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成
形式逻辑通常叫做逻辑学,简称逻辑。它是以人们的思维活动为研究对象,即专门研究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学问。人的思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指导著人们的行动。因而,逻辑学和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密切相关。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制学科分类表,把逻辑学列为七门基础科学的第二位,仅次于数学。1977年版英国大百科全书,则把逻辑学列为知识五大分类之首。可见逻辑学的重要。
但是在我国,由于对逻辑学的各种偏见,使其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普及。仅仅在某些特殊专业开设逻辑课,而与其他专业广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学生无缘。其中最主要的偏见就是相当多的人认为:逻辑就是演绎推理,就是三段论,是一门训练演讲、辩论和写作的学问。产生这种偏见的原因是演绎法理论体系比较成熟,逻辑学书籍的大部分内容都是论述演绎推理的,而归纳推理常常只占很少的部分,致使人们产生了一种偏重演绎推理的错觉。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创立形式逻辑理论,上千年来三段论演绎推理一直在逻辑学中占据统治地位,其主要应用范围是辩论。直到英国人培根(1561—1626年)对三段论演绎推理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指出其局限性,并发明了三表法,大力倡导归纳法,此后,归纳法得到了蓬勃发展和应用。
目前的形式逻辑内容主要有两大块:演绎法和归纳法。演绎法包括直言三段论推理、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等;其主要思维特点是从一般到个别,推出的结论具有必然性。归纳法包括简单枚举法、科学归纳法、寻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等;其主要思维特点是从个别到一般,推出的结论具有或然性。从结论具有或然性角度划分,类比法也可划为归纳法之中。
目前,逻辑学的应用范围已从传统的讲演和辩论扩展到更为广阔的领域。1.计算机领域。在演绎推理的基础上形成的数理逻辑,已成为计算机的基础理论。计算机实质是一部高速运转的进行演绎推理的机器。2.为哲学范畴提供具体的分析方法。比如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的一个根本特点,诸如个别和一般的联系,个别和个别的联系、因果联系等,都是普遍存在的。但是怎样找出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哲学并没有提供答案,而逻辑学则提供了这种方法。比如,演绎法能从一般推出个别;简单枚举法、科学归纳法则能从个别推出一般;类比法可从个别推出个别;寻求事物因果联系的方法(即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馀法五种方法)则可从结果找出事物的原因。1996年我国长征火箭发射接连两次失败,事后笔者曾在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从火箭发射失败想到的”,分析事故原因。我的分析与后来发表的事故真正原因基本一致。这并非笔者多么高明,而是运用寻求事物因果联系的方法,对事故进行逻辑分析的结果。笔者虽然在技术上是外行,但却准确预言了事故的原因,充分显示了逻辑学的实用价值。3.进行创新,提出大胆的假设,发现新的知识。长期以来,有一种偏见,认为逻辑学就是三段论,就是惟一性思维,是一种与创新思维相对立的东西。其实不然,很多创新思维如假设、联想、逆向思维等都与逻辑学密切相关。例如:铜导电,铁导电,铝导电,所以,所有的金属都导电。上述理过程是运用归纳法中的简单枚举法推出“所有的金属都导电”这一结论。显然,结论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包含著一种大胆的假想。再如飞机就是通过类比,模仿鸟的翅膀发明出来的。类比法的实质就是联想,就是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从而产生新的创意。再如在假言推理中,如果我们把肯定前件式看做正向思维,那么肯定后件式则可看做是一种逆向思维。例如法拉第看到:如果有电,则能产生磁。那么反过来,有磁能否生电呢?在这种逆向思维的启发下,经过多次试验、观察,法拉第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又如导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则体现了一种探索性思维: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原因的原因又是什么?正是在这种不断追问、不断寻求的过程中,才产生了新的发现、新的知识。以上事例说明,许多创新思维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们是以逻辑学为根基的。一个没有受到系统的逻辑思维训练的人,很难产生高质量的灵感与创意。科学史上许多发现、发明都与逻辑学特别是其中的归纳法有关。19世纪的伟大生物学家达尔文就承认他的生物进化的生存竞争规律,就是在大量收集、积累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归纳法总结出来的。4.能使各种思维形式在自己头脑中均衡协调地发展。学习逻辑学不仅仅是要记住它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应用,是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主动地去辨别和经受各种形式的思维训练,以使各种思维形式在自己头脑中均衡协调发展。也许有人会说:我不学逻辑,照样思维。但学与不学,思维的效果却大不一样,这就如同一个人不懂营养学,虽然照样吃饭,但是极易引起偏食和营养失调,危害健康。不懂逻辑学,也易引起思维形式失调,而自己却没有意识到,从而最终导致思维的单一性和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