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媒体不提起“文革”爆发40周年,可能大多数人都不会注意到5月16日这个普通的日子。史无前例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屈指可数的大动乱时期,给国家和民族,也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岁月走过40年,文革结束30年,时间显示出冲涮血痕、泯灭记忆的巨大能量,更何况还是在缺少人为抗争的前提下。
40年时间,岁月至少造就了两代人,而他们却是对文革历史缺乏记忆,对民族灾难没有感受的人。如果时光流逝的结果,是自然模糊中华民族在过去半个世纪以来走过的艰难旅程,以至让年轻一代甚至更年轻的一代人轻易认为世界原来就是现在的模样,眼前的一切都是与生俱来、理所当然,那么无数人在文革期间遭受的痛苦、流过的血泪都将白废,人为封存的民族的历史黑箱将永无开启之日。正是为了防止记忆漂白、悲剧重演,才需要纪念文革爆发40周年以身省,才需要建立永恒的文革博物馆以自警。
固然,40年前爆发的文革,“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但把历史责任推给领导者和反革命集团之后,我们的党、国家和全体社会成员是否能真正撇清干系,彻底扮演与历史擦身而过的旁观者角色?事实令人遗憾。文革结束30年了,除少数人以外,中华民族从整体上并没有深刻反省更没有认识到,文革时代风靡一世的大鸣大放大民主大辩论式的无政府自由状态、从秽语泛滥到格斗横行的文攻武卫式的暴力嗜血倾向、还有“打倒一切,横扫一切,砸烂一切”的唯我独尊心态,未必不是深藏在民族血液里的种性基因。文革兴起,有了气候和土壤,为这种偏狭、躁动、狂暴的基因彻底暴露提供了适宜的外部条件。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革不只是十年的浩劫,而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反面教材。藉用毛泽东当年评价《水浒传》的语式:文革这个典型,好就好在做反面教材,让人民看到什么叫全民迷狂,让人民看到理想主义被权势利用之后的可悲下场,让人民看到偏狭、躁动、狂暴的民族基因发酵后可能酿成什么样的恶果。对文革的历史回忆和精神反思,绝不是限时限刻可以完成的,而是千年万年的事,是关系到民族命运和发展走向的事,是唯一可以跟“改革开放一百年不改变”有得一拼的事。
十年动乱,物极必反,文革最终成为中国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反向助推力。今天,正在向著小康社会迅跑的中国大众也许对文革已经淡忘,毫无特殊感觉,但文革时代的影响却时刻显露在中国人的社会发展和生活进程中。举例来说,中国领导层自第二代邓小平以下,均从文革时代走来,他们的文革经历和文革记忆,对中国的走向影响不小。尤其是第五代领导层的热门人选,当年都是高干子弟,也是血气方刚的红卫兵小将,后来经历共青团的组织训练,如今占据各地方和中央部门高位。中共十七大以后,在中国迎来具有西方留学经历的海归派执掌国家命脉之前,首先会经历“文革一代”主政时期,他们的履历和气质将在文革爆发40-50年后真正影响中国。
在现实中,改革开放后走出国门的一代新华人大都经历了文革岁月的洗礼和上山下乡的磨炼,赴海外留学打工被比喻为“洋插队”,显示出文革经历与第一代新华人之间割不断的联系。历史的因果辨证关系呈现为,因为在文革中失去太多,所以走出国门后才会奋力拼博,抓住青春的尾巴,把逝去的人生夺回来;因为有过上山下乡的苦难经历,有过面对贫脊和穷困的直接感受,所以走出国门后才会吃苦耐老,在海外打拼中毅志顽强、毅力十足。在任何时代,对个人而言,经历就是财富——文革的苦难也不例外,早已转化为海外华人的人生财富。
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和商品大潮冲决一切的今天,许多文革图腾经过商品化包装,又回到了中国人的生活中,比如文革餐厅、文革藏品、文革艺术、文革野史等,成为信仰瓦解、精神涣散时代的历史玩具。这意味著,如果这一代人不留下一部文革正史,不形成有关文革的民族共识,在不远的将来就会出现“戏说文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