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跨国公司中国区总裁在C EO这把交椅上动辄坐上5到10年,培养出周伟焜、孙正耀、高群耀、杜家滨、陈永正等明星职业经理人,他们在华开疆拓土,成为一代元老。新一代跨国公司中国区CEO如走马灯般,在这个位置上越坐越短。
新华都商学院院长助理,M BA中心主任杨军指出,跨国公司中国区频频换帅,一定程度上体现中国区的业绩在跨国公司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今欧美经济不景气,所以它会通过比较短的周期调整,一定要保证中国区业绩符合它的预期,否则,总体上可能就更完不成任务。跨国公司的考核也越来越符合国际趋势。
跨国公司中国区掌门人更迭加速
跨国公司中国区C E O换帅年年有,但今年却特别多。特别是在零售、3C领域,更是出现了换帅潮现象。
从零售领域看,几乎所有的大型跨国连锁机构的中国区掌门人都被换掉,使得此前被视为稳健运营的连锁业C E O,成为换帅的“重灾区”。
10月17日,全球第一大零售商沃尔玛宣布,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陈耀昌辞职,沃尔玛亚洲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贝思哲将暂时兼任沃尔玛中国临时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尽管沃尔玛并没有对陈耀昌辞职的原因给予说明,但业内普遍认为与重庆沃尔玛“假绿色猪肉”案密切相关。
此前的9月30日,麦德龙发布公告,何哲伟将接替蔡天乐出任麦德龙中国区总裁兼首席运营官;8月份,法国零售巨头家乐福任命现任家乐福国际发展市场执行董事T hierryG arnier担任中国区新总裁,而在华任职6年的家乐福原中国区总裁罗国伟则于明年4月调回总部;再往前追溯,今年3月,英国零售巨头T E SC O的中国区首席执行官陶迩康也调回英国总部,其韩国区首席运营官施敦庭接替陶迩康成为中国区的新任C E O;近日,还有零售业人士爆料称,L V中国区总裁即将易人,施安德将去新的公司任职。
3C领域的换帅也让人目不暇接。最引人注目的是昔日手机霸主诺基亚的中国区掌门人一年内走马灯似的换了3人。2010年12月,诺基亚全球副总裁、中国公司副董事长
邓元鋆突然离职;今年6月,刚刚统管大中国区、韩国及日本业务不足半年的梁玉媚也宣布离任,此后,梁玉媚负责的业务暂由诺基亚全球主管销售业务的高级副总裁赵科林代管;就在上周,诺基亚宣布,任命谷思华为中国区负责人,该任命自2012年1月1日起生效。
宏碁中国区掌门人的位置也是个烫手山芋。宏碁尽管此前在国际市场上呼风唤雨,但在中国内地市场的表现却乏善可陈。自2002年以来,黄振宗、林显郎、赖泰岳、艾仁思先后执掌宏碁中国区业务,就在上周末,德国人艾仁思也离开了宏碁中国区总裁的职位,林显郎重返中国区。
经营业绩不理想,以及重大负面新闻,是导致上述人事变动的主要原因。一家大型手机经销商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诺基亚被苹果打得满地找牙,中国市场成了决定其命运的关键所在,其在中国的业绩持续下滑,使得诺基亚不得不在一年内三换中国区掌门人。“不是能力不行,而是大势如此,非换人就能解决。”
跨国公司中国战略进入4.0时代
从2010年上半年开始,跨国公司即纷纷指责中国投资环境“恶化”。引发“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新劳动法让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另一个更为关键的因素,是政策上逐步取消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超国民待遇”。
管理和市场专家将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9年到1992年,跨国公司在当时只是进行探索性的投资;从1992年到2001年是第二阶段,随着中国扩大开放,以优惠政策吸引外资,跨国公司纷纷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第三阶段始于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 O,中国经济建设提速,内需的崛起,引发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扩张潮。
如今,随着中国政府对外资企业监管的逐步趋严,加上“超国民待遇”的逐步丧失,跨国公司中国战略进入4 .0时代。一位知名IT公司中国区副总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道,现在跨国公司中国区掌门人的位置,就如同火山口。“做得好是应该的,因为中国市场是发展最快的市场,业绩做好了,明年的指标毫无争议地要翻番;做不好,就只能走人,连解释的余地都没有。这样的高压,没有几个人能够承受。”
新华都商学院院长助理,M B A中心主任杨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现在跨国公司中国区频频换帅,一定程度上体现中国区的业绩在跨国公司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今欧美经济不景气,所以它会通过比较短的周期调整,一定要保证中国区业绩符合它的预期,否则,总体上可能就更完不成任务。跨国公司的考核也越来越符合国际趋势。
杨军指出,发达市场职业经理人制度完善,比如说美国市场或者是香港市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C E O,如果连续三个季度的业绩没有达标的话,就会被换掉了。“外国人总是觉得‘换手如换刀’,外企企业‘缺了谁都会转’的理念,使得他们总是认为换一下总比不换强,这很正常。但中国人对此还不习惯。”
洋CEO流向中国,华人CEO流向民企
6月20日,惠普公司在其官网宣布,任命史蒂夫·吉尔为惠普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暨全球销售副总裁。这是自惠普中国1985年正式进入中国以来迎来的首位洋C E O,此前担任惠普中国C E O职务的均为华人。惠普方面表示吉尔“层级更高”,他的到来,表示总部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专门从事薪酬咨询服务的公司韬睿惠悦在一项研究中指出,尽管绝大多数跨国公司将目标锁定在培养本土人才出任高层职务上,但目前却有背道而驰的趋势,在华跨国公司的洋高管人数,并未比10年前减少。惠普“破例”的任命,其他诸多跨国公司早已开始。今年3月18日,波音公司宣布一项人事任免:马爱伦接替现任总裁王建民;后者是波音进入中国30年来首任华裔中国总裁,坐镇中国已9年;同在3月,N B A主席大卫·斯特恩宣布,国际女子网球协会总裁舒德伟担任中国区C E O,接替前任C E O陈永正留下的空缺。
“随着中国市场行为逐步规范,人情世故的作用在减弱,真正的市场操控能力成为中国区C E O的第一要素。以前跨国公司在中国打的是游击战,现在转向阵地战,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或换上洋面孔就成为一种趋势。”杨军强调。
与洋C E O回流中国区趋势相对应,越来越多的华人职业经理人开始向民企流动。但是更值得注意的是外企高管越来越多流向到民企,比如这几个月来让人印象深刻的A MD大中华区总裁郭可尊入主神州数码,IB M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总经理朱近之转投华为,被看作华为努力培养自己的适合西方人口味的人才,微软亚洲工程院长张宏江空降金山软件等等,一系列多年在外企圈打转的高管回流民企,标志着中国企业正在改变力量对比的版图。
但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刘志标亦提醒本报,“现在有一种趋势是外企的职业经理人向国企流动,这并不是一种很正常的情况,随着中国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应该大批人才流入民企才更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