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变“鬼”激怒观众
9日15:30左右,《茉莉花开》原定的放映影院上海影城人声鼎沸。众多千里迢迢赶来观看影片的观众围着影城经理讨说法:为什么15:45放映的中国影片《茉莉花开》临时换成了美国影片《鬼屋》。
9日13:00左右,在影城大堂贴出一张公告,上书“由于拷贝没有到达,所以影片《茉莉花开》的放映取消,持票观众可以调换美国影片《鬼屋》”。影城副总经理王佳彦表示,组委会最近两天始终在联系《茉莉花开》的制作方,希望他们尽快将拷贝送到上海,但不知何故,对方始终没有明确回复。8日晚,组委会再次联系制作方,希望他们务必在9日早晨将拷贝送到上海——但直到9日中午12:00,他们接到确切消息,影片拷贝无论如何不可能准时到达上海了。
在影城大堂有很多情绪激动的观众,他们手持电影票表示:他们很早就订好了电影票,专门赶来看《茉莉花开》。还有些人是事先请好假打的过来的,现在突然被告知影片拷贝没到,他们一定要电影院方面给个说法。一个观众开玩笑说:“我本来是看‘花’的,现在‘见鬼’了。”
后来得知,《茉莉花开》的首映原本不在上海影城,而在环艺影城。6月6日13:30,同样因为“拷贝”未到,环艺的首映已被悄悄取消。先后两场首映的取消,给观众和影院方面带来了很多麻烦。据悉,因为《茉莉花开》名声在外,所以电影票预售情况非常好。环艺影城6日当天售票上座率达80%以上,而上海影城9日则几乎满座。
一直到晚上16点半左右在上海影城方面的积极解释和调解下,观众逐渐散开。
“ 茉莉”不“ 开”另有隐情
由于《茉莉花开》的主创人员没有到达上海,所以原定9日18:15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自然也不能召开。那么,究竟是什么技术原因使得《茉莉花开》难产?
据知情人士透露:所谓的技术原因是因为影片的拷贝目前仍然在日本。因为报关手续比较复杂,所以影片不能如期到达。而出品方和制作方因为“ 手续繁琐”已经放弃了影片参赛的打算。据悉,影片《茉莉花开》在上海的一位制片人9日晚已经返回北京。
另有消息称,影片的确在日本做后期,但拷贝不能到达另有隐情——因为影片由四方投资发行,导演侯咏认为四方对影片发行并不积极,而公司原先已准备将影片送交国外电影节参赛,在有关方面积极游说下才决定参加上海电影节,表现得自然不怎么积极。
侯咏还透露,在国内肯定还有一个《茉莉花开》的拷贝。对于影片投资方和发行方取消首次放映的做法,导演侯咏表示了强烈的不满,一脸愤慨地说:“我认为发行商缺乏操作经验,我是在网上才看到《茉莉花开》取消首映记者会的消息,我比你们更加不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根本不知道到底怎么了。”
在经历了一次退票风波之后,上海电影节再次发出通告,12日早上8时在上海电影城将再安排一场面向观众的放映,票价仍然是40元。但11日在售票现场,多数观众怕再次被耍不敢买票。一位观众说:“ 明天是星期六,要8点钟赶到电影院看电影,有得看还好,要是来了又没得看,好不容易一个休息日就泡汤了。影响心情都算了,还要退票,多麻烦。不如睡个好觉再过来看其它的电影,反正好看的影片多着呢。”总之,观众普遍质疑《茉莉花开》的诚信,因此不敢买票。而上次买了票却被《茉莉花开》放了“鸽子”的一位观众情绪就颇为激动,直接表示对《茉莉花开》这部影片有些反感:“不就是一部章子怡的电影吗?有什么了不起的,至于弄得这么神秘吗?”
据了解,截止11日晚间,上海电影城预售的《茉莉花开》电影票还只有41张,与上次的预售成绩相差甚远,对于有1000多个座位的放映厅来说,这样的成绩还真有些尴尬。
另讯:第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6月13日晚在上海闭幕,各项大奖一一揭晓,一再误了首映的影片《茉莉花开》获得评委会大奖,最佳影片由伊朗影片《代价》获得,最佳导演奖由韩国影片《丑闻》导演李在容获得,最佳男主角由《校园规则》(瑞典)男主演安德鲁斯.威尔逊获得,最佳女主角由顾美华凭借在《美丽上海》中的出色表演获得。以下为完全获奖名单:
上海国际电影节获奖完全名单
最佳男演员:安德鲁斯-威尔逊
《校园规则》(瑞典)
最佳女演员:顾美华《美丽上海》(中国)
最佳音乐奖:《丑闻》(韩国)
最佳摄影奖:《兄弟》(芬兰)、
《校园规则》(瑞典)
最佳编剧:《兄弟》(芬兰)
最佳导演:李在容 《丑闻》(韩国)
评委会大奖:《茉莉花开》(中国)
最佳影片:《代价》(伊朗)
亚洲新人奖最佳导演奖:朱文《云的南方》(中国)、《我记忆中的女孩》(泰国)
亚洲新人奖最佳影片奖:《结伴同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