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民生与政改:两会的永恒主题
日期: 08年03月3期

◆ 申 文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一次会议顺利结束,拉开了胡温领导体制第二个五年任期的大幕。与此同时,作为中共十七大选定接班人体制的具体化,以习近平和李克强为代表的中生代纷纷进入政治中枢、位列国家高层,成为今年两会的换届重点。此外,民生和政改是两会永恒主题,今年的关键词分别是物价大部制

  民生始终是两会的老话题。与前几届两会关注弱势群体,关注教育、医疗、房价三大繁难相比,今年的民生难题则由物价领衔。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受能源、食品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再加上国民需求持续增长、流动性过剩带来通胀压力、年初冰雪灾害又雪上加霜,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直线上升,已对普通民众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冲击。虽然和往年一样,有关教育、医疗、房价、社保等民生问题依然在两会上成为讨论和提案的焦点,但物价与日俱涨,直接影响到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消费,尤其成为众矢之的。

  面对这种现实情景,有专家以先知的姿态告诫民众:廉价食品时代终结了,人们必须习惯高价生活;也有地方代表紧急提案:政府应反馈给每位市民1000元人民币,用以促进内需。尽管各种声音熙熙攘攘,世事发展纷纷扰扰,但究其本质,依然是利益分配问题。在全球通胀时代,上到国家地区,下到升斗小民,都面临著机会与挑战。社会利益的分配,不患分配结果的多寡不均,而患分配模式和分配过程的明暗不公。在中国,如此现实尤为严峻。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国家财政增收大于GDP增长率,GDP增长大于消费者物价指数增长,而CPI指数又大于普通民众的收入增长——这样一个数据推导过程,约略可以显示中国社会财富积累的真相,也传递出民众对物价上涨所持恐惧与不满的心理根源。

  近10年来,全国两会越来越成为民生大讲堂,但多限于议论和探讨范围,而缺少对症下药、立竿见影的新民生政策出台。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坚信问题将在发展中得到解决,民生会在建设中得到改善,所以今年两会关注民生、议论民生依旧,却同样显示谈论民生易,解决问题难两会特色。

  体制改革,也是两会备受关注的焦点。去年的中共十七大已就大部制改革达成了方向性共识,今年两会出台了具体的改制措施,舆论视之为中国政治改革的新契机。事实上,中国政府推行大部制,有类于日本的省厅再编,属行政体制改革范畴,而非涉及国家政治基础(如立法制度、选举体制)的根本性改革,所以无政治体制改革之实。

  有关政治体制改革,不外乎两种方式:或以下推上,水到渠成;或一步到位,纲举目张。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以步调谨慎、只做不说著称,显然有意选择了前一种模式。相比于中国经济改革的巨大成果,中国政治改革的速度明显滞后,这就是碎步小走,或走走停停的结果。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判断,中国本次实施大部制,可视为在政改路上又迈出了一小步。中央希望通过实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来推动政治体制的转型,创造小政府、大社会的环境,用心可谓良苦。

  不过,跨出行政体制改革这一步,在中国绝非易事。大部制改革,涉及部门整合,引发权力洗牌,触动官场潜规则,危及多方既存利益。中国的现行体制,积累起了过于集中而强大的行政权力。大部制改革就是要缓解、遏制行政权力,进而把行政权力分离开来,让行政树立公共服务意识,让权力归属立法机构、市场体制和公民社会。但是,现在看来大部制还是雷声大,雨点小,改革路上举步维艰。

  一方面,最有可能成为大部门的能源部新设搁浅,巨型能源垄断企业不需要多一个管事的婆婆;大交通部只能整合民航、公路、航运等,而铁道部依然自成一体;环境部不过是环保总局升格,基本职责不变,更难以整合国土、建设等部门而成为大环境部;另一方面,即使呼声很高的大农业大工业大文化大金融各部门,也面临著理解偏差和整合难题。

  以行政改革为代表的中国政体改革,因为需要打破旧体制、旧习惯、旧利益格局而面临相当的阻力。本届两会推出令人期待已久的大部制,为行政改革起了一个头。推进改革需要耐心、毅力、策略和方法,谨防出现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甚至是无疾而终的结果。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72/68177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