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雪菲(大阪)
8月里最热的一天,我收到一个有二十公斤重的大箱子。箱子上贴着“易碎品”的标志。是我不认识的一个日本人寄来的。她是我认识的一个日本人的朋友。朋友前几天对我说她有一个岁数大的朋友,要把院子里一个仓房拆掉,里面的东西要处理,有一些没用过的新食器想送人。我说我要。
我坐在门厅小院里打开那个大箱子。里面是用泡沫塑料间隔着的一个又一个不知经历了多少年的各式盒子。每个盒子又都用优质的绳子捆着。木盒、纸盒、日式茶杯、茶碗、饭碗、欧式咖啡杯、磁盘、夏用玻璃盘、威士忌用的冰块桶等等。每个包装盒里分装着的包装纸已有黄斑,纸的图案也看得出岁月流转的文化旧痕。我在想,当年那个身强力壮的女主人把这些崭新的餐具一个一个挑选回来时曾是怎样的身影,怎样的心情?也许是一直舍不得用或者是没轮得上用,就一直放在仓房里,现在就传到了我家。这些东西虽然没有我十分中意的,但想到那位不认识的老人把这么多东西留存这么多年,又把它们装进箱子,再把箱子花钱托运给我,还附上一封写着“ 给您添麻烦”的短签这种惜物的心情,不由得恍惚着把这堆东西摆弄了很久。
这些东西像一条反射日本几十年来经济文化发展的副线。东西越做越好,生活越来越富有,食器(餐具)从使用的容器阶段发展成品牌品位的标志。在京都的传统料理店吃上一顿饭的话,如果你不习惯日本料理不能得以饱口福,但你一定会在食器上大饱一次眼福。每一品料理都会配在一个独具风格的器皿中摆放上来。器皿、食物、以及作为季节符号的一枚带有虫嗜伤斑的枫叶或者一节若竹。这些器皿肯定是你从来没见过或者是见过也不曾想过这是用来装料理,成就一份食物作品的器物。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瓷质各异。端上来用过的样式,决不重复再现。一顿饭下来,究竟用了多少样多少个,怎么也弄不清。所以说日本菜和中国菜的根本区别在于,日本料理中食器的配用带来的视觉满足和中国菜的味觉满足。当然,如果你实在已到了饥肠漉漉的程度,最好是进到随处可见的中华餐馆“王将”去。那里不出十分钟就可以端上几满盘韭菜炒肝尖和圆白菜馅饺子来。盘子碗差不多都是塑料的,上面镶着“福寿喜乐”的红字。盘中餐量大、价廉。
在日本一般家庭中,最过剩的东西大概有两个:衣服和食器。这两样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衣服要消费的话就没有极限,吃呢,也只能是一日三餐,况且又不可以吃得过胖,这里的体重和社会阶层差不多构成反比,胖人生活在贫困层的比较多,成团的赘肉就好像在告诉大家自己对自己的自暴自弃。那么,既然要吃得有品位又不能吃得过胖,所以就在食器上用心思。一顿饭至少用20几个甚至更多的大小碗碟。对衣服和化妆品我不上心,但是喜欢摆弄杯呀碗的。只要不是非名牌不用,花销并不是很高。我不喜欢买成套的餐具,而喜欢挑选适合不同人不同季节不同氛围的各式单品陶器。一次买一个,一种,或一个单套。给每个人选配不同的杯子一起喝茶喝咖啡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客人也因此觉得有趣。用景德镇的茶杯喝中国茶就是觉得味道地道。地道到觉得自己跟这茶这杯这氛围浑然一体。这样闲散着收集,还可以时常获得一种挑杯选碟时的消费满足。