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色海洋
埼玉县秩父市有一座千年的古刹——青云寺。寺中有一株六百多年的垂樱,树高十五米,树冠方圆十几米。据说是当年煤峰香禅师亲手种植的,青云寺也因此而闻名。
回到日本不久,医院的朋友们都极力推荐,有时间一定要到青云寺去赏樱。轮到我的休息日,已经是赏樱的尾声了。那天,车子刚一进山,天就阴了。正在不快之时,不想天空中竟飘起了纷飞的雪花。早就听姐姐说过,在日本,雪天赏樱,别有一番景致,顿时转忧为喜。
平常山里就要比所泽低三、四度,今天赶上下雪,天气起码要凉七、八度。车子开到青云寺山门前,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
好大的一场春雪啊!鹅毛大的雪片潇潇洒洒地飘落著,霎时间,天地之间一片洁白。娇嫩的樱花上落满了晶莹的雪花。我兴致勃勃地踏著瑞雪,沿著寺中的曲径,拾阶而上,周围静极了,只有脚踏雪地“喳喳”的声音。
突然,一声笛声,划破了寂静。我顺著声音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一幅画面让我惊呆了!
一棵硕大的古樱傲然挺立在风雪之中,随风荡漾的樱枝下,站著一位身材清瘦的老妈妈,深情地吹著短笛。老妈妈身著一件洁白的和服,一头长长的白发在雪中随风飘逸。
早春的寒风挟裹著雪花和樱花满天地飞舞,分不清哪个是雪,哪个是樱。天是白的,地是白的,雪是白的,花是白的。衣服是白的,人也是白的……
老妈妈吹奏的曲调是那样的凄婉和悲凉,听起来有点陌生,却又是那么的熟悉!听著听著,忽然想起来了:那是父亲在家经常哼唱的家乡小调——《会津童谣》。歌中唱道:“风啊,悄悄地吹,樱啊,轻轻地飘。你是个男孩子,注定要浪迹天涯海角。风啊,悄悄地吹,樱啊,轻轻地飘。将来身心疲惫的你,终究还要回到母亲的怀抱。”听著听著,不知为什么,心里酸酸的,泪珠止不住沿著面颊滚落下来。
就这样,老妈妈静静地吹,我静静地听,如痴如醉。忘记了樱花,也忘记了大雪。任凭肩头落满了凋零了的樱花和雪片。
过了不知多久,老妈妈吹完了。我悄悄地走到了老妈妈的身边。
“您吹得真好!”
“吹得不好,真不好意思!您一直在听啊!耽误了您那么长时间。”
“哪里哪里,我很喜欢!”
“太好了!”
“天晚了,如果您不介意,坐我的车回家吧。”
“好啊!给您添麻烦了。”老妈妈爽快地答应了。
因为有雪,一路上我开得很小心。开出山来,山外没下雪,老妈妈的话也渐渐地多了起来。
“我叫山田雅子,初次见面,请您多多关照!非常失礼了!听口音,您是……?”
“噢,对不起了,战争的时候,我生在中国,刚回日本不久。”
“啊!您是从中国回来的,太巧了!我儿子也去了中国。”
“您的儿子在中国什么地方?”
“我也不十分清楚,他是昭和19年去的。”
“昭和19年!?”
“是啊,他叫秀夫。老家会津也有一棵这样的古樱。秀夫走的时候,樱花正在飘落,天上也下著小雪。”
“那他现在……?”
“他们说他死了,可我不信!秀夫临走的时候,对我说,他一定要活著回来。秀夫是个老实的孩子,他既然这么说了,就一定会回来的。”雅子妈妈自信地说。
“……”我的心突然紧紧地痛了一下。
“您在中国,听说过山田秀夫吗?”雅子妈妈满怀著希望,不安地问。
“真对不起!雅子妈妈,那时我刚刚一岁。”一时我真的不知道应该怎样回答才好。
“是吗?让您为难了。”雅子妈妈遗憾地说。
前面的路口是红灯。一辆救急车闪烁著刺眼的红色信号灯,风驰电掣,呼啸而去。
天下著毛毛细雨,我没有开雨刷器,前风挡上的水珠不时地顺著玻璃滚下来。
以后,雅子老妈妈再也没有说话,从反光镜里看到,她老人家手里一直摆弄那支短笛。
“秀夫是个老实的孩子,他说活著回来,就一定会回来的。”老人家喃喃地说,像是对我,也像是对自己。
车开到久喜市,天已经全黑了。
“今天,太谢谢您了!请一定到里边喝一杯热茶再走。”老人家非常诚恳地说。
“那就……真不好意思!打搅您了。”一般来说,日本人是不习惯邀请一位刚刚认识的陌生人到自己的家里做客的。但我从雅子妈妈眼神中看到的是真心的邀请,于是就答应了。
雅子妈妈的家有一个300来平方米大院子。中央有一座水池。院子里种满了绿树和鲜花。
走进屋子,灵台上整整齐齐地排放著四位灵牌。老人家说,他们是丈夫、女儿、儿媳和孙子。
丈夫、女儿和孙子,60年前,死于一次空袭。儿媳香织不堪忍受丧失丈夫、儿子的痛苦,投河自尽了。
“都走了,都走了。可是我不能走,我还要等秀夫回来!秀夫回来,家里如果一个人都没有,他会伤心的。”
雅子妈妈轻轻地说,生怕惊醒了长眠的亲人。
不一会儿,老人家给我端上来一杯香喷喷的热茶。
打开茶杯的盖子,竟是中国北方的茉莉花茶。
“您也喜欢茉莉花茶吗?”
“啊,秀夫在中国呆久了,可能喝惯了中国茶。有空的话,请您常来,教教我中国菜的做法。”
“在青云寺,您吹的是《会津童谣》吧?”
“您去过会津吗?”雅子妈妈吃惊地睁大了眼睛。
“家父的故乡是会津。”
“啊,那真好!和丈夫来关东60年了,真想家乡的那棵古樱啊!等秀夫回来了,我们全家就要回老家会津了。到时候,请令尊也一起到我家做客。”
“一定来!”我含著热泪回答著。
“这支笛子就是丈夫为了给秀夫过生日,用会津山上的竹子削的。《会津童谣》是秀夫最喜欢的曲子。临走的那天,秀夫把它交给我,让我替他保存。秀夫说:‘等我回来的时候,您就在古樱下,吹著《会津童谣》来接我吧。’每年我都要去青云古樱下吹一次《会津童谣》,说不定,明年秀夫就要回来了!”。老人家手里拿著那支短笛,眯缝著眼睛,幸福地回忆著。
第二年的初春,绿草返青的时候,我收到了一个邮包,是雅子妈妈寄来的。打开包裹,里面是一个精致的锦缎小盒,里面恭恭整整地放著那支会津短笛,还有一封信。
雅子妈妈在信中说:“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可能已经走了。我吹的那支《会津童谣》,你是惟一一位从头听到尾的人。我没有别的亲人,只有麻烦您了。每年樱花飘落的时候,请您在青云古樱下吹一遍《会津童谣》。秀夫回来的时候,一定能听得到的。九泉之下我也会感谢您的!山田雅子拜托”今年的清明节,我像往年一样,捧著一束洁白的百合花,又一次驱车来到了青云寺。也许冥冥中真的有神灵,车子一进山,天又飞起了雪花。
晶莹的雪花手挽著洁白的樱花,随著春风漫天飞舞。我知道它们一定是那位善良的老妈妈,它们一定是老人家那位永远也不能回到故乡的山田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