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野动物园是日本最著名的动物园,开园于1882年3月,比中国历史最长的北京动物园还要早20多年。它坐落在人声喧闹的上野站旁边的上野恩赐公园内。这里的动物有400多种,每年能吸引大量游客。
自1972年中日复交后,公园迎来了最尊贵的动物——中国大熊猫。从那以后,大熊猫便成了这里的标志性动物。尤其在女性和孩子中有绝对人气,成了最具看点的动物,让上野动物园长期保持著年间游客数第一的美誉。
但是今年4月30日,随著林林的去世,日本最后一头大熊猫也告别了世界。我记得当时日本媒体播报了好些天。迄今为止还没有什么动物能享有和这些熊猫一样的“待遇”。给我的感觉它就像一位国家领导人,不过真正“人类”的国家领导,显然比熊猫要复杂得多,难解得多。
当时正值胡主席访问日本,为了照顾日本民间呼声,中国5月6日善意表明同意租借大熊猫。却没想到会遭到一些日本消极人士的批判,他们认为中国要通过熊猫外交搞日本,也认为花一亿日元租借大熊猫不值得。这些消极人士里当然少不了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上野动物园归东京都管辖,花如此大的价钱当然少不了知事的推动和判断。当时石原的发言是:“熊猫看不看都无所谓”,“要看到有熊猫的地方看去,不见得偏得去上野”。据说到目前为止,石原依然没有什么积极态度。
而就在中国表示同意租借大熊猫一周后的“5.12”汶川发生大地震,大熊猫饲育基地的卧龙也受到重创,为租借大熊猫增加了难度。进入9月,日本政坛风云再起,对熊猫来日持积极态度的福田首相闪电辞职,据预测下任首相是“亲中”还是“反中”对租借大熊猫一事的走向会有很大影响。这些都让二十一世纪的熊猫日本行增加了很多变数。
但是比起魅力日降的政治家们,熊猫却始终在日本保持著独特的“人格”魅力。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没有了熊猫的上野动物园,几个月来人气度急剧下降,最近的调查表明,8月的入园者数竟比上年同期减少了两成。有人预测,今年的游客数或许会50年来首次低于300万,而游客第一的名头也有被另一家动物园抢走的危险。这些真实的景况,让林林死后强烈反对租借大熊猫的豪气冲天者们终于感受到了什么叫“危机”!
相比于动荡愚蠢的中日关系,上野动物园就像一处安详的智界,那里的动物们被聪明的人类观赏著,却也反过来观赏著这些被称作人类的自诩高明的奇妙动物。而大熊猫俨然就是这些动物里的智者之尊,通过自己来来去去的踪迹,始终不渝地在试探著什么,记录著什么,证明著什么,昭示著什么……它们留下的或许是只有未来人类才能读懂的《大熊猫的人类史》。
千叶 韩东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