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医生:
您好!我很喜欢《中文导报》的“修身养性”栏目,上次向您谘询了关于“中医中药与健康”方面的知识。最近,和朋友闲聊时谈到了中药不良反应的事,都各抒己见,意见不一,为此,还想询问一下沙医生有关“中药有没有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的问题,希望能得到您的再次指导。
福岛县 高敏
读者:
您好!您所谘询的事情也是大多数患者关心的问题。关于中药的应用,从古至今日益广泛,实践证明,由于中药的药性平和,副作用小,安全有效,近年来,应用范围也逐渐发展和扩大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中药是来自于天然和人工种植的植物的茎、叶、花、种子、根和动物的血、皮、内脏,骨、胚胎及矿物等。因为天然性,其副作用较人工合成药物小,故易被多数患者所接受。
中药到底有无副作用,怎样使用才安全,中医古书籍《神农本草经》根据药物有无毒性,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为延年益寿药,无毒;中品为防疾补虚药,有毒无毒根据药量而定;下品为治病预疾的药物,多有毒性,不可久服。而中药的不良反应不仅在于药的本身,也因为用药不当所造成,可以说凡是药品,就会有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其主要是在于怎样合理配伍应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这是中药使用的关键问题。
现根据有关文献报道,简明扼要地介绍一下您所关心的问题:
(一)不良反应的原因
1)用量不当
中药常规用量是安全的,但随著剂量的加大则会出现不良反应。既使药典未标明有无毒性,超过用量也会发生不良反应。还有,中药书籍已标明有毒的中药,但仍被加大剂量使用会引起不良反应。
2)药性偏胜
药性偏胜又称偏性,指药物特有的性能如寒热温凉,其偏性为治疗作用的基础,“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纠正机体病理之偏,但运用不当,寒者用寒药,雪上加霜则易出现不良反应。
3)煎煮不当
一般认为长时间煎煮可以减毒,如附子先煎一小时,则毒性可以减少许多,但也有相反的情况,如山豆根煎煮时间越长,则副作用相应愈强。
4)长时间用药可引起蓄积中毒
中药活性成分含量低,作用缓和而持久,但慢性病人长期服用,也会随之产生一些不良反应。
5)个体差异
个体对中药耐受性差异很大,由于年龄、性别、体质、生理情况、心理状态等不同,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即同一剂量每个人可有不同的反应。如:儿童尚未发育成熟,老年人肝肾功能逐渐减退,代谢及排泄功能差,对药物耐受性小,且较为敏感,若剂量过大,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妇女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因个体差异和激素的影响,对某些药物的反应及耐受性比较敏感,使用不当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的症状。
6)中药或中西药配伍不当
某些中药相互之间具有相恶、相反的作用。中西药配伍也有禁忌,如甘草与水杨酸同用,可使溃疡病发生率增加,故配伍不当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二)合理使用
1.辨症施治:这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基本原则,也是疗效的关键。辨症准确对症用药,若辨症有误则药不对症,使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影响病情的转归。
2.合理配伍:合理的配伍用药,有益于药效发挥和疾病的治疗,但多种药物合用会因药物相互作用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这是在配伍时必须注意的。
另外,还有饮食禁忌,因药有药性,食有食性,同用时也应注意,如服“发汗药”忌生冷,“调理脾胃药”忌油腻,“消肿理气药”忌豆类,“止咳平喘药”忌食鱼腥等等。
3.依病情决定用量:有些中药的活性与用量有关,如甘草1~3克能调和药性,5~15克能益气养心,大量服用或小量长期使用也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故使用时应根据辨症选择用量。
4.避免长期用药:中药活性成分含量低,作用缓和而持久,但慢性病人长期服用,容易产生慢性蓄积而引起不良反应。
总之,中医用药和西医不同,它是根据辨症论治、配伍用药,同时又注意配伍禁忌。您平时多了解一点中医用药的知识,有助于您的身体健康。若想治疗,最好是在中医师的正确指导下合理用药。
沙医生简介 1985年~1998年任中国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98年来日,获得日本国立东北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主任医师、教授,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各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上取得满意效果。
大阪上海新天地特邀沙医生为在日华人的健康保健提供谘询和答疑服务,可以通过电话、信件或E-mail谘询。欢迎直接来店面谈(预约制)。谘询地点:上海新天地1F和7F。
预约电话:06-6646-1031(1F) 06-6646-1390(7F) 080-1449-3455(携带)
E-mail: shadaifu@chubun.co.jp
投函地址: □542-0073 大阪市中央区日本桥2-7-5 上海新天地7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