古法为我法,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风格。我決定再向中国画艺术前辈学习传统。

我们衷心祝愿杨永琚先生杰作频出,为中日艺术的互动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84/198656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