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江田构想”
日期: 07年03月3期

■ 历山

虽然1951年日本的社会党也成为“社会民主党国际”成员,但既没有像德国、法国的社会党那样成为执政党,在主张上也与西欧的社会党存在分歧。尽管如此,社会党内部也出现了类似“第三条道路”的观点,即江田三郎的“结构改造论”以及“江田构想”。

江田三郎1907年生于冈山县的手工业家庭,年轻时热心马克思主义学说,1929年进入东京商科大学,1930年夏天因病回家休养时应邀参加农民运动,并在1931年退学加入全国大众党。多次被捕并被判刑,1943年为躲避军警的迫害到中国,在华北政务委员会工务总署任水利治理监督,甚至接触过八路军。1946年4月回国后担任冈山县“日农”书记,同时加入社会党,积极参与农民运动。1950年当选为参议院议员,1951年社会党分裂后担任左派社会党的总务部长,并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55年左右社会党统一后,江田三郎陆续担任农民部长、组织委员长、组织局长等职务,1960年当选为社会党书记长。

1960年10月12日,社会党委员长浅沼稻次郎被右翼青年杀死。13日,社会党召开第19届临时大会,决定江田代理委员长职务。在此次大会上江田三郎提出的题为《为取得大选胜利和党的发展》文件中首次出现“结构改造论”,即通过工人参与决策过程,部分地改变生产关系,和平地过渡到社会主义。其实“结构改造论”最早由意大利共产党总书记陶里亚蒂提出,不主张通过激进的手段颠覆资本主义,而是通过不断的改革实现社会主义。1955年该理论由日本共产党的佐藤升等人介绍到日本,社会党内以江田三郎为中心的少数人士也受其影响。由于第19届大会的主要内容是悼念浅沼稻次郎,所以“结构改造论”没有引起争论,反而是全体一致地通过上述文件。

在其后举行的自民党总裁池田勇人、社会党代理委员长江田三郎、民社党委员长西尾末广三党首电视讨论会上,柔软语调娓娓叙说、加上满头白发的潇洒,江田的风姿征服了许多观众,因而在随后举行的大选中,社会党在众议院的席位从122个增加到144个。江田三郎在1961年1月号的《月刊社会党》上撰文对“结构改造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不是停留在反对垄断资本提出的政策上,而是积极限制权力支配,进行要求转变政策的斗争”。1961年3月,江田三郎在社会党第20届大会上再次当选书记长,“结构改造论”也成为舆论的焦点,不仅党员异常关心,大众媒体也给予大幅报道。但这一观点遭到党内主流派的批判,社会党主要支持团体——“总评”议长太田熏也提出七点疑问。尽管在1962年1月举行的第21届社会党大会上江田三郎再次当选为书记长,但大会决定“结构改造论”“不会作为战略路线立即成为党的基本方针”。

1962年7月,江田三郎在全国地方组织召集人会议上发表“江田构想”,即将“美国的生活水准、苏联的社会保障、英国的议会民主、日本的和平宪法”作为社会主义政党的奋斗目标。结果进一步遭到党内左派的激烈批判,认为是“对资本主义体制的认可”。在同年11月召开的第22届党大会上,以232票对211票的表决结果通过了批判“江田构想”的决议案——《关于强化党领导体制的决议》,江田愤而辞去书记长的职务。

尽管江田在1968年再次担任书记长,但在党内的影响力急剧下降。进入70年代以后江田再三提倡社会、公明、民社三党的联合,但遭到党内的冷遇和嘲讽,甚至在党的大会上受到集体攻击。失望之极的江田被迫在1977年3月脱离社会党,准备参加当年举行的参议院议员选举并组织“社会市民联合”。出征未捷身先死,同年5月不幸去世,其遗书《以新政治为目标——我的信条与心情》以王维的诗“花枝欲动春风寒”结尾。其子江田五月继承其遗志,在1978年3月组成追求“自由社会主义体制”的“社会民主联合”,其重要成员有后来的桥本龙太郎内阁的厚生大臣、民主党党首菅直人等。

社会党没有接受江田三郎的“结构改造论”一方面是该党在组织上的局限性,即过于依赖“总评”工会。“总评”的下属工会组织大多由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公务员、国营以及公营企业的工人组成,例如日本地方政府职员工会(简称“自治劳”)、日本教职员工会(简称“日教组”)、全国电信电话工会(简称“全电通”)、日本国营铁路工会(简称“国劳”)、日本邮政工会(简称“全递”)等。比起民间大企业的工人来,不仅工资较低,而且其雇主是政府部门,所以难以产生民间大企业那种劳资一体的感觉,因而政治主体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较强,往往积极进行政治斗争。正因如此,在5、60年代的群众性运动中,“总评”与社会党建立了牢固的合作关系,社会党被称作“总评”的政治部。直到80年代,社会党70%的党员是工会会员,来自“总评”工会的众议员占总数的54%,参议员的比例是63%。正因如此,在党员以及各级议会候选人的补充、政治资金的募集、选举时的集票活动、大众运动时的组织者均严重依赖“总评”工会,结果难以扩大社会基础。

另一方面,“结构改造论”没有成为社会党的指导性理论与党内派系、人事有关。早在战前的30年代,领导农民运动的著名人物有“东日本佐佐木更三、西日本江田三郎”,成为其后两人宿命性对立的渊源。尽管两人均为社会党内的左派,但佐佐木不甘心比自己年轻七岁的江田提前成为社会党领导人,因而比起理论方面的分歧来,个人感情更成为抗争的重要因素。正是由于佐佐木派的干扰,尽管在第21届社会党大会上江田以326票对260票的结果击败佐佐木第三次当选为书记长,但“结构改造论”基本遭到否决。在1962年11月的社会党第22届大会上,同属“结构改造派”的成田知巳当选为社会党书记长,江田也成为党的组织局长,但佐佐木逐渐掌握了党内的主导权。1965年5月,佐佐木当选为社会党委员长,并在此后的两次委员长选举中击败江田。尽管1968年出现了成田知巳委员长、江田书记长的党领导机构,但此时的成田已经成为党内主流佐佐木派的成员。1970年11月,江田第三次竞选委员长职务败北,自此以后在党内失去影响力。

正是由于没有采取“结构改造论”的路线,因而限制了社会党组织规模及其支持力量的扩大,难以适应迅速工业化带来的多元化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不满“总评”左倾路线的“海员工会”、“纤维同盟”等右翼工会组织在1952年退出“总评”,并在1964年成立了与“总评”相对抗的、以民间大企业为中心的全国性工会组织“全日本劳动总同盟”(简称“同盟”),在政治态度上支持从社会党分裂出去的民社党。另一方面,随著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大批农业人口流入城市,成为工薪劳动者,参加工会的工人也从1949年的666万人增加到1975年的1247万人。但作为城市型政党,社会党并没有将城市新增加人口纳入自己的动员体系,因而在选民人数从战后初期到70年代中期增加一倍的情况下未能扩大自己的支持者,反而在众议院的议席占有率也从1960年的30.8%下降到1976年的24.3%,结果离执政的目标越来越远。

与时俱进,说得容易做起来难啊。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5/36131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