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日本诺奖热:从过去荣光到未来目标
日期: 20年10月3期 评分: 10.00/1
中文导报 社论
作者:申文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而诺贝尔奖如期颁发。

过去一周里,颁奖的气氛一天天热起来,但日本人的热情却一天天凉下去。截至10月12日,日本与今年的诺贝尔奖擦肩而过,颗粒无收,留下了遗憾。事实上,对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来说,能够摘得一次诺贝尔奖,堪称幸运;但对于19年里获得19个诺贝尔奖的日本来说,没有获奖才算得上是惊奇。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在诺贝尔奖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井喷不止,其获奖次数仅次于美国,雄踞世界第二。本次颁奖之前,日本社会情绪高涨,对日本人在最擅长的自然科学领域里连续夺奖充满信心。当然,日本人的自信是有依据的。

9月23日,英国信息调查公司科睿唯安(前身是汤森路透公司)发布了被称为“诺奖风向标”的“引文桂冠奖”,揭晓24位研究者名单就有两名日本人:一位是在癌症治疗个体差异领域进行先驱性研究的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中村佑辅,另一位是在分子部件 “自组装化”研究领域取得成果的东京大学卓越教授藤田诚。“引文桂冠奖”2002年开始颁发以来,约六分之一的获奖者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不过,今年的结果让日本人失望了。

回顾从1901年迄今的诺贝尔颁奖史,日本获奖者达28人,包括物理学奖11人、化学奖8人、生理学或医学奖5人、文学奖3人、和平奖1人(其中3人获奖时已移籍),在亚洲独领风骚,在世界上跻身科技强国,让人除了赞叹还是赞叹。

从战后到2000年这半个世纪中,日本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5次诺贝尔奖,平均每10年获奖一次,分别是1949年物理学奖,汤川秀树,1965年物理学奖,朝永振一郎;1973年物理学奖,江崎玲于奈;1981年化学奖,福井谦一;1987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利根川进。

进入2000年以后,以白川英树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为开端,日本迎来“诺奖热潮”。对此,日本提出在21世纪前50年要拿下30个诺贝尔奖。豪言壮语的底气源于日本在经济高速成长年代,大力提倡科技立国,致力于发展基础科学,在提升国家GDP的同时,切实增加科研投入,积累了一大批“诺贝尔级别”的科技成果。日本从基础科学到应用工程,研究实力雄厚;日本在研究方向和科研体制上与世界同步,不断获得认可。21世纪刚过20年,日本已豪取19个诺贝尔奖,平均每年获奖一次,其中大部分是自然科学奖,货真价实,所言不虚。

自诺贝尔奖诞生以来,日本仅国内已经产生了22位自然科学领域的获奖者,总体趋势是获奖数稳步增长,特别是 2000 年以来的获奖数量和频率都大幅增加,震惊世界。在日本获得的诺贝尔奖中,物理学奖有11次,化学奖有8次,生理学医学奖有5次,自然科学超过全部获奖数的85%。目前,日本的诺贝尔奖成果产出时间段相对集中,以20世纪70—90年代的科研成果为主,特别是不少获奖研究成果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转化为实际应用,造福人类,这与日本企业在支持基础研究方面独具眼光和远见是分不开的。

当然,日本在成为“诺贝尔奖大国”的同时,也存在短板,包括尚无日本人女性获奖、没有日本组织获奖,也没有日本人获得经济学奖。2020年在准备充分、期待殷切的情况下没能获奖,为日本的“诺奖热潮”浇了凉水,是否意味着日本连年摘冠的势头就此打住,还需要时间来佐证。对此,不妨从两个观察视角着眼。

其一,由于诺贝尔奖具有事后追认的历史属性,从成果问世到最终获奖,或有20-30年的时间差,甚至更长。日本学界认为,日本的科研水平在战后随着经济增长而提升,现在还有不少“诺贝尔级别”的重要研究成果值得推荐,即日本科研的存量巨大,意味着“诺奖热潮”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有日本网站列举了世界公认的,堪为诺贝尔奖候补者的日本学者和作家47人,包括长年陪跑的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等,他们大都是研究成果的首创者或专业领域的第一人,为日本继续冲击诺贝尔奖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可以说,在未来10年里,日本人依然是诺贝尔奖最有力的竞争者。日本政府许下“50年30人拿下诺贝尔奖”的宏愿,不会因为一年轮空而折戟沉沙,如期实现应该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其二,人无近忧,必有远虑,对日本的诺贝尔奖宏愿也应做如是观。2000年以后在一路高奏凯歌的同时,日本舆论也指出,日本获奖展现了深厚的研究实力,却不能忽视人口减少、研发投资乏力带来的后劲不足问题。以中国和美国为中心,众多国家促进技术创新,以千亿日元为单位的科学研究投入屡见不鲜,而日本的研发投入却增长放缓。同时作为研究活动重要指标的科学论文数量,日本在1995年至1997年达到顶峰科研论文数量仅次于美国,近年却下滑至第五位,且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数量在2003年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科研后继乏力。

当前,以AI(人工知能)、5G(第5世代移动通讯系统)、量子计算机为代表的高新科技领域,中国已经超越了日本一路领先,而以制造业奇迹牵引日本实现高速经济发展的日本企业的存在感日益低下。同时,以美国巨型IT企业为代表的GAFA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乃至社会的运营模式,而日本相关的高新成果变得乏善可陈——这意味着日本在高新科研和技术成果的增量方面,既难望美国之项背,又被中国快速赶超,对未来竞争诺贝尔奖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2020年日本没有获得诺奖,热潮渐渐平静下来,或可藉此冷静反思。对于诺贝尔奖,究竟是满足于“过去的荣光”,还是应该树立“未来的目标”,日本迎来了新的转折点。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72/189943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