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穆雨彤:心灵的孤独与距离
日期: 21年09月2期
—琪官《谁能带我去东京?》简评

作者:穆雨彤

旅日作家琪官的短篇小说《谁能带我去东京?》讲述的是主人公“陈”在搭车前往东京的路上所遇到的人,以及一件时空错乱的离奇事件,他在其中有所感有所悟。在小说中有着他对故乡隽永留恋的乡音、有着日式小说的诡异玄幻笔触,也正是因为风格的交替让这篇文章更加得生动有趣。

主人公“陈”的故事是一场心灵的修炼,就像他说的“相不相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哪一种选择可以让你更有幸福感,可以让你更加快乐地活在这人世。”陈教授在课堂上被一位胸前戴十字架项链学生问到:是不是真的相信这世上不存在魂灵,不存在上帝。就是这样一个很简单的疑问,勾起了他二十年前的回忆,那是一件难以用唯物主义论解释清楚的事情。

二十年前陈还在日本留学,在地震中大难不死的他打算在日本各地去旅游一番,身为大学生的他资金不足便找了有宗美子先生问问办法。先生给他用纸板写下“誰か私を連れて東京に行きませんか?谁能带我去东京?”告诉他这就是车票,陈的东京之路就此开始了。作为新手小白的陈在经历自我内心建设、等车等反了方向、想要放弃之后,在一天已接近尾声的时候等来了这辆车。萍水相逢的缘分让两人在车内十分尴尬,陈主动聊开话题得知真士君是为了一场葬礼而来。可能人们往往更喜欢和陌生人展露心声吧,真士君告诉陈他自己从小心脏就不好,十六岁的时候做过一次心脏移植手术,这条命一直就这么靠大大小小的手术和药物维系着。身体里装着一个陌生人的心脏,这种感觉让他心神不宁,自己的身体有着陌生的感觉,他也总恍恍惚惚地不知日夜,常常半夜惊醒,在移植手术的半年后他患上了臆想症,总是感觉到有人在跟着他。在他们去往东京的路上他奇怪的感觉又出现了,这不禁让陈感到十分害怕。在路上,他们遇到了一场交通事故,事故的受害者竟然是给真士君供给心脏的男孩,而路边瘫坐着的母亲竟是今日真士君参加葬礼的女人。在陈的时空中,这明明是八年前的事情了,而现在明明是平成十八年了,他们仿佛进入了一个不同的时空,这让他浑身冷飕飕只想赶快逃离,心里乱乱的迷迷糊糊地根本无法分辨哪些是现实,哪些是臆想,还是说现在已经悄然跌入了梦境…陈在一阵颠簸中清醒过来,恍惚之中他不知道刚刚所见是不是一场梦境,醒来在和真士君的聊天中感觉到了冥冥之中的安排,结尾并没有给读者一个准确的答复,陈仍在去东京的路上。

这篇小说在语言上是流畅的,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着这个故事,更加能让读者带入进去,一步一步的推进情节。在结尾处作者进行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他并没用明确地写出这场车祸是不是一场梦,主人公陈是一个教哲学、教唯物主义论的教授却愿意记住这件事,也从这件事上学到了很多。而小说的戛然而止,就像把我们的脑袋伸进一桶冷水里,再迅速伸出来,大口大口喘气,然后我们花点时间消化,需要消化,则是一篇好的短篇小说的标志。正如作者说的:灵感来自哪里,主人公有没有现实原形,故事情节有没有现实参照,是在什么状态下进行的写作……如果都将这些一一解释明白的话,小说本身具有的广阔想象空间将会被压缩到只有一方池塘大小,朦胧和联想正是文字艺术的魅力之一。

在小说中真士君的形象也是典型的,是善良的。他会愿意免费给陌生人一个方便带他去东京,他会因为陈是留学生而放慢语速,他会因为看到过一组南京大屠杀的照片,一直有一种隐隐的负罪感压在心头,他向往着人情味的生活,他住在东京却不喜它的碌碌繁华。他会为捐赠给自己心脏的男孩而忧伤。他之所以总会“臆想症”地想到有人跟踪,是因为男孩的母亲对男孩的爱从未消失。他去参加男孩母亲的葬礼也是为了心灵的拯救。他跟陈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也是伤感的。正如张爱玲所说:“回忆无论美好与否,回忆起来都是带着淡淡的忧伤的。”他越来越觉得自己陌生也是因为他陷入了一场心灵救赎的旅程,他希望能做些什么来慰藉一下自己。这也就是警察们在那位母亲的包里发现了和陈君差不多的纸板,上面也写着“谁能带我去东京”,这可能也就是他为什么会接上陈了吧。

而琪官作为一位中国人虽然描写的是日本的故事,却也能够感觉到他所带来的乡土气息,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没有人可以否认故乡对自己的塑造,即使远离数年,故乡的影子依旧能从谈吐举止中窥见。在小说中“叫不出名的花儿,这会儿都在热浪里耷拉着脑袋,作林黛玉娇喘状。”、“小时候总觉得那花团锦簇间成群飞舞的蜂蝶很像红纱绿帐下的花戏台上捋着长长的雉翎唱大戏的”、“那月亮里有不属于这个国度的嫦娥,有桂树,但却也有属于这人间的一切伤痕和记忆”这些语句都能看出作者对故乡的依恋,虽然身在异国他乡却也处处流露着乡音乡情。琪官在刚刚在日本落脚的时候,琪官写了一篇文章,把家人比作“永不凋零的月亮”,即使睡着了,也会在天上静静地照耀,伴着在外游子入眠。在文中结尾的月亮也是这个意象的呈现。

对于小说的篇幅来讲,人们一直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觉得长篇小说分量重,气场强大,能登大雅之堂,短篇小说因篇幅所限,表达不出深刻思想内涵,是浅显的小故事。而在我看来,不同题材的小说,留在记忆里的东西惊人相似,都是动人的情节和画面感的冲击,个中差异并无明显区别。正如这篇文章虽然短但是回味却是悠长的。在我读第一遍之后我是茫然的,再读了几次之后我大概明白了作者,他的孤独和他的距离让这篇文章引人深思。因为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虽然在你生活中占据很少篇幅但却影响你一生的人。琪官虽然尚且年轻,死亡却早已成为他笔下的常客,热衷于物哀美学的他把自己关于死亡的所有疑惑,都写进了小说里,又通过小说来替自己解答这些困惑。对啊,写作不就是这世上最孤独的工作之一了,你必须将自己从现实生活的柴米油盐中抽身而出,一个人去重新塑造另一个世界里的柴米油盐。我也明白了琪官为什么说“小说是我感知这个世界的媒介,是我将时间永远拉到自己这一边的唯一途径。”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5/194358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