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导报 社论
作者:申文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但风暴总有一天会过去。
中国的重灾区武汉已在4月8日解封,国内新增病例近乎清零,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开始重启;日本新增感染者明显钝化,全国17个县在黄金周内新增病例为零,5月10日的东京都新增感染者22人,全国新增70例,政府探讨提前开放紧急事态宣言的可能性;在欧美地区,新冠疫情的爆发性感染和死亡已经越过高峰,全球超过400万人的确诊数以及携带抗体人数上升,似乎让“群体免疫”正成为现实。
疫情已经改变了许多,但真正的考验来自于后疫情时代。
尼克松时代的外交家、美中关系奠基人、96岁的基辛格发表文章称:“即便疫情过去,世界也不会是之前的样子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新冠病毒危机过后的世界将“大为不同”,我们会面对一个伴随着风险的数字化程度更高的世界。《人类简史》作者、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冠状病毒之后的世界》一文中说,人类正在面临全球危机,或许这是我们这代人遇到的最严重的危机。人民、政府在几周内做出的决定或许会在今后很多年内改变世界——不仅重塑医保体系,还将影响经济、政治和文化。今天我们为应对病毒做出的选择,将在今后许多年内影响我们的生活。
无疑,新冠疫情会成为21世纪的历史分水岭。疫情发生前,人类纵情享受着全球化时代最后的狂欢;疫情袭来,人类靠隔离、封闭、禁足和自我牺牲扛住了疫情;后疫情时代,人类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改变、动摇、调整、适应,必须寻找生存的新路径。
疫情迟早会过去,或期待疫苗和特效药的面世,或习惯与病毒共舞与疫情共生,但是世界将不再是我们熟悉的世界:人类历经劫难后需要反思既往的生存哲学、重塑人生观和价值观;国际关系受到疫情冲击而揭下了温情的面纱,世界新秩序会加速整合成形;一键暂停的各国经济急需重启,在国际合作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调整并重建全球产业链是惨烈的博弈和真正的挑战,不仅要考虑传统的资源和成本因素,更需把健康和生死纳入经济学体系,对生命优先做出前所未有的安全考量;个人的生活也不再是岁月静好,有必要重新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尤其是人与人的关系,究竟是保持社交距离,还是维系社会纽带?究竟是重回花好月圆,还是对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作出断舍离?你的选择就是你的回答,一切都无可回避。
在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冲击下百业寥落,人类选择互联网的虚拟空间成为新的生存峰顶。疫情期间,数字经济形态一枝独秀,呈现爆发式增长,引领着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变革,表现出强大生命力,也成为对冲疫情影响、维系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在中国,网络办公成为主要工作模式,在线教育规模迅猛增长,在线问诊成为重要的诊治手段,网络视频会议成为新的办公时尚,网络购物态势强劲,数字学习和数字娱乐快速增长,社交媒体成为防治疫情的主要宣传媒介……,“疫情大流行”如何改变人类的未来生活,“非接触经济”会否成为常态化运营模式,一切都在摸索中,但未来已来,颠覆性的改变已经呈现。
在生活中,后疫情时代正在到来。曾经习以为常在饭桌应酬中联络感情,在觥筹交错间培养人际关系,乘高铁、坐飞机,早晚往来数个城市之间,穿梭于公司年会、客户联谊、开幕剪彩、同学聚餐、家族外游……这些花团锦簇式的忙碌和奔袭,成为了新冠疫情传播的温床。只有在真正隔离后才发现过分的热闹都是多余,无须舟车劳顿,无须身临其境,最简洁的信息联络就可以传达问候与心意,就可以多快好省地完成工作。也许,后疫情时代意味着平凡就是健康,寂寞就得永生。
在日本,无论“佛系抗疫”是否成功,生活都在继续。过去数年,安倍政府一直把“劳动方式改革”作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头戏,没想到一场疫情让在宅办公、网络化生存成为“劳动方式改革”的代名词。日本的防疫抗疫,政府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大刀阔斧,反而显得谨小慎微,唯唯诺诺,除了“要请”就是“自肃”,给出的对策也都是生活小常识,美其名曰“新生活方式”。
日本政府专家会议呼吁人们建立新的生活方式,举其要点不过是:出门带口罩,人与人的间隔尽可能空出2米,会话避开面对面,回家勤洗手洗脸;避免地域移动,控制返乡和旅行,不厌其烦地通风,回避“3密”(密集、密接、密闭)空间;购物多利用邮购,利用电子结算,结账排队前后留空间;在家利用视频做瑜伽,交错时保持社交距离礼仪,唱歌和声援充分利用在线;餐饮尽量利用外卖和送货到门,避开大盘一人一份,不是面对面而是横排坐,集中吃饭少说话;坚持在宅工作和交替工作,时差上下班宽敞舒适,会议在线举行,名片在线交换,等等。
也许,这就是后疫情时代的生活图景和人际关系。日本描述的新生活方式各国通用,虽细微却实在,适合于每个人从自己做起,也是对应防疫长期化及其后遗症的基本方法,正在成为新规范新常态。当然,日本式的礼仪和距离,不是制造人际关系的疏离,而是以社会关怀为前提,以团结互助为目标。
新冠疫情是一次重大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更是一场生活模式和全球规范的重建。目前,各国守住国门、外防输入,只是暂时性干预措施,目的不是走向孤立,而是实现国际合作。后疫情时代,所有人都在期待并寻找通往下一个新常态之路。
