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邑
据说国内正在放映电视片叫做《大国崛起》,虽然里边没中国什么事儿,但制作的和看的都心知肚明:下一个总该是咱中国了吧。
“崛起”不是坏事,至少比趴在地上自己站不起来或被人踩著强。不过,一旦站起来又会是怎样,因趴得太久,不好想像。至少从过去“崛起”的那些大国看,便都有打家劫舍,杀人越货,当过强盗的前科,若中国“崛起”,向著这一路看齐,也就并非没有令人担忧之处。好在有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中国即使会向强盗带来的文明看齐,也不会向强盗本身的行为看齐。更何况这也不是一介草民所能操心的事,所以这么大的问题还是免谈的好罢。
在多哈亚运会上中国队拿了多少块金牌银牌铜牌都已不是国人所关心的事,因为大家知道拿多少都不奇怪。要不怎么叫“大国崛起”呢?不过,在同地也传来另一种消息,令我们这个崛起的大国很没面子。
有华文报道大标题为《多哈惊现不和谐一幕、中国记者遭遇暴力驱逐》,内文有两则小标题,一个是《排球馆:阻碍中国记者庆祝胜利》:
“多哈时间12月12日晚,中国女排以3比1击败日本队,赢得了本届亚运会上的女排金牌,但在赛后的欢庆时刻却惊现一幕不和谐插曲:组委会一工作人员阻挡了中国摄影记者拍摄中国队员捧牌欢庆的场面,却对旁边的日本媒体一一放行。”
另一个更“狠”,叫做《篮球馆:四壮汉架走北京记者》:
“昨天凌晨,中国男篮在1/4决赛中击败了韩国队,就在新闻发布会结束后,现场的保安与一位中国男记者发生了冲突,并强行把中国记者带走。”
而且,“架”得也的确非常粗鲁:“突然记者席上一阵骚乱,随后四个身穿保安制服的黑人将一名中国记者从位子上拖出来,并粗鲁地将他双手反拧,四个人架著他迅速离开。”求求“拖出”不说,还要“反拧”,这简直就是“绑架”嘛,真乃是可忍孰不可忍!读后恐怕谁都会耐不住热血灌顶,这哪是跟中国记者过不去,简直不就是在和中国人民为敌吗?
同一天还有另一条很失大国面子的报道,但这回不是多哈,而是韩国的“首尔”,就是过去称呼的“汉城”,当事人的身份也由“记者”上升到“大使馆官员”,报道的标题是《中国外交官拒绝酒测,与南韩警察通宵对峙》(联合早报):
“(中央社记者姜远珍首尔十三日讯)一辆挂著外交车牌的中国驻南韩大使馆座车,因拒绝南韩警察临检酒测,竟于12日晚九点五十分,在首尔市梨花女子大学附近,一直僵持至今天清晨六点二十分,经南韩外交通商部和中国大使馆派员交涉后,才结束了长达八个半小时的对峙局面。”
而据“南韩电视新闻画面显示,一辆警车和数辆民用轿车将一辆挂有显示为中国使领馆的以‘083’开头的外交车牌的银灰色韩国产SONATA座车,前后卡住动弹不得,由于长时间不开门窗,这辆外交车辆的所有玻璃蒙上一层雾气,看不透车内人的面孔。”
一句“前后卡住动弹不得”,便活现出中国外交官的窘境。这无疑更是一起是可忍孰不可忍的货真价实的外交事件。倘国人以“记者”和“外交官”为是,他们的面子即中国的面子,那么乾脆与对方断交亦不算过分。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使断交也改变不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中国的的确确因这两件事丢了面子。所谓“丢面子”,说白了就是形象不好看,被挡在外面不让拍照,或被四个大汉“架”出去,而且要“拖出”和“反拧”,以及被“前后卡住动弹不得”,都不能算很有面子的事,这样的事越多,也就越为“大国崛起”的形象担心,因此还是尽量避免这些事情的好。
有一个避免的有效办法,那就是反省和分析一下事情的原因。比如关于那位被“架”出去的北京记者,同一条报道最后说:“事情发生的原因是,该中国记者忙于发稿坐到了电视媒体的位置上,工作人员上来拉扯他,双方发生了冲突,于是工作人员强行将他带走。”这就很明白了,你占了人家的转播位置又不肯让,不“架”你架谁呀!在发达国家,记者只是职业,不意味著特权,你把在北京享有话语霸权当大爷的那一套搬到多哈来,等著你的就只有往外“架”了。再有那几个外交官,你不喝酒或喝了酒不驾车不就完了吗?为什么喝了酒还要驾车,又抬出“外交豁免权”之类?可人家就连“维也纳协定”保证的那点儿面子也差点没给你。如果稍稍注意一下,稍稍把国内的那套特权思想放一放,稍稍别拿饮酒驾车不当回事,又何至于跟警匪片似的在首尔街头与警方对峙“长达八个半小时”呢?
中国自汉代起,乘国势强大而积极展开对西域的外交。据《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记载,自张骞开辟西域通道被“尊贵”为“博望侯”以后,举国“吏卒”皆争先恐后,要求加入使团,一时间浩浩荡荡,掀起一股出使西域热。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那些使者不是贪污他们带给西域的礼物,拿到当地的黑市上变卖,就是谬传天子旨意,导致汉朝通好外交的事与愿违。更为严重的是,由于那些出使外国的使者的不自重,言而无信,招致外国的反感,不仅误了朝廷与外国通好的大计,而且弄得连自己都吃不上饭了,所谓“外国亦厌汉使人人有言轻重……禁其食物以苦汉使”是也。
两千多年后的现在,中国的“吏”和“卒”伴随著“大国崛起”又再次以空前的规模出现在外国。他们会是受欢迎的人吗?最好还是留给历史去评说。不过当成千上万的中国游客把大声喧哗,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总是把尿撒在便池以外这些在外国人看来都是属于中国“国粹”的陋习连同大笔的金钱挥霍带到国外去的时候,当中国的摄影记者被“阻碍”“庆祝胜利”或被四个大汉以“拖出”和“反拧”的方式“架”出去的时候,当中国的外交官因饮酒驾车而被“前后卡住动弹不得”的时候,汉使之鉴似乎也就不远了。
俗话说,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从这个意义上讲,汉代是不是距我们还很近?所不同的是,那时没几个国家能跟汉朝的强大相比,而现在不是。至少从《大国崛起》看,不是已有十个国家排在中国前面了吗?成为大国难,成为体面的大国就更难。还是谦逊一些的好吧。邓小平当年把这告诫叫做“韬光养晦”。(2006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