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维护历史的集体记忆
日期: 08年04月1期 评分: 4.50/2

◆ 申 文

 

  最近,靖国神社风波又起,不是因为政治人物参拜,而是出于一部同名纪录片电影。

  旅日华人导演李缨耗费10年时间和精力,用镜头追踪靖国神社的过去和现在,记录下靖国神社的里里外外,以及在这个异样空间里发生的形形色色。李缨以平常心完成的纪录片《靖国》,却在日本国内外受到了不同的遭遇。

  《靖国》一片于2008年先后在柏林、圣丹斯、香港等地的国际电影节上公映,获得热烈欢迎和积极评价,近日更在第32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上荣膺最佳纪录片人道奖。在日本国内,虽然李缨在拍摄制作过程中得到了文化厅属下的独立行政法人日本艺术文化振兴会的资金赞助,但纪录片《靖国》面世后的境遇非常严峻。一方面,有自民党年轻议员会在影片公映前要求内部试映,实行变相审片,并指责政府助成金为什么资助这样的政治电影?另一方面,碍于无形的政治氛围和社会压力,原本预定上映《靖国》的4家电影院开始撤销预定日程,让一切退回未定程序。

  有关靖国神社的历史存在感和现实象徵性,世间已有公论。以靖国神社为代表的历史是非,其实已经很明确了。对于历史,在做出基于价值前提的对错判断之前,必须先搞清以事实为依据的是非甄别。日本社会右翼势力,从激进嚣张的国会议员,到咆哮无赖的民间狂徒,从来都不想也不敢面对历史的真相,更不愿让历史的是非大白于天下。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右翼言行,实有悖于日本社会标举的民主宪政体制和言论表现自由,也损害著公民拥有的知的权利。

  试看李缨的《靖国》都拍了些什么?有打造靖国军刀的九旬老刀匠的记忆、有小泉首相在2005年的参拜现场、有终战纪念日靖国神社内外的情景、有要求撤销合祀的台湾陈情团的抗争、有战后60年纪念仪式上妨碍齐唱《君之代》国歌而遭取缔的青年人的模样……纪录片赤裸而直白地呈现了过去10年里发生在靖国神社内外的各种事件和场景——无须旁白说明,自然流过的镜头已足以说明靖国的本质和历史的是非。如果日本的政治家认为这些镜头和场景有损于国家形象,有害于靖国尊严,那么真正需要究明的是这一切都是怎么发生的,而不是压制纪录事实的影片。

  用静止的观点看,历史是一种客观事实;用流动的观点看,历史是一种集体记忆。集体记忆,虽不会因为某些个人的自我主张而变色,但经历了时光的冲刷,难免会有褪色之虞。在日本争论不休的历史教科书检定问题,就是右翼势力希望利用教育来洗刷、置换全民族集体记忆的明证,但这种企图遭到了民间社会的强烈抵抗。比如历史教科书欲修改冲绳住民集体自决出于军队命令的历史事实,引发了冲绳几十万人举行抗议集会;此前,有旧日本军人起诉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大江健三郎,指其著作《冲绳日记》记述军队命令居民集体自决损害名誉并要求赔偿,但大阪地裁于近日驳回原告请求,认为大江的记述是有历史根据的。历史作为一种客观事实,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但围绕著历史的集体记忆,激烈的攻防战将延续到今天和未来。

  李缨拍摄纪录片《靖国》,大江健三郎写作《冲绳日记》,目的是一样的,就是以明辨历史是非为前提,保持并维护历史的集体记忆不褪色不变色。问题在于,表现战犯东条英机在战后法庭抗辩的电影《尊严》早在10年前就行销日本全国,而客观记录现实场景的纪录片《靖国》在10年后依然难以在小众范围内正式公映——这是日本的政治氛围和社会真实,透露著压抑和悲哀。李缨否认自己怀著反日的目的拍电影,但在当今日本社会的意识形态话语中,反日是最时髦的标签,也是最具杀伤力的帽子。在全球化语境下,部分日本政治家,特别是右翼势力依然习惯以反日亲日这样绝对化的两分法来看待、对待一切的人和事,这种视野与时代标准相差远矣,何止千万里?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72/69430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