作者:申文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但风暴总有一天会过去。
中国的重灾区武汉已在4月8日解封,国内新增病例近乎清零,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开始重启;日本新增感染者明显钝化,全国17个县在黄金周内新增病例为零,5月10日的东京都新增感染者22人,全国新增70例,政府探讨提前开放紧急事态宣言的可能性;在欧美地区,新冠疫情的爆发性感染和死亡已经越过高峰,全球超过400万人的确诊数以及携带抗体人数上升,似乎让“群体免疫”正成为现实。
疫情已经改变了许多,但真正的考验来自于后疫情时代。
尼克松时代的外交家、美中关系奠基人、96岁的基辛格发表文章称:“即便疫情过去,世界也不会是之前的样子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新冠病毒危机过后的世界将“大为不同”,我们会面对一个伴随着风险的数字化程度更高的世界。《人类简史》作者、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冠状病毒之后的世界》一文中说,人类正在面临全球危机,或许这是我们这代人遇到的最严重的危机。人民、政府在几周内做出的决定或许会在今后很多年内改变世界——不仅重塑医保体系,还将影响经济、政治和文化。今天我们为应对病毒做出的选择,将在今后许多年内影响我们的生活。
无疑,新冠疫情会成为21世纪的历史分水岭。疫情发生前,人类纵情享受着全球化时代最后的狂欢;疫情袭来,人类靠隔离、封闭、禁足和自我牺牲扛住了疫情;后疫情时代,人类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改变、动摇、调整、适应,必须寻找生存的新路径。
疫情迟早会过去,或期待疫苗和特效药的面世,或习惯与病毒共舞与疫情共生,但是世界将不再是我们熟悉的世界:人类历经劫难后需要反思既往的生存哲学、重塑人生观和价值观;国际关系受到疫情冲击而揭下了温情的面纱,世界新秩序会加速整合成形;一键暂停的各国经济急需重启,在国际合作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调整并重建全球产业链是惨烈的博弈和真正的挑战,不仅要考虑传统的资源和成本因素,更需把健康和生死纳入经济学体系,对生命优先做出前所未有的安全考量;个人的生活也不再是岁月静好,有必要重新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尤其是人与人的关系,究竟是保持社交距离,还是维系社会纽带?究竟是重回花好月圆,还是对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作出断舍离?你的选择就是你的回答,一切都无可回避。
在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冲击下百业寥落,人类选择互联网的虚拟空间成为新的生存峰顶。疫情期间,数字经济形态一枝独秀,呈现爆发式增长,引领着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变革,表现出强大生命力,也成为对冲疫情影响、维系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在中国,网络办公成为主要工作模式,在线教育规模迅猛增长,在线问诊成为重要的诊治手段,网络视频会议成为新的办公时尚,网络购物态势强劲,数字学习和数字娱乐快速增长,社交媒体成为防治疫情的主要宣传媒介……,“疫情大流行”如何改变人类的未来生活,“非接触经济”会否成为常态化运营模式,一切都在摸索中,但未来已来,颠覆性的改变已经呈现。
在生活中,后疫情时代正在到来。曾经习以为常在饭桌应酬中联络感情,在觥筹交错间培养人际关系,乘高铁、坐飞机,早晚往来数个城市之间,穿梭于公司年会、客户联谊、开幕剪彩、同学聚餐、家族外游……这些花团锦簇式的忙碌和奔袭,成为了新冠疫情传播的温床。只有在真正隔离后才发现过分的热闹都是多余,无须舟车劳顿,无须身临其境,最简洁的信息联络就可以传达问候与心意,就可以多快好省地完成工作。也许,后疫情时代意味着平凡就是健康,寂寞就得永生。
在日本,无论“佛系抗疫”是否成功,生活都在继续。过去数年,安倍政府一直把“劳动方式改革”作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头戏,没想到一场疫情让在宅办公、网络化生存成为“劳动方式改革”的代名词。日本的防疫抗疫,政府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大刀阔斧,反而显得谨小慎微,唯唯诺诺,除了“要请”就是“自肃”,给出的对策也都是生活小常识,美其名曰“新生活方式”。
日本政府专家会议呼吁人们建立新的生活方式,举其要点不过是:出门带口罩,人与人的间隔尽可能空出2米,会话避开面对面,回家勤洗手洗脸;避免地域移动,控制返乡和旅行,不厌其烦地通风,回避“3密”(密集、密接、密闭)空间;购物多利用邮购,利用电子结算,结账排队前后留空间;在家利用视频做瑜伽,交错时保持社交距离礼仪,唱歌和声援充分利用在线;餐饮尽量利用外卖和送货到门,避开大盘一人一份,不是面对面而是横排坐,集中吃饭少说话;坚持在宅工作和交替工作,时差上下班宽敞舒适,会议在线举行,名片在线交换,等等。
也许,这就是后疫情时代的生活图景和人际关系。日本描述的新生活方式各国通用,虽细微却实在,适合于每个人从自己做起,也是对应防疫长期化及其后遗症的基本方法,正在成为新规范新常态。当然,日本式的礼仪和距离,不是制造人际关系的疏离,而是以社会关怀为前提,以团结互助为目标。
新冠疫情是一次重大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更是一场生活模式和全球规范的重建。目前,各国守住国门、外防输入,只是暂时性干预措施,目的不是走向孤立,而是实现国际合作。后疫情时代,所有人都在期待并寻找通往下一个新常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