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沈 平:我所了解的陈逸飞
日期: 22年04月1期
中文导报 文学园地
作者:沈平

其实,我和陈逸飞并不属于知交或是好朋友,恐怕连一般朋友都算不上,只是见过五、六次面而已,但他却是我心目中一个值得钦佩的天才画家,一个对艺术如此忠诚、如此热爱、如此执着的艺术家,也是一个不怜惜生命、不怜惜金钱、全身心去投入其中并努力实现自己艺术理想的真正艺术家。

最早从作品中认识陈逸飞应该是1968年,当时文化大革命进行了二年,刚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的陈逸飞分配到了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他和上海崇明农场的业余画家徐纯中合作创作了水粉组画《金训华--知识青年的楷模》。金训华是中国百万上山下乡知青中的一位上海去江西的插队青年,因为在洪水中抢捞一根架设电线用的木杆而被溺身亡,以后就被上海市革命委员会树立为知青模范典型,向全国推广介绍,而此时24岁的陈逸飞和徐纯中就接受了创作组画的任务。其实这套作品画得并不出色,人物形象、设色构图等都平庸无奇,但因为全国报纸纷纷转载这个典型事迹,所以人们也记住了绘图者的名字陈逸飞。

出色油画家

但以后的几年中,陈逸飞不断推出的油画作品则令人刮目相看,特别是黄河组画中的《黄河颂》、《开路先锋》、《红旗》等作品。当时,八个样板戏在全国风行一时,而美术界也开始根据样板戏的创作思路绘制大型美术作品,浙江方面推出全山石、潘鸿海等油画家绘制的《毛泽东历史里程碑》油画组画,广东伍启中、陈衍宁等作者推出素描组画《智取威虎山》,上海《解放日报》组织人马绘制水粉组画《红灯记》和《沙家浜》,而《文汇报》则组织油画《黄河》。

记得我去参观时,见到严国基在画《黄河船夫》,夏葆元在画《黄河愤》、陈逸飞画《黄河颂》,秦大虎画《保卫黄河》。其他的画面充满着众多的人物,而只有陈逸飞画的《黄河颂》画面仅是一人,而且最为出色。橘黄色的暖调子中,一位八路军战士拄枪在边上的山岗上站岗,沐浴在清晨阳光中的面庞显得英俊而刚毅,一行大雁向东飞过,滔滔黄河一泻千里,整个画面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气氛,令人神往。《开路先锋》则是表现铁路工程人员铺轨设路的情景;《红旗》表现军队战士牺牲的情景。



陈逸飞作品《占领总统府》

这些作品当时不可避免地要按照所谓革命的文艺作品创作原则“三突出”、“红光亮”来进行创作,但作品仍以作者强硬的基本功力和构思的巧妙、构图的完整而在全国美术界博得一片赞叹声,并使人们记住了上海有这么一位出色的油画家陈逸飞。

纸上的硝烟

然而最令人叹服的陈逸飞匠心之作,乃现今悬挂于北京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西侧厅中巨大无比的军事历史油画《占领总统府》。

作品足有4乘6米,表现1949年解放军打进南京城,一群战士冲上总统府大楼顶端将红旗升起的瞬间,暗淡破烂的国民党旗被处理在画面的左下角,处于画面中心的鲜红色旗帜则由一名农民形象的战士拉起展开,其他战士前呼后拥,奋勇向前,有人持枪致敬,有人扼腕看表,有人拉扶受伤的战友,有人欣喜大声呼喊……十来个形象各异的人物,夸张的动作在浓浓硝烟的配衬下栩栩如生,组成一个震慑人心的恢宏场面。

我们可以抛开画面呈现的政治含义和历史背景不谈,但这件作品无疑是陈逸飞的扛鼎之作。据说当时军事博物馆的专职创作人员、油画家高虹、彭彬和何孔德早就注意到上海有这么一位年轻而有实力的画家,觉得此项任务非君莫属,而将他和魏景山调到北京完成此画,他们要求军事博物馆提供一个班的战士为他们做模特儿,提供军械库中四十年代使用的美式卡宾枪、冲锋枪和军服腰带……甚至请人用山泥砌成了总统府建筑顶部的模型,用冲锋枪弹射出弹痕供画家参考。

