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凌晨7点零6分,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因病逝世,享年82岁。6月3日早上在郑州殡仪馆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由于常香玉生前曾经要求丧事从简,所以葬礼显得简朴而隆重。常香玉的孙女小香玉得到奶奶逝世的消息,十分悲痛,赶回郑州操办老人家的后事。
常香玉,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南巩县人,1922年出生,原名张妙玲。出身艺人家庭的她,9岁随父张福仙搭班学戏,拜翟燕身、周海水为师并随义父姓改名为常香玉。初学小生、须生、武丑,后专演旦脚。幼功深厚。10岁登台,13岁主演6部《西厢》,名满开封。原唱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合豫东、祥符各调,并吸收曲剧、坠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京剧等一些唱腔,别创新腔。1938年后因病不能再演武戏而潜心钻研青衣、花旦表演和说白的改革。1941年赴陕甘演出。1948年在西安创办香玉剧社,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剧社巡回西北、中南、华南各地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有“爱国艺人”之誉。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同年出国演出。
“常派”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多彩多姿,雅俗共赏,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等。
在艺术上广泛吸收京剧、评剧、秦腔、河南曲剧以及坠子、大鼓等艺术之长,同时把风格不同的各种豫剧唱腔——豫东调、祥符调、沙河调等,融会于豫西调中,独创新腔,成为豫剧中的一支主要流派,被誉为“豫剧皇后”。
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1994年6月荣获“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艺术奖”。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她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分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是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郑州殡仪馆第三悼念厅。常老穿著大红的绸缎寿衣,静静地躺在鲜花丛中。在覆盖着鲜红党旗的水晶馆上方,悬挂着她那慈祥的遗照。“常香玉先生千古”,这句显示在悼念厅最上方的电子屏幕上打出的悼词,表达了大家对一代豫剧大师常香玉先生的怀念。“老太太一再交代,不要惊动太多人,要低调处理后事”,常香玉大师的儿子陈嘉康介绍说,“我们也希望按照老人的遗愿,从简处理老人的后事,让老人走得宁静些”。他透露说,常香玉大师在住院的时候,都一直不愿意打扰更多的人。她总是半开玩笑地说:“我都是老得没用的人了,你们都还要上班,不要耽误你们这些有用的人。”她一再交代说,自己去世后,不要开追掉会,说“这是很自然的规律,没有必要去浪费……”。
常老一生节俭,穿的衣服都是补了又补,缝了又缝。秋冬季穿的秋衣秋裤都是穿了10多年的旧衣服。“老太太最喜欢穿桃红的衬衣,她走的时候,衣服都是她穿了多少年的旧衣服”,常香玉的女儿介绍说。
常香玉,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南巩县人,1922年出生,原名张妙玲。出身艺人家庭的她,9岁随父张福仙搭班学戏,拜翟燕身、周海水为师并随义父姓改名为常香玉。初学小生、须生、武丑,后专演旦脚。幼功深厚。10岁登台,13岁主演6部《西厢》,名满开封。原唱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合豫东、祥符各调,并吸收曲剧、坠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京剧等一些唱腔,别创新腔。1938年后因病不能再演武戏而潜心钻研青衣、花旦表演和说白的改革。1941年赴陕甘演出。1948年在西安创办香玉剧社,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剧社巡回西北、中南、华南各地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有“爱国艺人”之誉。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同年出国演出。
“常派”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多彩多姿,雅俗共赏,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等。
在艺术上广泛吸收京剧、评剧、秦腔、河南曲剧以及坠子、大鼓等艺术之长,同时把风格不同的各种豫剧唱腔——豫东调、祥符调、沙河调等,融会于豫西调中,独创新腔,成为豫剧中的一支主要流派,被誉为“豫剧皇后”。
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1994年6月荣获“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艺术奖”。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她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分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是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郑州殡仪馆第三悼念厅。常老穿著大红的绸缎寿衣,静静地躺在鲜花丛中。在覆盖着鲜红党旗的水晶馆上方,悬挂着她那慈祥的遗照。“常香玉先生千古”,这句显示在悼念厅最上方的电子屏幕上打出的悼词,表达了大家对一代豫剧大师常香玉先生的怀念。“老太太一再交代,不要惊动太多人,要低调处理后事”,常香玉大师的儿子陈嘉康介绍说,“我们也希望按照老人的遗愿,从简处理老人的后事,让老人走得宁静些”。他透露说,常香玉大师在住院的时候,都一直不愿意打扰更多的人。她总是半开玩笑地说:“我都是老得没用的人了,你们都还要上班,不要耽误你们这些有用的人。”她一再交代说,自己去世后,不要开追掉会,说“这是很自然的规律,没有必要去浪费……”。
常老一生节俭,穿的衣服都是补了又补,缝了又缝。秋冬季穿的秋衣秋裤都是穿了10多年的旧衣服。“老太太最喜欢穿桃红的衬衣,她走的时候,衣服都是她穿了多少年的旧衣服”,常香玉的女儿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