有时候,女人的消费欲望是没有道理的,用一个杯子就打发排遣了时光也算经济实惠。要是家里已经有了成套的餐具,再继续买下去就觉得自己有点败家。我发现,自己的生活中,我的手每天触摸最多的只有这么几样东西:计算机键盘、方向盘、食物和餐具。其次是记事本、笔、粉笔和书以及各种按扭和开关,比如电话、电灯、电水壶、洗衣机、电视机等等。但是次数最多的是餐具,因为它们用了就得洗,洗后要擦干还得放回原处,并且一天要重复两三次。要是有客人重复就更多。我愿意洗碗。把很多很多碗洗得明?籼尥甘且淮罂焓隆4咏??新虿丝?脊顾家欢俜沟闹鞲笔炒钆洌?侥媒??靠???Γ?础⑶小⒊础?瑁?〔途咦笆ⅲ?诜牛??停?捅稀W詈笫窍赐胂吹?幢?U庖徽?龉?堂刻熘馗醋牛?宋督蚪颉H毡臼侵??某な俟???耸倜?殖び谀腥恕>菟嫡馐怯捎谂?艘簧?性诔?坷妥魇奔涑さ脑倒省W龇瓜赐氲墓?讨胁欢掀粲米攀种傅墓亟诤蜕窬???保??Vぐ岩桓霾嘶蛘咭缓??恢辽战股崭删鸵?⒆盘?盼抛牛?泳跣峋鹾吞?跏背1换??鞫?牛?筒灰死匣?N也⒎俏?な俣?不叮??窍M?蛳不抖?な佟?br> 食器泛滥着日本,也装点着日本。这些年我不知买了多少来。一年总要买进几个。也不断的放弃。又不断的买。搬家时就要精简丢弃一些,赌气时也要请出一两个。
日本前总理细川护熙退休后开始自己烧窑加工陶器。蓬着一头花白乱发,戴着大棉手套,汗流浃背。前一段还开了作品个展。他说他并非要成为陶器名人,只为的是消遣,为的是获得烧出满意的作品时那一份满足。陶器都泛滥了,他还是要在这里追求到个性的光点,这是精神的余裕。最能解释这个意义的是那句中国诗“葡萄美酒夜光杯”。葡萄生于地,美酒酿于人,夜光杯莹于酒,于是造成赏心悦目滋脾胃润性情的效果。
8月里最热的一天,我收到一个有二十公斤重的大箱子。箱子上贴着“易碎品”的标志。是我不认识的一个日本人寄来的。她是我认识的一个日本人的朋友。朋友前几天对我说她有一个岁数大的朋友,要把院子里一个仓房拆掉,里面的东西要处理,有一些没用过的新食器想送人。我说我要。
我坐在门厅小院里打开那个大箱子。里面是用泡沫塑料间隔着的一个又一个不知经历了多少年的各式盒子。每个盒子又都用优质的绳子捆着。木盒、纸盒、日式茶杯、茶碗、饭碗、欧式咖啡杯、磁盘、夏用玻璃盘、威士忌用的冰块桶等等。每个包装盒里分装着的包装纸已有黄斑,纸的图案也看得出岁月流转的文化旧痕。我在想,当年那个身强力壮的女主人把这些崭新的餐具一个一个挑选回来时曾是怎样的身影,怎样的心情?也许是一直舍不得用或者是没轮得上用,就一直放在仓房里,现在就传到了我家。这些东西虽然没有我十分中意的,但想到那位不认识的老人把这么多东西留存这么多年,又把它们装进箱子,再把箱子花钱托运给我,还附上一封写着“ 给您添麻烦”的短签这种惜物的心情,不由得恍惚着把这堆东西摆弄了很久。
这些东西像一条反射日本几十年来经济文化发展的副线。东西越做越好,生活越来越富有,食器(餐具)从使用的容器阶段发展成品牌品位的标志。在京都的传统料理店吃上一顿饭的话,如果你不习惯日本料理不能得以饱口福,但你一定会在食器上大饱一次眼福。每一品料理都会配在一个独具风格的器皿中摆放上来。器皿、食物、以及作为季节符号的一枚带有虫嗜伤斑的枫叶或者一节若竹。这些器皿肯定是你从来没见过或者是见过也不曾想过这是用来装料理,成就一份食物作品的器物。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瓷质各异。端上来用过的样式,决不重复再现。一顿饭下来,究竟用了多少样多少个,怎么也弄不清。所以说日本菜和中国菜的根本区别在于,日本料理中食器的配用带来的视觉满足和中国菜的味觉满足。当然,如果你实在已到了饥肠漉漉的程度,最好是进到随处可见的中华餐馆“王将”去。那里不出十分钟就可以端上几满盘韭菜炒肝尖和圆白菜馅饺子来。盘子碗差不多都是塑料的,上面镶着“福寿喜乐”的红字。盘中餐量大、价廉。
