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刺激的过程,最伟大的进球,最意外的结局,最耐看的比赛。欣赏女足世界杯第二场半决赛,视觉快感丝毫不亚于一场同类别的男足世界杯比赛。
巴西女足用很无理由且无厘头的方式羞辱了美国队,让后者贵为女足世界“大姐大”的尊严一扫而光。同样的四球屠杀,美国妹妹甚至比中国玫瑰更惨,罚下一个人,几乎没有一次机会,场面占尽下风,差距全方面,失败全角度。
总结美国女足败因,似乎临阵换门将是表面上捕风捉影的魁首。事实不尽然,深层次的缘由,美国女足之“殇”和中国玫瑰之“谢”同病相怜,其实都是青黄不接新人不利惹的祸。
看似比中国更早实现了更新换代,但莉莉的宝刀不老是美国女足后继乏人的标志。奥莱利、奥斯伯恩等新人凤毛麟角,而且和巅峰时代的老女足相差甚远。中国的“后防几老”早已先后脱去战袍,美国的“后防几老”却坚定不移战斗到现在。如果我们时常敲打自己的脑袋做苦恼状:谁会成为第二个孙雯?美国同胞固然也有属于自己的烦恼:谁会成为她们的第二个米娅.哈姆。
莉莉走了,美国女足的未来和中国女足站在一条起跑线上,不再中美争锋,而是中美竞速,和身前更快更强的女足一流强队较劲。
巴西女足无疑是强队典范,和男足一样,她们风格独树一帜,技艺卓尔不群。文化决定地位,底蕴决定深度,巴西女足的崛起只是时间问题,时机成熟,势不可挡。在世界女足越来越强调身体对抗和男子主义的时候,巴西姑娘则用自己的细腻鬼灵独安一隅。她们弘扬了巴西足球的精髓,继承了桑巴足球的衣钵,一脉相承一同而下,巴西足球两面通吃时不久矣。
因为玛塔很强,所以巴西很强。没错,中国女足输给一个玛塔是有足够说服力的。她不是女足世界的人,而是女足世界的神。假以时日,必成大器,普林茨老态初显,新的掌门人呼之欲出。现在终于明白,马晓旭的“独”和“傲”是多么不值一提。马晓旭和玛塔共同为瑞典于默尔效力,前者间或成为后者的替补,为这样杰出的女足球员做板凳,实属情有可原,马晓旭应该感到荣幸。
玛塔的故事。16岁就已成名的玛塔,近年来逐渐成为桑巴女军团的镇队之宝。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凭藉她的出色发挥,巴西一路杀进决赛。“球王”贝利曾亲自给她打电话,称她为“穿著裙子的贝利”。此外,今年7月玛塔受邀在巴西著名的马拉卡纳球场名人堂内留下自己的脚印,她也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女性球员,真正做到了与贝利、罗马里奥、罗纳尔多和罗纳尔迪尼奥等巨星同列。
巴西与美国的比赛,成为玛塔华丽桑巴领衔主演的舞台。在巴西队打进第一个球之后,玛塔在左路的进攻让美国队的后防一片混乱,任何的一次突破都能让美国队的后防一片手忙脚乱,她在左路突破之后的一次冷射打进了自己本届世界杯的第六粒入球。除了精彩绝伦的进球,玛塔还有让人目瞪口呆的技术。
在大局已定之后,下半场玛塔两次精妙绝伦的过人令人叹为观止,那两个瞬间,你会以为齐达内和博格坎普在玛塔身上灵魂附体。看这样的比赛,是一种享受,享受一种颠覆传统的奇迹,享受玛塔一个人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