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 水
秋日午后,我一走出山阳线快速电车,立即被包裹进无边的风雨之中。这里是“舞子公园”驿,出了站,眼前便是狂啸的濑户内海。台风弃海登陆,气势威猛,将浪涛推拥上岸,无情地扑打着那一片片白沙青松。海天茫茫,烟水浩荡。我顶着风雨,在公园里吃力地寻找孙中山纪念馆──移情阁。顺着大桥科学馆旁的阶梯下去,穿过桥下广场,猛一抬头,海浪早已把一座尖塔形的清白色阁楼捧到我的眼前来了。
一进门,一对中年男女(我想大概是夫妇)热情招呼我们。女的随手递过拖鞋,笑着说:“请随意观看。”于是我也就楼上楼下跑个遍,没有放掉每一个角落。这座建筑的前身是活跃于明治、大正时期的中国实业家吴锦堂的别墅─松海庄。这座八角三层的楼阁建于1915年,位于松海庄旁侧,取“移窗换景、触景生情”之意,命名移情阁。从外表看阁楼成六角形,所以当地人称为“舞子六角堂”。
孙中山和这座阁楼的关系缘于1913年。这年2月他以“ 筹办全国铁路全权”和“前任临时大总统”的名义,在何天炯、戴季陶、宋耀如等陪同下,乘“三城丸”邮船,由上海出发,赴日考察铁路情况。这是他初次以公职身份正式访问日本,行程约14天,历经长崎、东京、横滨、大阪、神户和福冈等地。3月14日,他在访问神户之际,来到松海庄,出席了神户华侨和日本友人举行的欢迎午餐会,受到热烈欢迎。1982年9月,长期管理移情阁的神户华侨总会,将此建筑赠送给兵库县政府。1984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纪念之日,移情阁作为孙中山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1994年3月,为配合明石海峡大桥的施工,移情阁于原址西南200米处改址重建,并被指定为“重要有形文化财”。从此,这景色如画的舞子海滨,又增添一处风格别具的历史文化景观。
孙中山此次旅日,除了考察铁路之外,还了却了一件私事。原来,孙的原配夫人卢慕贞,因长期不能为丈夫的事业尽力而深感内疚,执意离婚,一直未获孙同意。但卢意已决,无可改变,孙只好应允。这年3月,卢来日同孙办理离婚手续。16日,卢携孙的秘书宋霭龄乘汽车出行,误撞电线杆上,两人均受轻伤。3月20日,宋教仁于上海北站遇刺身亡,孙中山25日匆匆离日返沪,号召举兵讨伐袁世凯。
移情阁内部是典型的中国式斗拱木质结构,楼板、楼梯极富弹性。一楼展厅正面安放着孙中山半身铜像,四周梁缘上悬着民国诸名流书写的“楼凌霄汉”、“世外桃源”、“游鳞翔羽”、“飞阁流丹”等匾额。对面墙中央挂着朱?基总理2000年10月访问这里的题词:“向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致敬。”展览室的玻璃橱里有一幅孙中山和胡汉民等人合写的条幅:“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孙文”“ 淡薄明志,宁静致远──汉民”“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落款是“ 民国七年夏为织田君书”。民国七年当是1918年,这一年孙中山在广州组织军政府,发起护法运动。但军人政客多方与孙中山为难,于是他辞去军政府大元帅职务,6月赴日,停留两周后,返回上海。
阁内最富文学意味的是廉泉手书的礼赞松海庄主人吴锦堂功业的《移情阁赋》。文曰:“松海主人,九皋奇士。三神寓公,富埒陶朱,义震阳瞿。定居武库,别抱幽襟。门植长松,疑入匡岭。楼观沧海,不忘浙山。辟一别庄,颜曰松海,纪实境也。别庄堂左,又营杰阁,颜曰移情。表季子之宗风,托成连之高致。落落穆穆,古调独弹。苍苍浪浪,主人之涉遐想又一境矣。奉题胜概,以写溯游。中华民国一十一年。”
吴锦堂(1855-1926),浙江慈溪人。他1885年赴日经商,在神户开设怡生商号,并在上海开设义生洋行,从事中日贸易,成为富甲一方的商界巨头。故廉文中对他有“ 九皋奇士,富埒陶朱”的赞誉。吴还捐资兴修家乡水利,创办锦堂学校。1911年,加入同盟会。1926年,死于神户。
赋的作者廉泉和夫人吴芝瑛都是清末民初著名文人。吴芝瑛的父亲吴汝纶(1840-1903),晚清桐城派古文大家,为曾国藩、李鸿章所赏识,曾赴日本考察教育制度,着有《东游丛录》一书。吴芝瑛又是“ 鉴湖女侠”秋瑾的心腹同志,传秋瑾遇害后,吴为之营葬。
走出移情阁,风雨未息,涛声依旧。气象天候正巧映现了孙中山生活着的那个波谲云诡的时代。这位20世纪初的先觉者,凭他那英勇不屈、百折不挠的大无畏精神,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壮丽的诗章,为世世代代的民众缅怀,崇仰。这座楼阁正是孙中山波澜人生的一个小小驿站,它短暂地留住了这位伟人的匆匆身影,将他的言谈笑语永远融进濑户内海的滚滚波涛中。
