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指出,虽然8.7%的速度并没有达到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增速的平均水平,但仍然证明了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在不断巩固。他这样描述2009年中国经济所呈现的特点:
“(2009年,中国)农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粮食实现连续六年增产;工业生产逐季回升,实现利润由大幅下降转为增长;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涉及民生领域的投资增长明显加快;市场销售增长平稳较快,部分产品销售快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价格全年(同比)是下降的,但是到了年底出现上升;进出口总额全年(同比)下降,自11月份(起同比)由降转升;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就业形势好于预期;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新增贷款大幅增加。”
数据显示,2009年,投资和消费继续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全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近22.5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三成以上;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2.5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5%。此外,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因素――“进出口”总额,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年同比下降近14%,但自11月份开始,同比涨幅由负转正。
另外,根据数据,2009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虽然比上年同比下降0.7%,但从11月开始已连续两个月出现同比上涨的势态。针对这一现象,有分析人士指出,居民消费价格如果持续上涨,将会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的压力。
对此,马建堂分析说,CPI的上涨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和居住类支出价格上涨而导致。这一方面意味着中国成功避免了此前担心的通货紧缩,另一方面也警醒着中国政府应高度关注物价走势。
马建堂说,“我们今年还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已经确定的宏观调控的方针,更好地把保增长、调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结合起来,防止物价的过快上涨。鉴于中国总供求的大格局和粮食六年丰收的情况,相信我们经过努力,今年的物价上升应该是温和可控的。”
这位官员还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比较薄弱,中国国内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例如,物价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部分行业存在的产能过剩等等。他说,今年,中国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通过努力,相信今年的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
马建堂称:“关于2010年的预测,简单说,2010年中国的经济将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原因在于,)世界经济总体是缓慢复苏的,总的环境比2009年要好。2010年进出口对中国经济肯定是一个正拉动,不会再是负拉动。另外(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两驾马车——投资、消费,2010年总体上(将)继续保持2009年的(增长)势头。”
08年中国名义GDP总额为人民币314,045亿元,而据日本内阁府统计,日本约为50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7.6万亿元)。日本09年的GDP增长率将于2月公布,而保持快速发展的中国有望在总值方面缩小与排名世界第二的日本的差距,很有可能在2010年超过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