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历史的高知
日期: 07年06月4期

■ 乐水

  高知之于我,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说熟悉是我很早就知道这里是古代的土佐国,知道纪贯之的《土佐日记》,就是托笔一位宫廷女子从土佐到京都的旅行记。后来学历史,知道土佐藩,知道元禄美术中的土佐画派,还知道高知出身的一位威震日本近代史的人物-嶄荼蓅马。然而我对高知又是陌生的,因为除了以上这些,我再不知道高知还有其他些什么。何况我上面举出的这些也只是浮光掠影,一知半解。比如嶄荼蓅马,几十年前就有一位日本朋友送我一套著名作家司马辽太郎的历史小说《龙马奔走》,共八卷,至今我一卷也没有读。这部书一直寂寞地躺在我的书橱里。今年10月,我去九州参加福冈教科文协会的国际文化研讨会,题目正好是嶄荼蓅马,这才引起我的兴趣,决心好好认识认识这位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所以这次到高知,主要就是冲著嶄荼蓅马来的。

  从松山到高知,乘巴士要比乘特急电车更快捷,更俭省。离开松山时,天上雨雪霏霏。车子穿山越岭,两个半小时到达目的地。从电视上得知,名古屋一带地区下了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大雪,然而这高知却不见一点雪的影子。虽然有点风,并不十分寒冷。市中心江之口川两岸高大的椰子树潇洒地晃动著树叶,一派南国风情。

  看看天色已晚,已经没有充裕的时间游览了,先去饭店,明天集中半天时间去桂滨。入住的旅馆名叫太平洋饭店,这是一座西式宾馆,距高知车站很近,设施也较日式的白鹭庄齐全,只是没有温泉浴场,晚餐也较贵。于是便到车站小餐馆里点了一盘家常炒肉片,要了一小杯烫酒,自斟自酌起来。不想炒肉片里放了不少辣椒,碰巧我咳嗽刚刚有点好转,只得将沾满辣椒的肉片放在冰水里涮涮再吃,剩下的白菜更是不能入口。谁知又碰翻了惟一可食的酱汤,于是浅尝辄止,扫兴而归。

  第二天,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正是行乐的好气候。及早结了账,步行至市中心播磨桥,从这里乘巴士前往桂滨海滨。关于桂滨,也是我久已向往的地方。我早从高知出身的作家大町桂月的散文中知道这里很美。大町原名芳卫,因家乡桂滨是赏月的胜地,故改名桂月。他描写桂滨的代表作便是那篇题名《月谱》的散文。

  车行半小时,经过花海道,到达终点桂滨海岸。下了车,绕过几家商场,登上一段高坡,前面豁然开朗,只见蓝天碧水,青松白沙,十分和谐地组成一片开阔明丽的风景,浑然一体。山岗上参差婆娑的松影下,卧著一块巨石,赫然刻著桂滨两个大字。山岗和海水之间是一弯白沙,灼灼耀眼。山岗下边的平地上立著一块黑黝黝的石碑,走近一看,正是大町桂月纪念碑,碑文记录了这位作家的生平和业绩,表达了故乡人对他深沉的忆念。

  从北边的龙头岬到南边的龙头岬,是长约五百米的弧形海滩,这里是桂滨的中心。登上龙头岬狭窄的阶梯,迎面就是嶄荼蓅马的巨大铜像。龙马身著武士服,腰佩长剑,右手斜插进胸前的衣襟,意态安祥地眺望著眼下烟波浩渺的太平洋。

  沿桂滨山岗上青苔斑驳的石板道一路西上,不久就看到一座奇形怪状的庞然大物-嶄荼蓅马纪念馆。此馆是用钢铁支撑起来的悬空式建筑,外形像战舰,设计新颖别致。据说出自一位年仅三十岁的女建筑师之手。纪念馆坐落于桂滨公园的丘陵上,1988年开始募捐和招标,筹资八亿日元,于1991年完工。纪念馆地上地下共三层,利用实物和图片,系统展示了这位幕末志士嶄荼蓅马成立土佐勤王党,数次脱藩,直到被幕府暗杀的三十三岁短暂而壮烈的一生。彰显了他师从胜海舟开办海军塾,促成萨摩(鹿儿岛县)和长州(山口县)两藩结盟,推翻幕府统治,实现大政奉还,为明治维新运动扫清道路的历史功绩。

  最使我动情的是英雄末路、血溅梅花的龙马之死

  1867年11月15日晚9时,七名刺客潜入嶄荼蓅马的京都秘密住所近江屋。领头的刺客一进门就声明是龙马的同乡,要求见龙马先生。龙马的仆人藤吉应了一声,手持名片上楼走向龙马的客厅。刺客们由此知道龙马在宅,于是一拥而入。藤吉上楼时背后被一刀劈来,惨叫一声,立即毙命。此时龙马正在客厅同另外一名土佐藩士中冈慎太郎谈话。两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就遭到了突袭。龙马身被数创,连连呼叫∶石川(中冈的别号),有刀吗?有刀吗?因体力不支,立即倒地。这时,中冈的佩剑放在屏风后面,他带重伤爬过去,用这把短剑奋力反抗,全身被砍十一处,随即倒下。刺客临走时,又朝中冈猛刺一刀,然后哼著小曲,扬长而去。

  不久,龙马恢复了知觉,挣扎著坐起来,捡起中冈的佩剑,在灯下看了看,问到∶石川,刀还快吗?中冈回答∶还快。龙马坚持了一会儿绝望地说∶我的头上挨了数刀,已经不行啦。言未毕而气已绝。

  中冈慎太郎也于第二天殒命。

  纪念馆里有两幅画,一幅是溅著龙马鲜血的梅花挂轴;一幅是溅著中冈鲜血的题有橘井永流芳的牡丹猫屏风。我对著这两幅画凝视良久,胸中立即升起无限悲悼之情。

  纪念馆一楼入口处,树立一面巨大的草书屏风,是建立龙马铜像的发起人、书道家入交好保书的作家司马辽太郎的《献辞》。这首《献辞》写于1988年铜像落成六十一周年还历纪念日。司马辽太郎满怀深情地写道∶

  昭和初年,您的后代,邀请您来到桂滨的这座山上。这块空间不仅美丽,这里的风景也正好象徵著您的精神。

  桂滨的沙滩描画出一条巨大的银色的弧线,显现著您的清纯无暇。这块地岬是地球的骨骼所构成,代表著您坚定不移的意志。永无止息的拍崖的涛声,如优美的音乐,唱出了您的富于节奏感的精神的旋律。广大的水平线,向我们诉说著您的无穷的崇高和伟大。

  今天在这里相聚的人们,百年之后将从地面上消失。而您还将继续存在。请您关照一下百年之后的青年们。这是大家共同的心愿,也是我个人的心愿。

  最后我有一个小小的祝福。我祝福这块地方,祝福围绕您的桂滨的青松,还有遍及松林的松籁,以及拍岸的涛声,同人类永远共存。

  我再一次回到龙马脚下的桂滨的海滩,拾起几块被海涛推上岸来的五色石。石头上分布著灿烂的花纹。我想,这正是叱口宅风云的一代英雄血染的风采。

  离开桂滨时,吟小诗一首∶

  龙头岬上立龙马,明月青松映白沙,

  土佐男儿皆好汉,屏风热血染梅花。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5/43882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