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对老子《道德经》的研究,都是由研究家来进行,也多用哲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的方法读解,而《用气功读解老子》,是华人学者、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廖赤阳先生结合自己30多年修炼气功的实践,并通过引证古今中外先贤的论述及中医药学说,对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道德经》一书的全新的演绎。
老子有言:“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口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廖赤阳在《用气功读解老子》中,对此进行了精辟的论述,比如对于“握固”,廖赤阳在书中是这样解释的∶“握固”是婴儿两手紧握的方式,现在也是气功训练的一种基本的方法。具体地说:就是拇指弯曲,放在无名指的指根部,其它的四指包住拇指紧握。而一般的人在握拳时,都像拳击手一样,首先四指弯曲,拇指放在食指和中指上握拳,但是如果观察婴儿的动作,可以发现相异之处,婴儿是用四指包住拇指。而“握固法”是和婴儿学得的气功法之一,主要的功效是∶固精防漏、精气不足、眩晕和由于相同原因造成的视力减退、耳鸣、腰痛、失禁、尿频、遗精、早泄、阳痿等性功能障碍、性行为后的疲劳恢复及心肾不交的失眠等。如果经常进行“握固法”,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老子在《道德经》中以言简意赅的话语深邃而透彻地指出深刻的哲理,然而从《道德经》里却很少看到气功修炼的具体法门和方法,而廖赤阳对此的解释,可谓犀角独探。
对于老子的解释,“愚民政策”是一种传统的解释,因为《道德经》中指出∶“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而廖赤阳从养生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全新的解释,他认为∶静坐的时候,头脑中的杂念渐渐渐渐消除,而心里静了下来,腹中之气这一能量不断充实,以这种类似的体验重读“虚其心,实其腹”,对此的理解就会进一步深化。
接下来老子说∶“弱其志,强其骨”,河上公(东汉时人,作《老子河上公章句》,是解老之作中最著名的版本之一)这样解释∶“爱精重施,髓满骨强”,就是说弱化欲望,不随便施精,使骨髓充满,骨质坚强。
根据《黄帝内经》,肾是先天之本,主骨质的成长,肾的主要机能是藏精气。由于此精气的作用,男女成长,性机能成熟,而随著肾机能的衰弱,毛发变白,脱落,齿落骨松,全身机能衰弱。因此气功养生的重要一步,是恢复肾气,使其得以保养,在下腹部储存丹田气就是为此。
老子继续写道∶“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这样老子又回到了国家的政治,像我们前面谈到的那样,对于老子的表现手法,我们已经习惯,就是:“故以身观……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廖赤阳不仅仅将对老子的解释局限于气功和养生之上,他更提示了老子透过几千年的岁月向现代的我们指出的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和解与和谐之路。
廖赤阳在此书中写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48章)学问之路,每日学习和记忆新的知识,学识渐渐增加,修道之路,与此相反,是抑制识神(后天学得的知识等),减少多余的知识之路,简之又简,以至无为,而达到无为的境地,就没有什么不能做的事情了。
廖赤阳指出∶在这里,老子所提供的是两个算术式。一个是非常合算的加法,是渐渐增加的方法。还有一个是损失的减法,最后什么都没剩下,加法是从树根部分出无限的枝叶向上伸展之路,学问的路当然是崇拜博学,科学技术为日益复杂化的世界变化所迫,日益细分化,商业也是赚钱越多越好,可是老子的道路是一条减法之路,是积累赤字的商法,就是把看起来非常复杂的枝叶,追溯到最根本的一根树根之上的道路。
廖赤阳认为∶这不是反对知识,而是探究一种根本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一种自然和生命的“生态学”,而这种“生态学”为我们的地球和个人的生态提示了一条智者之路。
热力学第二定律还告诉我们,每当我们把能量从一种状态转化到另一种状态时,我们会“得到一定的惩罚”,这个惩罚就是我们损失了能在将来作某种功的一定的能量,这就是所谓的熵。比如我们烧掉一块煤,它的能量虽然并没有消失,但我们却再不能把同一块煤重新烧一次来做同样的功了。根据熵的定律,无论在地球上还是宇宙或任何地方建立起的任何秩序,都必须以周围环境里的更大的混乱为代价。
人类的“未特定化”的匮乏使人类在摄取能量的竞争中难以生存,然而,匮乏带来的文化化使人类创造了依靠外部工具摄取能量的社会,这个社会使人类超越了一切动物,它能随著人类欲望的增长无限地增加自己的有序性,以摄取最大限度的能量,而当能量进入“大秩序”状态时必须处于较高级别,当它离开这一系统时就处于更加混乱的状态。它意味著建立秩序越来越大的孤岛必然带来更大混乱的海洋。就这样,人类在极大限度攫取负熵的能力中无限地侵占了文化赖以生存的源泉——非文化的“旷野性”(一切文化都是将非文化的自然中的负熵转化为熵的过程),当这种代表宇宙秩序的“旷野性”被侵占到某一时代的生产力水平的极限时,文化自身就会发生“缺源性”的“瘀塞”的危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遇到的全球性的环境危机。而克服这种“缺源性”和“瘀塞”的危机,也许只有老子提示的“减法生态学”才能奏效。
人的生理和心理也是如此,人类社会的不断有序化、文化化、一定要使人类心理不断意识化,并形成荣格所说的那种大量吸收心理能量的“君主”,而这种文化化意识领域的无限扩大,也使意识赖以产生的源泉□□非文化化的无意识,用廖赤阳的话讲就是和“识神”相对的“元神”在某一时期内无限地被侵占,这会使人的身体和心理的自然平衡机能受到损害。正如《黄帝内经》所云∶“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而廖赤阳的《用气功读解老子》,正是从自然法则和个人养生这两个的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考。
