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潮此起彼伏
金融业是金融海啸的重灾区,且不说不复存在的贝尔斯登、雷曼兄弟,汇丰、星展、花旗、渣打、美林、高盛等几乎所有跨国投行及银行都传出裁员消息。
每年第四季本是保险业旺季,但在金融海啸打击下,业界人士透露,生意额至今已较去年同期减少一半。面对恶劣环境,AIG发言人证实,其子公司友邦位于香港的亚洲区总部有职位被删减,当中包括员工调职、遣散、提早退休及人员流失后不填补,但拒绝透露具体数字,只强调会持续检讨业务及人手,集中发展能改善及使业务增长的主要项目。有AIA员工透露,上月起各后勤部门已开始裁员,当中下至合约员工、上至经理级人士。
经济衰退刮起的裁员风愈吹愈烈。金融海啸令不少广告客户减少广告投放,收入减少,传媒业也深受影响,纷纷减版、减员。继亚视裁减63人后,电视广播有限公司12月初也大举裁员200人,占整体编制逾6%,除了合约艺员外,所有部门均需裁人。《南华早报》日前也证实,已裁减30名员工,涉及多个部门及不同级别员工。而《星岛日报》全体1600名员工明年一月起会减薪,平均减幅达4%,而执行董事及高层人员更会被减薪一成。据知情人士透露,深圳新世界集团正式购入《香港商报》45%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后,《香港商报》计划扩版,不巧遇上经济衰退,扩版计划进行到一半,就暂时搁置。而员工自然流失后不再增聘,则已是香港各大媒体的普遍做法。
薪酬状况显著恶化
香港GDP的90%来自服务业,而服务业最大的特点是人力成本占比较高。经济萧条令企业收入下降,要继续生存自然要积极削减成本,因此,香港企业薪酬水平下降及裁员的情况,比很多亚洲其他地区更糟糕。
人力资源顾问公司翰威特,11月在12个亚太地区进行了一项薪酬趋势调查,访问的700间公司中有60家香港公司。结果显示,虽然近一成香港企业继续招聘,但16%的企业计划冻薪,比率较亚洲平均水平高约一倍;更有逾1/4企业计划裁员。
翰威特日前还调查了100间香港企业,发现虽然有70%的受访企业表示会加薪,但平均增幅已调低至2.7%,远低于之前调查的5.2%。近7成受访企业称会调整花红(年终奖),当中近一半企业削减幅度逾10%。
据JobsDB于今年10月至11月进行的2009年薪酬及福利调查报告显示,有51.1%受访员工将会被冻薪,而来年的花红会由2008年平均0.9个月的月薪下调至0.7个月。
JobsDB预计,明年以行业计算,医疗/制药的平均每月薪酬增幅最高,为4.9%;以工作性质计算,任职采购的雇员薪酬上调为最高,预计为2.5%;其次是物流,预计升幅为2.4%。而员工花红则以金融行业的下调幅度最大,预计由去年的0.9个月下调至明年的0.5个月。至于高级管理层的花红,会由去年的1.2个月下调至0.9个月,下跌幅度为25%,跌幅最大。
逾千企业承诺不裁员
在全球金融海啸冲击下,香港金融市场持续动荡。香港中国企业协会呼吁,在当前的严峻形势下,企业虽然都有调整业务、重组人手的需要,但为了维护香港社会稳定、和谐,各会员企业应一如既往发扬顾全大局的优良传统,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从企业长远利益和员工的切身利益出发,保持员工队伍稳定,不跟风裁员。
香港社会人士指出,就业市场稳定,市民愿意花钱,带动消费市场,对经济产生乘数效应,自然会保持和增加更多的就业职位。反之,雇员职位朝不保夕,则尽管经济情况不算太差,也会导致减省消费,积谷防饥,打击消费市道,引发就业职位萎缩,造成恶性循环。因此,企业承诺不裁员,不仅有助建立自身正面形象,而且对就业市场稳定及支持整体经济都有正面影响。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