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现代化利器的使用与文明 / □ 逄增玉
日期: 03年12月3期
  在近现代中国,有两位文化立场截然相反的人,对现代化及其“利器”的态度却相当接近。一位是著名的鲁迅。他于清末在日本留学时期写的文言论文《文化偏至论》里,提出了思想精神救国论,认为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应该是“ 首在立人”,即首先教育和养成现代的、文明的、个性的国民,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建成现代的民族国家。如果不先做这种工作,而是急切引进西方的立宪国会为代表的政治制度,“商估制造”为代表的物质文明,那就是舍本逐末,一盘散沙和愚昧落后的国民充斥的国家,只能永远是“沙聚之邦”,不会走向强大和文明。
另一位则是著名的文化保守主义者辜鸿铭。辜鸿铭出生于南洋,从小到英国留学,回国后担任晚清著名的“洋务派”要员张之洞的幕僚,号称“生在南洋,学在西洋,仕在北洋,婚在东洋”,清朝灭亡后他被蔡元培聘请到北京大学任教,好发奇谈怪论,脑袋后保留着辫子。辜鸿铭是政治上的保皇派和文化上的保守派,有很多言论被认为是逆历史潮流,其人也被认为是“怪杰”。其实,把文化保守主义的大帽子戴在辜鸿铭头上,今天看来,未必完全合适。比如,人们一般认为辜鸿铭强烈反对西方,而实际上作为对西方文化有精深了解、英语好于汉语的人,辜鸿铭反对的只是工业的、商业的特别是以殖民者的狂妄和浅薄凌驾和欺侮中国的西方;人们认为辜鸿铭反对西方文明和现代化,但他说“我讨厌的东西不是西方现代文明,而是今日的西方人士滥用他们的现代文明的利器这一点”。他一再声称西方现代科学和文明的进步值得称道,但任何文明的基础是道德,如果背离了道德、缺失道德,一味享用和滥用现代文明的“利器”,就会导致比没有这类“利器”时更大的灾难。
  如此看来,鲁迅强调国民思想精神的现代化,即人的现代化的重要性,辜鸿铭强调文明的道德基础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只有首先解决好了这样的问题,民族国家的创建和“现代化利器”的使用才是可能和合理的。在这一点上,他们有共同或接近之处。如果联系一下当代现实,我感到,这些“老夫子”的思考和言论,仍不失警世作用,发“思古之幽情”,还是有点价值和好处的。
  现代化利器的滥用给世界和人类造成的灾难,在十八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写作的应征论文中还是一种逻辑描述,在近代世界史上则是屡见不鲜的事实,不过这类“反现代性”的巨大话题姑且不论,还是看看鲁迅生前无比关注的、咱们置身其中的中国吧。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迅速提升,作为现代化利器之一的汽车的数量越来越多,近年来又出现了私人购车潮。一时间城市的大街小巷里,公家车私家车出租车多如过江之鲫,外国车中国车万象争辉,好一派车国风光!可是问题也来了。不说交通堵塞尾气污染噪音刺耳,单说那开车的人,文明素质高的固然有,但素质差文明低胆子大不怕死的,也着实不少。尽管交通规则越来越严密,可如果没有监视器和交通警察在场,什么红绿灯斑马线人行道,总有汽车眼中无人昂然飞过。一位定居国外的朋友告诉我,她在那里学开车时,不仅交费高,学时长,而且几乎所有的规则都自始至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都要车让人。可中国的不少开车人,包括一些领导干部的司机和有一定身份权势的驾车者,从无车让人的意识,几乎在所有可能的情况下都用各种法子“压迫”和挤兑着行人,用急促的喇叭催你,用车身擦你,用速度抢你,用泥水溅你,用脏话骂你,你猛然受惊或狼狈不堪时,他则一脸的得意或鄙夷,甚至让你付出伤残和生命的代价。交通事故和由此导致的伤残死亡人数,几千万人口的一个省与上亿人口的日本相差无几,而车的数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道路上部分车辆的飞扬跋扈,使一个在国外生活多年的朋友刚回国时不敢上街过路,乘坐出租车和巴士时经常心惊胆战,由此,他感慨地说,高速度的汽车让没有人道精神的人驾驶,现代化的东西放到没有文明意识的人手中,真是太可怕了。
  这与鲁迅和辜鸿铭的话语几乎不谋而合。其实,岂止是汽车,几乎所有现代化的利器,其带给人类和世界的是善还是恶,是福还是祸,是利大还是弊大,都决定于由什么样的人掌握和使用,以及对它们的态度和认识的问题。想想近年来世界上发生的大事,越发感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悠悠万事,惟此为大。那些20世纪中国激进的或保守的“夫子自道”,恐怕真的是“警世恒言”。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5/3536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