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前在上海工作过几年,亲眼目睹和亲身感受了第二故乡──上海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来日本2年后再回到上海,惊叹上海变得更加年轻美丽;更加富有朝气;更加与时俱进。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有些方面似乎变化不是很明显。
上海人还是有些看不起外地人。办事、购物等,一听是外地口音,服务态度明显不如本地人。很多外地人是到上海观光购物的,用服务行业的说法:“顾客就是上帝”、“上帝”来了只能照顾好,岂能看不起呢?还有对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的,执法人员只罚外地人。
行政官员、服务行业讲方言还是那么重。应当承认,上海的行政官员、服务行业人员在这方面已引起重视并加以注意,但仍习惯用上海话接待客人,客人听不懂,问多了上海人还显得不耐烦。我的一些在国外留学、定居的朋友时常抱怨:“听上海话比听外语都难。”
为问路人指路还是那么不情愿。上海城市大,道路复杂,初来乍到经常走迷路,找人问路,有的张口就要钱,给钱才指路,不给钱对不起另请高明;有的很不认真地给你指路;有的甚至瞎指路。此次回上海,又遇到这种情况。在日本问路,男女老少都会认认真真地、不厌其烦地给你说明,有时还给你画图,直到你搞清楚为止。
晾晒衣物还是挂在室外。住房紧张往外挂,住高楼大厦的也往外挂,成了上海一道独特的“风景”。有的衣物就悬挂在人行道上面,还不停地往下滴水,既影响市容美观,又给过往行人带来不便。有的上海人说住房小,洗了衣物没地方挂;也有的说上海阴天下雨多,屋里潮湿,不拿出去晾晒易发霉。要说日本人的住房更紧张,阴天下雨更频繁,但很少看到日本人在室外晾晒衣物。看来说到底是一种习惯。
上海城市的硬件建设可以与发达国家相媲美,但软件建设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在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更要重视软件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大都市。
札幌 盛名
外地人说第二故乡---上海
日期:
05年02月1期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71/9818
Copyright© 中文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