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日本城建:环境生态学时代
日期: 08年11月3期

■ 刘柠(北京,专栏作家)

盛夏的东京,溽热难当,只能用一个日文词猛暑来形容。一方面是气候:关东地区的梅雨期恰好与盛夏重合,高温加潮湿,颇有芬兰浴之功效;另一方面是热岛效应:面积相当于北京城1/3的东京,有近1300万人居住,超高容积率、超高密度的高层建筑鳞次栉比,特别是高档写字楼集中的都心地区,热岛效应日甚一日。据日气象厅统计,百年来日本的气温平均上升了3度,猛暑时节的东京,已堪与亚热带的新加坡和曼谷相媲美

但这种现象,近年内可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与改善。为满足泡沫经济后日本经济重新崛起的需要,伴随著日本近代化的象徵、百年历史的旧东京火车站的改造工程,东京站周边地区正在进行新一轮再开发。5年后,以修葺一新的旧车站著名标志性红砖建筑为中心,周边地区将形成一个由十数幢超高层智能化大厦构成的东京车站城Tokyo Station City),囊括一批时装、精品的顶尖店铺。同时,充足的写字楼供应储备,将缓解大手町等传统CBD地区的过饱和压力。

更重要的,这不是一次通常意义上的城市化扩张,而是基于全新人文环境理念、融合了最先进科技成果与手段的都市功能再造、升级,不仅在亚洲,乃至在世界都具有示范性意义。

众所周知,东京的城市化开发,早在上个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高增长时期便已完成,这是一个每一寸土地都被深度开发过的大都会。因此,在一个高完成度的成熟都市的肌体上,实施如此大规模的再开发,政府慎之又慎。为此,专门设立了由国土交通省官员、大学科研人员组成的开发项目小组,数年前便开始致力于开发方案的前期调查与科研论证工作。

2005年夏天,科学家在东京的都心与沿海部选定190个点,进行气温与风速等数据的实测、收集。以731日东京时间下午2时的情况为例,位于港区的JR新桥站周边气温高达摄氏34度,而与其仅有1公里之隔的千代田区JR有乐町站的气温则为摄氏30度,相差4度。4度的温差从何而来呢?答案是风速:在那个时间带,新桥站周围风速为0.7米,而有乐町站则达一倍以上,为1.5米;前者毗邻传媒总部大厦和高层商厦密集的著名的汐留商业街,密集的高层建筑群像屏风一样屏蔽了风的同时,也形成空调和汽车排气不易发散的构造缺陷。这个发现非同小可,成了再开发的环境生态工学的理论基础。具体说,东京为濒海城市,因不同的都市结构,大致分为东京湾方向吹来的东南海风可长驱直入的地区和难以到达的地区,在两类地区之间会形成一个温差。而抑制热岛效应的最有效对策,莫过于利用这种自然生态条件,在城市上空构筑一条通风走廊。

方案的技术论证,动用了国土交通厅相当于640台大型电子计算机联网的超强计算能力的地球模拟系统。反覆论证的结果,位于东京站面向东京湾方向的八重洲口一侧的铁道会馆被认为是阻挡海风长驱直入的屏风:东京湾上空的清凉海风沿隅田川北上、西进,撞到屏风后气流上升,导致车站东边、高层楼宇集中的丸之内一侧风速减缓,气温升高。

铁道会馆始建于1954年,后于1968年扩建至12层,为一幢高50米、宽138米的大型综合性建筑,其本身既构成了车站大楼的主体,同时也承担了高档写字楼的功能,著名百货商大丸百货也入居其中。如此庞然大物的解体虽不难,但如果无法实现其功能替代或转移的话,势必给这个寸土寸金的钻石商圈的景气造成负面影响——问题的解决无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既科学、务实,又大胆、前瞻的城建规划。

去年秋天,位于会馆两侧的高200米、地上分别为42层和43层的超高层南北双塔(Grand Tokyo North Tower & South Tower)摩天楼群竣工,完成了历史使命的铁道会馆被解体,其商业功能被双塔吸收。双塔以距地面27米的空中步道桥相连,既实现了实用功能,增加了休闲和公共区域,又不会成为新的屏风。双塔的落成,使该地区原先过饱和的容积率大大缓解;写字楼的供应增量,不仅带动了该地区的二次开发,同时也缓解了城市其他商业繁华街区的人口、交通压力;而代表21世纪顶尖技术水平的智能化、人性化写字楼,超便捷的交通,放眼东京湾的自然景观,甚至让一些百年老店的公司(如日立等)不惜卖掉总部大厦而抢滩进驻。

如此,再开发工程全部完工后,苦于盛夏梅雨期猛暑CBD上班族们可望享受穿城而过的一丝咸凉。而从外埠乘新干线进京的观光客,甫一出站,也许碰巧能邂逅新到任的外国大使依明治时代的礼俗,乘马车从红砖站楼前的广场驶向皇居的情景。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5/89838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