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民生史诗《高考1977》
日期: 09年04月2期

由上海电影集团出品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的现实主义力作《高考1977》于43日在中国国内全面上映。影片由第五代导演江海洋执导,赵有良、孙海英、王学兵、周显欣等知名演员联合演出。

197712月,中国关闭了11年之久的高考大门豁然敞开,全国570万名考生参加了当年的高考,此举也为日后中国社会的变革埋下重要的伏笔。影片《高考1977》的故事立足于当年东北某农场三分场中来自北京和上海的知青,他们中大多是不堪农场生活、苦苦期待改变命运的青年人。1977年的夏秋之际,高考制度的变革让这些在艰苦的环境中日益麻木的知识青年看到了希望……但是,在他们所处的年代和环境,要想真正走出鲤鱼跳龙门的一步,甚至仅仅是获得尝试的资格都十分困难,志愿报考和单位推荐的颠覆、青春的萌动和农场管理者思维的差异、渴望改变命运和家庭成分历史斑点之间的鸿沟……不同的人,面对高考,做著命运的搏击。

北京电影学院78级导演班毕业的江海洋是恢复高考的亲历者,他也是陈凯歌、田壮壮等著名第五代导演的同班同学。近年来他却没有拍电影,一直拍电视剧。江海洋坦言:拍电视剧是我的生活,拍电影是我的生命。我已经13年没拍电影了,因为当时电影市场的环境不好,我怕失败,胆怯了,没敢玩命,但这次拍这个片子是我的责任。我是当年恢复高考的受益者,我想把我们那代人曾经的岁月留在胶片上,我是用心拍的,希望能用这部电影抚慰一代人心灵。电影拍出来,我的心安了,这是我用电影交的一份答卷。江海洋说,我们拍这部电影,就是为了一段不能抹去的记忆,我们有责任为民族记录那些岁月。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更重要,我们当时能够读大学是自己想也不敢想的。恢复了高考,也就恢复了整个民族的理性,给了民族一个机会。全民族都应铭记19771210日这一天。

当银幕上的年轻人在冰天雪地里奔跑著追赶开往高考考场的火车,台下的观众流泪了,观众中有这段历史的亲历者,还有刚刚考进大学的学生。42日,川师电影电视学院放映厅放映了该片,剧组主创还与当年在云南下乡的四川知青和当代大学生们对话。该片编剧、导演江海洋说:像我一样年龄的人看了会流泪……台下年轻学子们则对他大喊:我们也哭了!一部电影,对那个年代的亲历者而言,是缅怀和感恩;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则是一次震撼心灵的旅程。

自《激情燃烧的岁月》之后,孙海英就和石光荣画上了等号,而《高考1977》中农场场长老迟的角色,让他有了新意。这个倔强的老头先是阻止知青参加高考,但后来人性回归,成了知青参加高考的坚定支持者,孙海英演出了这个角色的可爱之处,观众不时爆发出笑声。孙海英对影片的热烈反响并不意外,反响这么好早预料到了。他认为,该片成功在于真实。现有的孩子不想参加高考了,我觉得家长应把孩子带来看这部电影,看了一定有变化。孙海英对该片叫好又叫座充满信心。

王学兵以往银幕形象不是警察就是帅哥,这次扮演知青连长,与孙海英扮演的农场场长有著男人之间的友谊,最终,他为了承诺而放弃高考留在农场,交上了另一份人生答卷。对此次转型,王学兵笑言,是因为导演需要一个冷静的角色,而自己正好有张思考的脸

一位知青代表激动地表示,这些年大银幕上太多形式花哨内容空洞的大片,使他对进电影院十分抗拒,但这部如实展现1977年高考的电影,唤醒了他多年前的记忆,这些真实的故事、真实的细节就是我们当年的生活,就是我们的命运!片中知青对知识的饥渴,为参加高考不惜绝食抗争等细节,都让他们想到了自己的青春。一位如今已是某企业老总的知青感慨,当年自己为参加高考,白天在农场工作,晚上要等儿子睡觉之后才能抽一点时间复习。考上大学后,大家都非常珍惜,每天晚上大都看书到很晚,争分夺秒,希望追回失去的时间。我们和国家一起经历了苦难,也很幸运和国家一起改变了命运。

现场也有许多知青当年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参加高考,但无论顺境逆境,他们在生活中都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无一例外的是,他们对子女教育都非常严格,许多人的子女都考上了大学甚至研究生或出国留学。知青刘女士说:我常告诉儿子,吃苦是吃维生素。老知青的话让当代大学生深受感触。导演江海洋表示,他还想通过这部电影给现在的大学生传达这样一种理念:你们很幸运,更要有志气超越父辈!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70/10161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