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诚信”回来了
日期: 04年04月1期
   “ 诚信”这一自古以来为人推崇的美德,竟然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被重新提起,的确是让人很无奈的事。
在中国,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诚信”被人遗忘了、丢掉了!以至于尔虞我诈,坑、蒙、拐、骗蜂拥而至。特别是在商服行业,服务态度恶劣、产品假冒伪劣,早已经见怪不怪,甚至到了草木皆兵的程度了。就连在日本这样一个比较讲究信誉的商业服务环境中,在日的华人服务企业,也很让人望而却步。我想对此,每个华人都会有经验之谈。
  记得刚来日本不久的一天,研究室的同事心血来潮,想买中国食品(因为品尝市场流通的保健食品也是我们的工作内容之一),当然我这个唯一的中国人就责无旁贷了。正好还不会日语的我,心想这一回可以大显身手了。我拿来一份华文报纸,按图索骥,订购了十几个品种的中国食品。什么小笼包、芝麻汤圆、各种调味料等等。听了我的介绍后,几个嘴馋的日本人早就垂涎三尺了。根本没在乎通讯贩卖是应该货到付款这一规则,对方要求先付款,就不加思索地寄了款。食品倒是如期寄来了。待打开包装,真让我周围的日本人眼界大开!小笼包和芝麻汤圆是绿色的,长着长长的毛;散装的花椒虫子乱飞(生平第一次见到花椒还可以生虫子)……再仔细检查一下其他商品,不仅仅是质量,连重量也与实际不符。实在难以相信,就是国内某些不讲信誉的商人,也不敢这样明目张胆地骗人吧。我立即与对方交涉,对方百般抵赖,一口咬定是由于我们晚了一天(星期日)打开包装才发霉的。其实稍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即使是一个星期不开封也霉不到那种程度。再说就算是到我们这里才发霉的,也是由于发货的包装箱上,根本就没有“要冷藏”的字样(可能运输中根本就没做冷冻处理),否则即使我不在,无论谁接到包裹后都会放进公司的冷库的。后来同室的日本人出面向对方说我们要投诉,对方才重新发来一份……
  看来也许他们只是想骗中国人!起初是我出面,收货人又是我的名,并且我也说过要投诉,他们却不以为然,非要日本人出面不可,真弄不懂为什么。但有一点我坚信:即这种买卖决不会长久,这种人也绝对赚不了大钱!还有一个更加让人困扰的问题就是:中国人的形象是不是就这样被扭曲的!比起那些已经被贴了“标签”的犯罪分子,我想这些不是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其影响会更加恶劣!
  难怪有位朋友对中国人经营的企业一概拒之千里。这种做法尽管很极端,但也毕竟事出有因。我们只有自身寻找差距,不断完善自己,才可能挽回影响或扭转局面。
  我所在的公司也开展通讯贩卖的业务。有一次,不注意将广告传单上的一种橙子汁的价格印错了。本来是应该630日元的商品,却误写成360日元。有一些热心的老顾客打来电话询问是否印错了?公司的负责人回答说:“ 对不起,是印刷错误。但是这一回就按这一价格出售了。需要的话,不要错过机会!”其实这种商品即使按原价,销量也不错,但公司认为,是自己搞错了,就要负责任。不能给顾客添麻烦。这就是信誉吧!结果那个月的销售额大增。因为在抢购橙子汁的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商品的销量。这就是“ 诚信”的力量吧。
  前些日子,一个“空中超市”开业了。看到那精美的产品介绍,周围的人又跃跃欲试了。想起几年前的“ 惨痛教训”,实在害怕重蹈旧辙。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先打了电话,接线小姐亲切热情,详细介绍了产品,并强调货到付款。在交货之前,又一次打来电话确认商品,并且通知个别商品暂时无货等。到此已经让人有了种安全感。待看到货真价实的商品和尝到比想象更加美味可口的风味食品的时候,我的心里终于“ 一块石头落地了”。紧接着我们又订购了第二次……
  如果这样的商品,再进一步从包装上下一点工夫,我想作为“岁暮”和“中元”的礼品是完全可以考虑的?也一定能受到日本人的欢迎。看来中国人经营的企业中,讲究诚信者也是大有人在!那种怀疑一切的草木皆兵可以休矣。
  近来又听说坐落在大阪的“上海新天地”要开张了。相信她一定是开在“诚信”的起点上。
  “诚信”回来了,其实它离我们并不遥远!
                                   (爱知)于敏兰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71/5212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