《用气功读解老子》,廖赤阳著,2009年,春秋社出版
老子有言:“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口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廖赤阳在《用气功读解老子》中,对此进行了精辟的论述,比如对于“握固”,廖赤阳在书中是这样解释的∶“握固”是婴儿两手紧握的方式,现在也是气功训练的一种基本的方法。具体地说:就是拇指弯曲,放在无名指的指根部,其它的四指包住拇指紧握。而一般的人在握拳时,都像拳击手一样,首先四指弯曲,拇指放在食指和中指上握拳,但是如果观察婴儿的动作,可以发现相异之处,婴儿是用四指包住拇指。而“握固法”是和婴儿学得的气功法之一,主要的功效是∶固精防漏、精气不足、眩晕和由于相同原因造成的视力减退、耳鸣、腰痛、失禁、尿频、遗精、早泄、阳痿等性功能障碍、性行为后的疲劳恢复及心肾不交的失眠等。如果经常进行“握固法”,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老子在《道德经》中以言简意赅的话语深邃而透彻地指出深刻的哲理,然而从《道德经》里却很少看到气功修炼的具体法门和方法,而廖赤阳对此的解释,可谓犀角独探。
对于老子的解释,“愚民政策”是一种传统的解释,因为《道德经》中指出∶“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而廖赤阳从养生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全新的解释,他认为∶静坐的时候,头脑中的杂念渐渐渐渐消除,而心里静了下来,腹中之气这一能量不断充实,以这种类似的体验重读“虚其心,实其腹”,对此的理解就会进一步深化。
接下来老子说∶“弱其志,强其骨”,河上公(东汉时人,作《老子河上公章句》,是解老之作中最著名的版本之一)这样解释∶“爱精重施,髓满骨强”,就是说弱化欲望,不随便施精,使骨髓充满,骨质坚强。
根据《黄帝内经》,肾是先天之本,主骨质的成长,肾的主要机能是藏精气。由于此精气的作用,男女成长,性机能成熟,而随著肾机能的衰弱,毛发变白,脱落,齿落骨松,全身机能衰弱。因此气功养生的重要一步,是恢复肾气,使其得以保养,在下腹部储存丹田气就是为此。
老子继续写道∶“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这样老子又回到了国家的政治,像我们前面谈到的那样,对于老子的表现手法,我们已经习惯,就是:“故以身观……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廖赤阳不仅仅将对老子的解释局限于气功和养生之上,他更提示了老子透过几千年的岁月向现代的我们指出的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和解与和谐之路。
廖赤阳在此书中写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48章)学问之路,每日学习和记忆新的知识,学识渐渐增加,修道之路,与此相反,是抑制识神(后天学得的知识等),减少多余的知识之路,简之又简,以至无为,而达到无为的境地,就没有什么不能做的事情了。
廖赤阳指出∶在这里,老子所提供的是两个算术式。一个是非常合算的加法,是渐渐增加的方法。还有一个是损失的减法,最后什么都没剩下,加法是从树根部分出无限的枝叶向上伸展之路,学问的路当然是崇拜博学,科学技术为日益复杂化的世界变化所迫,日益细分化,商业也是赚钱越多越好,可是老子的道路是一条减法之路,是积累赤字的商法,就是把看起来非常复杂的枝叶,追溯到最根本的一根树根之上的道路。
廖赤阳认为∶这不是反对知识,而是探究一种根本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一种自然和生命的“生态学”,而这种“生态学”为我们的地球和个人的生态提示了一条智者之路。
热力学第二定律还告诉我们,每当我们把能量从一种状态转化到另一种状态时,我们会“得到一定的惩罚”,这个惩罚就是我们损失了能在将来作某种功的一定的能量,这就是所谓的熵。比如我们烧掉一块煤,它的能量虽然并没有消失,但我们却再不能把同一块煤重新烧一次来做同样的功了。根据熵的定律,无论在地球上还是宇宙或任何地方建立起的任何秩序,都必须以周围环境里的更大的混乱为代价。
人类的“未特定化”的匮乏使人类在摄取能量的竞争中难以生存,然而,匮乏带来的文化化使人类创造了依靠外部工具摄取能量的社会,这个社会使人类超越了一切动物,它能随著人类欲望的增长无限地增加自己的有序性,以摄取最大限度的能量,而当能量进入“大秩序”状态时必须处于较高级别,当它离开这一系统时就处于更加混乱的状态。它意味著建立秩序越来越大的孤岛必然带来更大混乱的海洋。就这样,人类在极大限度攫取负熵的能力中无限地侵占了文化赖以生存的源泉——非文化的“旷野性”(一切文化都是将非文化的自然中的负熵转化为熵的过程),当这种代表宇宙秩序的“旷野性”被侵占到某一时代的生产力水平的极限时,文化自身就会发生“缺源性”的“瘀塞”的危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遇到的全球性的环境危机。而克服这种“缺源性”和“瘀塞”的危机,也许只有老子提示的“减法生态学”才能奏效。
人的生理和心理也是如此,人类社会的不断有序化、文化化、一定要使人类心理不断意识化,并形成荣格所说的那种大量吸收心理能量的“君主”,而这种文化化意识领域的无限扩大,也使意识赖以产生的源泉□□非文化化的无意识,用廖赤阳的话讲就是和“识神”相对的“元神”在某一时期内无限地被侵占,这会使人的身体和心理的自然平衡机能受到损害。正如《黄帝内经》所云∶“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而廖赤阳的《用气功读解老子》,正是从自然法则和个人养生这两个的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考。
《用气功读解老子》,廖赤阳著,2009年,春秋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