秋日午后,我一走出山阳线快速电车,立即被包裹进无边的风雨之中。这里是“舞子公园”驿,出了站,眼前便是狂啸的濑户内海。台风弃海登陆,气势威猛,将浪涛推拥上岸,无情地扑打着那一片片白沙青松。海天茫茫,烟水浩荡。我顶着风雨,在公园里吃力地寻找孙中山纪念馆──移情阁。顺着大桥科学馆旁的阶梯下去,穿过桥下广场,猛一抬头,海浪早已把一座尖塔形的清白色阁楼捧到我的眼前来了。
一进门,一对中年男女(我想大概是夫妇)热情招呼我们。女的随手递过拖鞋,笑着说:“请随意观看。”于是我也就楼上楼下跑个遍,没有放掉每一个角落。这座建筑的前身是活跃于明治、大正时期的中国实业家吴锦堂的别墅─松海庄。这座八角三层的楼阁建于1915年,位于松海庄旁侧,取“移窗换景、触景生情”之意,命名移情阁。从外表看阁楼成六角形,所以当地人称为“舞子六角堂”。
孙中山和这座阁楼的关系缘于1913年。这年2月他以“ 筹办全国铁路全权”和“前任临时大总统”的名义,在何天炯、戴季陶、宋耀如等陪同下,乘“三城丸”邮船,由上海出发,赴日考察铁路情况。这是他初次以公职身份正式访问日本,行程约14天,历经长崎、东京、横滨、大阪、神户和福冈等地。3月14日,他在访问神户之际,来到松海庄,出席了神户华侨和日本友人举行的欢迎午餐会,受到热烈欢迎。1982年9月,长期管理移情阁的神户华侨总会,将此建筑赠送给兵库县政府。1984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纪念之日,移情阁作为孙中山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1994年3月,为配合明石海峡大桥的施工,移情阁于原址西南200米处改址重建,并被指定为“重要有形文化财”。从此,这景色如画的舞子海滨,又增添一处风格别具的历史文化景观。
孙中山此次旅日,除了考察铁路之外,还了却了一件私事。原来,孙的原配夫人卢慕贞,因长期不能为丈夫的事业尽力而深感内疚,执意离婚,一直未获孙同意。但卢意已决,无可改变,孙只好应允。这年3月,卢来日同孙办理离婚手续。16日,卢携孙的秘书宋霭龄乘汽车出行,误撞电线杆上,两人均受轻伤。3月20日,宋教仁于上海北站遇刺身亡,孙中山25日匆匆离日返沪,号召举兵讨伐袁世凯。
移情阁内部是典型的中国式斗拱木质结构,楼板、楼梯极富弹性。一楼展厅正面安放着孙中山半身铜像,四周梁缘上悬着民国诸名流书写的“楼凌霄汉”、“世外桃源”、“游鳞翔羽”、“飞阁流丹”等匾额。对面墙中央挂着朱?基总理2000年10月访问这里的题词:“向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致敬。”展览室的玻璃橱里有一幅孙中山和胡汉民等人合写的条幅:“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孙文”“ 淡薄明志,宁静致远──汉民”“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落款是“ 民国七年夏为织田君书”。民国七年当是1918年,这一年孙中山在广州组织军政府,发起护法运动。但军人政客多方与孙中山为难,于是他辞去军政府大元帅职务,6月赴日,停留两周后,返回上海。
阁内最富文学意味的是廉泉手书的礼赞松海庄主人吴锦堂功业的《移情阁赋》。文曰:“松海主人,九皋奇士。三神寓公,富埒陶朱,义震阳瞿。定居武库,别抱幽襟。门植长松,疑入匡岭。楼观沧海,不忘浙山。辟一别庄,颜曰松海,纪实境也。别庄堂左,又营杰阁,颜曰移情。表季子之宗风,托成连之高致。落落穆穆,古调独弹。苍苍浪浪,主人之涉遐想又一境矣。奉题胜概,以写溯游。中华民国一十一年。”
吴锦堂(1855-1926),浙江慈溪人。他1885年赴日经商,在神户开设怡生商号,并在上海开设义生洋行,从事中日贸易,成为富甲一方的商界巨头。故廉文中对他有“ 九皋奇士,富埒陶朱”的赞誉。吴还捐资兴修家乡水利,创办锦堂学校。1911年,加入同盟会。1926年,死于神户。
赋的作者廉泉和夫人吴芝瑛都是清末民初著名文人。吴芝瑛的父亲吴汝纶(1840-1903),晚清桐城派古文大家,为曾国藩、李鸿章所赏识,曾赴日本考察教育制度,着有《东游丛录》一书。吴芝瑛又是“ 鉴湖女侠”秋瑾的心腹同志,传秋瑾遇害后,吴为之营葬。
走出移情阁,风雨未息,涛声依旧。气象天候正巧映现了孙中山生活着的那个波谲云诡的时代。这位20世纪初的先觉者,凭他那英勇不屈、百折不挠的大无畏精神,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壮丽的诗章,为世世代代的民众缅怀,崇仰。这座楼阁正是孙中山波澜人生的一个小小驿站,它短暂地留住了这位伟人的匆匆身影,将他的言谈笑语永远融进濑户内海的滚滚波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