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命,得“天机”。栾菊杰回来了!
24年前,她是一个奇迹,在洛杉矶奥运会上栾菊杰夺得女子花剑冠军,摘得中国历史上惟一一枚击剑奥运金牌。
24年后,她又将创造一个奇迹,今年7月就将50岁的栾菊杰,将在北京再次与各路女剑客搏击在剑道上。
经过近一年艰苦积分赛,她终于第四次获得奥运会参赛权,而且这一次是回到祖国参加奥运会。在4月2日加拿大剑协公布的北京奥运参赛名单中,栾菊杰赫然在列。这位世界女子剑坛的传奇人物,获得了以个人名义代表加拿大参加北京奥运会击剑比赛的资格,续写著她的击剑奇迹。这位年届半百的老将,也将成为击剑史上年龄最高的奥运选手。
自掏腰包攒积分
栾菊杰一直说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梦想,从未远去。
1984年,栾菊杰带著青春之梦来到洛杉矶。“那是中国重返奥运赛场首次组团参赛。西方人认为击剑是他们的专利,比赛中裁判有诸多不公。但我偏不认输。”怨气和尊严,随著每一剑刺落,化作吼声宣泄著。“嗓子哑了,金牌也得了。”这是中国历史上惟一一枚击剑奥运金牌。
梦想在延续。2000年的悉尼,42岁的栾菊杰第一次代表加拿大站上了奥运舞台。“2000年是世纪之交。之前我就问自己能不能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再参加这项特别的盛会?我也做到了。”自从北京获得了奥运主办权,她再度有了追梦的动力。“中国首次举办奥运会,我多想亲自回来看看。用我最熟悉的剑,好好战一场,向祖国致敬。”她,又一次圆满了。
但是为了获得北京奥运会入场券,一年来栾菊杰不得不频繁参加国际剑联的各大赛事争取积分和排名。直到积分赛的最后一站,她的参赛资格才见分晓。虽然已入了加拿大国籍,但栾菊杰从来没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我是以个人名义参加积分赛,所有的比赛我都是自费参加的,一路打下来要花很多钱。”比如去年从日本、韩国再到中国,光三站比赛就花了4万人民币。“在国外不工作就没有收入。再加上打比赛很费钱,我曾有过犹豫,但身边有很多好朋友支持著我。这一路,我会走下去。”
嫁对老公治好病
那个年代,人都是靠精神支撑的。一份责任,一句褒扬,栾菊杰便为此拼了命。
从1978年到1988年,她大强度训练,肾脏不堪重负。“但当时中央号召全国青年向我学习,所以身体受不了,咬咬牙也要挺下去。这就是我们那代人的思想。”明明很瘦的躯体,却因为肾病全身浮肿,并且尿血。栾菊杰每天煎中药,医院里的病友日日都有人被推入太平间,她只是毫无心事地笑笑告诉所有人,“如果我走了,你们要记得来参加追悼会。”
老天从来都更眷顾自强之人。栾菊杰成了世界冠军,但她说这辈子最大的收获是嫁了一个好老公。“别人介绍我认识的时候,我第一句话就告诉他,我有肾病。他不知道这病有多严重,只是觉得我很坦白。到后来才知道他父亲其实是肾衰竭去世的。”
栾菊杰自从认识丈夫顾大进之后,在拼搏的世界不再孤独,人生变得更加绚丽多彩。顾大进以他军人的豁达包容,情人的温柔浪漫,丈夫的恩爱呵护,为栾菊杰撑起了一片天。老病号栾菊杰干不了家务,拿著扫把从屋子这头扫到那头已累得直喘气。晚上睡觉,犯病的时候她不得不把腿搁在床上,而人躺在地下。“这么多年,家务都是他做的。现在我再出来比赛,他又最大程度地支持我。”栾菊杰动摇的时候,丈夫反而劝她,“现在你还有心有力,那就去做吧。孩子,我来带。”丈夫和3个孩子每周一个电话成了她的精神慰藉。“现在我的病全好了。他一直说自己是最好的一剂药。北京奥运结束后,我还打算再战10年。”
从不失眠心如水
常有人询问栾菊杰的保养之道,50岁的她神采奕奕不见衰老。她的笑很淡定,“我这辈子从来没尝过失眠的滋味。”豁达,是最好的心灵维他命。
当年因为在国际比赛中受到不公平对待,栾菊杰退役后放弃了去国家队当教练的机会,选择到加拿大学习语言。她想进入国际剑联为中国人说话。之后,由于大女儿患先天性心脏病,为人母的她放弃了这个想法。但不服输的性格,始终贯穿在栾菊杰的生活中。
1990年埃德蒙顿击剑俱乐部解雇了原来的全职教练,而将这一职位留给了栾菊杰。这18年里,埃德蒙顿俱乐部的会员由50多人发展为250多人,成为加拿大最大的击剑俱乐部,但教练只有栾菊杰一人。“只要有兴趣来学,无论是老太太还是小朋友,我都会用心去教。”当地人亲昵地称栾菊杰为“击剑妈妈”。在加拿大击剑排名前十的选手中,有一半是栾菊杰的弟子。
栾菊杰在埃德蒙顿一呆就是18年。“这期间一直有朋友邀请我去当教练,薪水要高得多。但我从没想过离开。”这里有她朝夕相处如朋友家人的学生们,还有以她名字命名的“栾菊杰杯”击剑公开赛。“有些东西,金钱是无能为力的。”
北京奥运会即将来临,栾菊杰的奇迹之路还未走完。人们深信,中国民众能理解这位五十岁的老将,不论输赢,她参与本身就是个奇迹,就值得观众为她鼓掌。因为,她是华人世界永远的奥运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