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贵报第508期、509期,关于中日歌会的篇章后?十二万分地后悔自己没去东京参加这次盛会,没有当成这四千名现场观众中的一员,真是遗憾!双手捧报,纸未离手,心就已经乱了。咱家不但梁被绕了,心更被搅了。这不拿笔写写画画,心对手就不依不饶一般。故借贵报第509期《中日歌会余韵绕梁》主题为题,叙叙心中所想。
读第508期《中日友好歌会点燃每份感动之感动场面一:台上台下共唱我的祖国》,怦然心动,这首歌真正是唱对了地方、唱对了时候、更唱对了人啊。
以前在国内,年少不知愁滋味。闷在家里无聊时,也会干巴巴地哼哼这首歌,从来没有仔细地想想歌词是什么,歌中表达的又是什么思想感情。如今华年已逝,在国外。当《中文导报》那用温馨橘色印刷的题目:《台上台下共唱我的祖国》这几个字跃入眼帘时,?x那之间就多了一份心事,心也就变得沉甸甸的。感觉到了“我的祖国”这几个方块字的分量,真正是字字千斤啊。
从前听张明敏唱《我的中国心》,“ 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那时就纳闷:“ 黄山、黄河怎么能用重量单位来表达呢?”而如今我要大声地说:“ 怎么不可以用重量单位来表达呢!”如果没有在异乡漂泊的经历,我想我是永远也不会懂得的。
心中旋律响起:“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空气中浓郁的怅惘之气升起来,又弥漫开去,最后像一张无边无际的网,把我整个人罩住了,思绪飘浮晃悠起来,梦里眼里,那若隐若现的是我──故国家园。窗外,风正轻、月正圆……
“你到我身边,带着微笑……”张行的《迟到》、《一条路》都非常有名。记得那时,街上流行喇叭裤。在家里我与妹妹争零食,妹妹总是眼疾手快,一把抓了,然后嘴里唱:“噢!我比你先到。”张行当时的照片看过一张,印象最深的是他手里托着吉他,很音乐的样子。后来就听说他出事了。当再一次看见张行时,已是沧桑的二十年后,他出现在《同一首歌》中。“沧海桑田”岂是靠想象演绎的,人生的许多道理又岂是靠逻辑推理所能明了的。要靠一生的沉浮啊。张行,愿您越走越好!
一九八七年,在那遥远的一个清晨,正半梦半醒时,同室的素洁,一个劲儿叫我:“名名,快听快听,费翔的歌、费翔的歌。”“ 什么歌?”我二昏二昏地回答她。“一把火、一把火!”素洁边答着边扭大了收音机的音量。“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这是第一次知道了费翔这个名字(很遗憾一九八七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我没看)。也就是在这天,正对镜梳妆时,素洁告诉我,说我模样有似水柔情,是真的吗?素洁。十七岁的花季里,既没有令人羡慕的分数,更没有华丽的衣装。是你素洁,送我一束心香。“士为知己者死。”此言不虚。素洁,从此后,你与这句话一起,写进了我青春的日记里。
只要费翔还在唱歌,或者只要,在一个遥远的苍老而沉静的夜晚,当我细细地翻阅往事时。索洁,你朴素而纯洁的青春模样,将不断地会重现,一如那一个清晨。
张行的歌流行时,正是我好吃糖的年月;费翔风靡大陆时,正是我最美丽的青春时刻。想起这些在年轻时“熟悉”的人,就又一次恍惚起来,恍惚回到了那特别喜欢下雨的日子里……回到甜密的忧伤中。
乡愁与怀旧如藤萝缠绕。在半梦半醒之间,思绪如秋千荡漾,忽二十年前忽二十年后……
匆匆起笔,至今徐徐落笔,断断续续,已隔五日。昔?韩娥,东往齐国,途中断粮,于雍门,以卖歌求食,她走后,其声缠绕屋梁,三日不绝。今,“中日歌会”,余音绕梁,又岂止三日?!
读第508期《中日友好歌会点燃每份感动之感动场面一:台上台下共唱我的祖国》,怦然心动,这首歌真正是唱对了地方、唱对了时候、更唱对了人啊。
以前在国内,年少不知愁滋味。闷在家里无聊时,也会干巴巴地哼哼这首歌,从来没有仔细地想想歌词是什么,歌中表达的又是什么思想感情。如今华年已逝,在国外。当《中文导报》那用温馨橘色印刷的题目:《台上台下共唱我的祖国》这几个字跃入眼帘时,?x那之间就多了一份心事,心也就变得沉甸甸的。感觉到了“我的祖国”这几个方块字的分量,真正是字字千斤啊。
从前听张明敏唱《我的中国心》,“ 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那时就纳闷:“ 黄山、黄河怎么能用重量单位来表达呢?”而如今我要大声地说:“ 怎么不可以用重量单位来表达呢!”如果没有在异乡漂泊的经历,我想我是永远也不会懂得的。
心中旋律响起:“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空气中浓郁的怅惘之气升起来,又弥漫开去,最后像一张无边无际的网,把我整个人罩住了,思绪飘浮晃悠起来,梦里眼里,那若隐若现的是我──故国家园。窗外,风正轻、月正圆……
“你到我身边,带着微笑……”张行的《迟到》、《一条路》都非常有名。记得那时,街上流行喇叭裤。在家里我与妹妹争零食,妹妹总是眼疾手快,一把抓了,然后嘴里唱:“噢!我比你先到。”张行当时的照片看过一张,印象最深的是他手里托着吉他,很音乐的样子。后来就听说他出事了。当再一次看见张行时,已是沧桑的二十年后,他出现在《同一首歌》中。“沧海桑田”岂是靠想象演绎的,人生的许多道理又岂是靠逻辑推理所能明了的。要靠一生的沉浮啊。张行,愿您越走越好!
一九八七年,在那遥远的一个清晨,正半梦半醒时,同室的素洁,一个劲儿叫我:“名名,快听快听,费翔的歌、费翔的歌。”“ 什么歌?”我二昏二昏地回答她。“一把火、一把火!”素洁边答着边扭大了收音机的音量。“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这是第一次知道了费翔这个名字(很遗憾一九八七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我没看)。也就是在这天,正对镜梳妆时,素洁告诉我,说我模样有似水柔情,是真的吗?素洁。十七岁的花季里,既没有令人羡慕的分数,更没有华丽的衣装。是你素洁,送我一束心香。“士为知己者死。”此言不虚。素洁,从此后,你与这句话一起,写进了我青春的日记里。
只要费翔还在唱歌,或者只要,在一个遥远的苍老而沉静的夜晚,当我细细地翻阅往事时。索洁,你朴素而纯洁的青春模样,将不断地会重现,一如那一个清晨。
张行的歌流行时,正是我好吃糖的年月;费翔风靡大陆时,正是我最美丽的青春时刻。想起这些在年轻时“熟悉”的人,就又一次恍惚起来,恍惚回到了那特别喜欢下雨的日子里……回到甜密的忧伤中。
乡愁与怀旧如藤萝缠绕。在半梦半醒之间,思绪如秋千荡漾,忽二十年前忽二十年后……
匆匆起笔,至今徐徐落笔,断断续续,已隔五日。昔?韩娥,东往齐国,途中断粮,于雍门,以卖歌求食,她走后,其声缠绕屋梁,三日不绝。今,“中日歌会”,余音绕梁,又岂止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