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于秀琴在前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自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居民收入增长的同时,消费支出也明显增加,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北京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58.7%下降到2008年的33.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63.2%下降到2008年的34.3%。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了一个划分贫困与富裕的标准,即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者为绝对贫困,50-59%为勉强度日,40-50%为小康水平,30-40%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
于秀琴说:“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衡量消费品质、消费水平变化的很重要的指标,它表达居民的生活富裕程度;而人均GDP是一个地区社会富裕程度的平均指标。目前,北京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降到了33%左右,人均GDP达到9000美元。从这两项指标可以看出,北京市已处于上中等国家或地区的富裕水平。”
在统计局新闻发布会前的一天,北京食品协会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北京食品工业经济发展形势报告,北京吃类商品占消费品零售额总额的25.34%。换言之,北京人每100元的花销中就有25元花在“吃”上。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黄国雄教授表示,北京市人均GDP增加及购买食物指数比例下降,这正是经济转轨时期的正常表现。
专家: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
短期内比较意义不大
但也有经济专家指出,计算恩格尔系数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短期内的比较意义不大。例如,去年猪肉等农副产品大幅涨价,而今年价格又下跌到谷底,显然今年居民购买同样数量品质的食物,开支比例有可能减少,但难以得出居民富裕程度产生什么变化。
此外,北京各区、城乡存在差异,恩格尔系数只能代表北京的整体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该报道指出,界定一座城市的居民是否富裕和发达,不是恩格尔系数,而是实实在在的“菜篮子”消费。虽然相对过去,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很多家庭不仅没有达到富裕、发达的程度,甚至为了还房贷、供子女上学,还需省吃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