在日本一般家庭中,最过剩的东西大概有两个:衣服和食器。这两样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衣服要消费的话就没有极限,吃呢,也只能是一日三餐,况且又不可以吃得过胖,这里的体重和社会阶层差不多构成反比,胖人生活在贫困层的比较多,成团的赘肉就好像在告诉大家自己对自己的自暴自弃。那么,既然要吃得有品位又不能吃得过胖,所以就在食器上用心思。一顿饭至少用20几个甚至更多的大小碗碟。对衣服和化妆品我不上心,但是喜欢摆弄杯呀碗的。只要不是非名牌不用,花销并不是很高。我不喜欢买成套的餐具,而喜欢挑选适合不同人不同季节不同氛围的各式单品陶器。一次买一个,一种,或一个单套。给每个人选配不同的杯子一起喝茶喝咖啡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客人也因此觉得有趣。用景德镇的茶杯喝中国茶就是觉得味道地道。地道到觉得自己跟这茶这杯这氛围浑然一体。这样闲散着收集,还可以时常获得一种挑杯选碟时的消费满足。有时候,女人的消费欲望是没有道理的,用一个杯子就打发排遣了时光也算经济实惠。要是家里已经有了成套的餐具,再继续买下去就觉得自己有点败家。我发现,自己的生活中,我的手每天触摸最多的只有这么几样东西:计算机键盘、方向盘、食物和餐具。其次是记事本、笔、粉笔和书以及各种按扭和开关,比如电话、电灯、电水壶、洗衣机、电视机等等。但是次数最多的是餐具,因为它们用了就得洗,洗后要擦干还得放回原处,并且一天要重复两三次。要是有客人重复就更多。我愿意洗碗。把很多很多碗洗得明?籼尥甘且淮罂焓隆4咏??新虿丝?脊顾家欢俜沟闹鞲笔炒钆洌?侥媒??靠???Γ?础⑶小⒊础?瑁?〔途咦笆ⅲ?诜牛??停?捅稀W詈笫窍赐胂吹?幢?U庖徽?龉?堂刻熘馗醋牛?宋督蚪颉H毡臼侵??某な俟???耸倜?殖び谀腥恕>菟嫡馐怯捎谂?艘簧?性诔?坷妥魇奔涑さ脑倒省W龇瓜赐氲墓?讨胁欢掀粲米攀种傅墓亟诤蜕窬???保??Vぐ岩桓霾嘶蛘咭缓??恢辽战股崭删鸵?⒆盘?盼抛牛?泳跣峋鹾吞?跏背1换??鞫?牛?筒灰死匣?N也⒎俏?な俣?不叮??窍M?蛳不抖?な佟?br> 食器泛滥着日本,也装点着日本。这些年我不知买了多少来。一年总要买进几个。也不断的放弃。又不断的买。搬家时就要精简丢弃一些,赌气时也要请出一两个。
日本前总理细川护熙退休后开始自己烧窑加工陶器。蓬着一头花白乱发,戴着大棉手套,汗流浃背。前一段还开了作品个展。他说他并非要成为陶器名人,只为的是消遣,为的是获得烧出满意的作品时那一份满足。陶器都泛滥了,他还是要在这里追求到个性的光点,这是精神的余裕。最能解释这个意义的是那句中国诗“葡萄美酒夜光杯”。葡萄生于地,美酒酿于人,夜光杯莹于酒,于是造成赏心悦目滋脾胃润性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