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每年还派出三千名省直机关干部和大专院校的教师到贫困地区扶贫和支教,开展“定点扶贫”“扶贫支教”、“扶贫到户”等活动。凡是与扶贫有关的会议他一定参加,贵州的贫困山区他跑得最勤最多。他多次召开扶贫工作会议,部署各地区的扶贫工作,并把扶贫任务作为各级党政领导的考核项目,把脱贫作为硬指针分派下去,逼着各地官员想方设法完成扶贫任务。一九八七年三月,胡锦涛陪同中共书记处书记郝建秀到贵州各地考察扶贫工作,郝建秀称赞贵州“扶贫工作做得出色”。
胡锦涛在贵州还积极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认为农村要靠承包制打破“大锅饭”才能发展。
他要求各地推行承包制,请出“包公”,才能叫“抓好西瓜”、“抓好茶叶”,才能搞好农村经济。在他的主导下,贵州省委于一九八六年二月下发一份题为《关于在农村继续开展增收致富大讨论的指示》的文件,确定把发展商品经济和“增收致富”作为贵州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他在省委会议上多次强调:“当务之急是改变观念,克服消极等待思想,树立进取精神,打破自我封闭的传统,增强开放意识。”他反复说的一句名言是:“从封闭的格局中走出来。”是的,走出夜郎国一直是贵州人民的梦想,而对胡锦涛来说,只有贵州走出了“夜郎国”,他才有机会“走出夜郎国”。
胡锦涛在贵州还积极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认为农村要靠承包制打破“大锅饭”才能发展。
他要求各地推行承包制,请出“包公”,才能叫“抓好西瓜”、“抓好茶叶”,才能搞好农村经济。在他的主导下,贵州省委于一九八六年二月下发一份题为《关于在农村继续开展增收致富大讨论的指示》的文件,确定把发展商品经济和“增收致富”作为贵州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他在省委会议上多次强调:“当务之急是改变观念,克服消极等待思想,树立进取精神,打破自我封闭的传统,增强开放意识。”他反复说的一句名言是:“从封闭的格局中走出来。”是的,走出夜郎国一直是贵州人民的梦想,而对胡锦涛来说,只有贵州走出了“夜郎国”,他才有机会“走出夜郎国”。
胡耀邦倒台不落石
一九八五年八月二十二日,邓小平八十一岁生日,他在北戴河摆了几桌酒席,请几位老同志和中央的部分领导人吃饭。本来这是一场普通的寿筵,但是邓小平的一席话,却让在座的领导人们有喜有愁。邓小平在宴席上说,他要在两年后的中共十三大上全退下来,由胡耀邦接他的班,做军委主席。在这种场合说这个话,而且是提前两年来说,明显是个政治试探气球,看看外界的的反应如何。同时,邓小平也是为了平息将在下个月中共十二届四中全会上被迫退出中共政坛的叶剑英等一百多位中共元老的不满。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