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化解仇恨心理 抵制仇恨叙事:对仇恨政治说不
日期: 25年09月4期
中文导报 社论
作者:申文

随着各位候选人相继宣布正式参选,自民党总裁选举鸣金开跑,日本政治又将翻开新的一页。

值得警惕的是,继参议院选举炒作外国人政策等相关话题之后,自民党总裁选举在原本应有的题中之义,如完善政党运营、监管黑金政治、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民生福祉、和睦周边邻里、安定日美关系等内政外交议题之外,也有人在借外国人问题引风向、拉仇恨,以博取人气度、抬升支持率。例如以保守著称的高市早苗在竞选承诺中高调表明,将强化不法滞在对策、管制外国人在日购买土地等,政府需强化外国人政策的司令塔功能;同样受追捧的小泉进次郎也针对外国人非法就业及过度旅游等问题,提出了强化外国人政策的表述。

近年来,特别是疫情以后,随着日本政策逐步开放,来日外国人和访日外国人快速增加,新的问题不断冒生,引发了日本社会的仇恨心理和仇恨言论也在滋生蔓延。日本法务省网站指出,针对特定民族与国家人士的排斥性、歧视性言行,即所谓仇恨性言论,引起了全社会关注。这些言行不仅引起人们的不安、带来厌恶,也严重伤害他人的尊严,导致歧视思想的蔓延。2026年6月,日本将迎来施行《消除仇恨言论法》十周年,法务省决定对于煽动排斥特定民族或国籍人员的仇恨言论开展调查,并采取新的应对措施。

日本社会的一部分仇恨心理,不仅仅针对外国人,也在社会内部横冲直撞,前首相安倍晋三被枪杀就是仇恨心理引发仇恨行为的登峰造极之举。同时,日本社会出现仇恨心理,也是各国排斥外来移民浪潮和全球性仇恨政治的一个缩影。以色列与中东国家冲突不断,哈马斯几近灭绝,就是仇恨政治发酵的恶果。在美国,最大保守派青年政治代表查理·柯克被一枪毙命,震动了世界。美国的暴力政治事件频发,与长期的政治对立密不可分。仇恨政治不以妥协与共识为目标,而是把各自立场极端化;主流媒体不以中立超然为专业追求,而是持续为激进者的仇恨添柴拱火;网络激进言论的仇恨叙事,更容易培育新生代的潜在孤狼。被仇恨情绪笼罩的社会将走向何方,历史给出了无情的警示。

联合国明确指出,近年来,世界上发生了几起大规模暴行,仇恨言论被认定是“种族灭绝等暴行罪的前兆”。目前,利用社交媒体和数字平台传播仇恨是相对较新的做法,但不幸的是,为了政治利益而将公共话语武器化的做法并不新鲜。历史不断表明,仇恨言论加上虚假信息可以导致污名化、歧视和大规模暴力。

从历史来看,纳粹的大屠杀并非始于毒气室,而是始于针对少数群体的仇恨言论;柬埔寨种族灭绝,源于以仇恨言论系统性划分并构建人民的“敌人”;1994年卢旺达发生针对图西人的种族灭绝事件,正式数十年的仇恨言论散布毫无根据的谣言和对图西人的非人化宣传,加剧了种族紧张局势;在波黑发生的种族灭绝事件,也是通过政党控制的媒体不断进行民族主义宣传,将波斯尼亚的穆斯林人口妖魔化;同样,缅甸的罗兴亚难民危机,则是针对罗兴亚穆斯林少数民族开展了一场仇恨和错误信息的宣传运动,充满了贬损和非人性化语言。

以上种种悲剧,都源于社会的仇恨心理、仇恨言论、仇恨叙事,终至发展成群体性的仇恨行为。个人的仇恨心理和极端行为,常常被用精神疾病来加以解释。心理学家认为,仇恨往往源于恐惧、不安全感和无知。在充满偏见、歧视或虐待的环境中长大,可以塑造一个人的世界观,为仇恨的滋生创造肥沃的土壤。仇恨似乎具有吞噬一切的力量,而认识并揭露仇恨的有害本质才是打破恶性循环的第一步。同理心、爱心教育、接触不同观点,都可以在对抗仇恨方面发挥作用;促进理解、宽容和尊重的对话,可以减少仇恨世代相传的机会。

个人如此,群体亦然。一个国家若放任偏见和歧视言论流行,一个民族若沉浸于仇恨情绪和仇恨叙事,那么真正的悲剧离每个人都不再遥远。特别是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仇恨言论正以空前速度和广度在扩散,成为全球传播分裂叙事的主要手段之一。联合国指出,网络仇恨特别容易影响年轻人,尤其在人工智能推荐机制的影响下,带有偏见的算法和数字平台正在传播有毒内容,为骚扰和施虐催生新的空间。如果不加遏制,仇恨言论可能成为煽动暴力和侵犯人权的导火索,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为此,在2025年6月18日“打击仇恨言论国际日”之际,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表致辞指出:仇恨言论犹如毒药,污染着社会的清泉。在人类历史最黑暗的篇章中,仇恨言论总是为暴力和暴行开道。压倒仇恨之声,需要在政府、民间社会、私营公司、宗教和社区领袖等各个层面建立伙伴关系,需要以积极的讯息来抵制有毒言论,增强人们的权能以辨别、拒绝和抵制仇恨言论。古特雷斯号召:“让我们承诺让人工智能成为向善之力,而非仇恨之器。让我们团结起来,为全人类追求和平、相互尊重和理解包容。”

仇恨政治从过去的政治理念到近年来在文化和社会领域走向极端化趋向,值得各国警惕。话题回到日本,日本国内的仇恨言论问题引起特别关注,是在2010年以后。部分团体在街头游行时使用歧视在日朝鲜族裔群体的言语,还暗示要施加伤害——类似事例在各地发生,相关问题在国会被提及,促成了以消除仇恨言论为理念的立法。2014年7月,联合国自由权规约委员会提出了日本政府报告审查最终意见,同年8月联合国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的同一审查最终意见,都向日本政府提出了改善仇恨性言论的意见。最近,有关严管在日外国人的言论甚嚣尘上,在SNS和网络论坛发帖中,仇恨的手法和对象都在扩大——不仅针对在日朝鲜族裔,聚集居住在特定地区的库尔德人等也成为目标——仿佛外国人成了日本社会矛盾的万恶之源,而强化外国人管理就是最高的政治正确。这是一种危险的苗头,而日本的国政选举和党派选举屡屡火上浇油,不断强化此类社会倾向,这与《联合国消除仇恨言论战略和行动计划》指明的方向是相悖的。

日本是一个民主国家,以建设多元共生的国际化社会为目标。民主国家的标志不仅仅有选举,更在于理解、宽容和尊重的社会风气和制度建设。民主选举的过程应该是化解并消除仇恨的出口,而不是利用并加深仇恨的赛道。民主社会需要化解仇恨心理,抵制仇恨叙事,更要理直气壮地对仇恨政治说不,而不能放任仇恨滋生蔓延。日本建设和合共生型社会任重道远,绝不能让仇恨领偏了方向。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72/213042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