前几年,我到北京,只要一有空暇,总会去炎黄艺术馆看黄胄的作品,另一个选择就是去木樨地的军事博物馆看何孔德的作品以及陈逸飞和魏景山合作的这幅经典之作。偌大的展厅空寂无人,只有我一人坐在这幅画前的地板上,细细地观摩着,静谧的空间中似乎远远传来厮杀声,闻出战场的硝烟味道……我想,这幅作品的成就超过了他的任何后来的作品,可称经典之作。

1974年,我在浙江美术学院进修,暑假到上海,由陈逸飞的同学赖礼痒(现居美国,肖像画家)带我去陈逸飞家中拜候他。记得他刚从四川大凉山体验生活回来,画了约四、五十件素描作品,他从桌底下抽出个木箱,取出这些作品,都是炭笔画的,线面结合,不同于中央美院严谨的画风,也不同于浙江美院那种松动率性的画风,似乎更近于苏俄列宾·谢洛夫的素描,总之令我受益匪浅,印象非常深刻。

过了几天,我又带我在浙美时画的人像素描到长乐路上海油雕室去求教他。他很熟情地接待我,看了我的作品,提了些意见,记得当时在场的还有一位年轻而也是全国知名的油画家陈丹青。陈丹青同样是上海人,也是了不起的才华出众的画家,20多岁画出了《老红军和江西知青》等影响全国的油画作品,以后又画出《进军西藏》和《涙洒丰收田》的大型油画作品。一直至70年代后期,他考取中央美院研究生,画出震动全国画坛的油画《西藏组画》,奠定了他在中国美术界的地位。

但当时陈丹青处境窘迫,蜗居在南京附近的一个生产大队里劳动,而亚明正在积极为他联系一个小县城的文化馆工作,我见陈逸飞取出一个关于鲁迅题材的连环画脚本,递给陈丹青,说这是北京连环画报的组稿,你要是有兴趣,我们合作完成。我当时在想,一个身居城市的专业画家,另一个没有固定工作,生活也无着落,地位悬殊,但两位都是才华洋溢的优秀画家,他们如此互相敬重,真是英雄重英雄啊!

这些年,陈逸飞名成利就,就有人说陈逸飞有架子,其实说此话的多为道听途说,陈逸飞待人真诚,也很尊重人。1989年4月10日(4月10日正巧是陈逸飞去世的日子),我们主办的“中国画坛精英作品展”在艺术中心开幕,陈逸飞到场,非常客气,而且对许多作品都连声称赞。还有一次,我们在中国文物馆举办另一次画展,陈逸飞和上海歌手毛阿敏同来参观,又在我们的售卖美术书籍的摊档上挑了好多本我们出版的中国画集,有刘国辉、徐恒瑜、卢禹舜……我说你画油画,也研究中国画吗?他说只要画得好,我都佩服,而且我对中国画一直非常喜欢……



《理发师》的遗憾

好像是1996年,陈逸飞在尖沙嘴新世界中心的一个大商场办一个不太张扬的展览,作品都是从香港收藏家手上借回来展示的,他特地打电话要我们第二天去参观。

那天上午,我带了一些自己新画的水彩作品给他过目提意见。只见他身穿西装,拿着画板和油画笔,在他已售出借回来的作品作些小的润饰。他说现在看来,觉得有些地方不舒服,再添几笔,我当时心里一阵感动:对自己作品如此负责认真、一丝不苟的画家不成功才怪呢!

他看了我的作品鼓励了几句,说:“你的画中有许多地方不够整体,虚实不太讲究,你一定要记住我们以前画写生时,老师一再强调,要眯缝着眼睛去看眼前的景物,总之,要虚些、再虚些……这个要求永远也要记住……是的,我以后画画,时常都会记住这个至理名言。

陈逸飞走了,他带着许多没能实现的作品构思,带着没能将《理发师》拍摄完成的遗憾,带着许许多多未竟的理想走了。我心中泛出一股说不上来的滋味,我和他接触并不多,但我却是那么地敬佩他,敬佩他非凡的才华,以及他对艺术的忠诚,还有他谦虚、宽厚的人格,惋惜中国画坛失去了这么优秀的画家!实在是太可惜了!

(陈逸飞先生于2005年4月10日因胃出血病逝于上海)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5/19713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