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魂归日本的九尾狐(之三)
日期: 09年09月1期

王敏 文

谢宗睿、赵毅达译

生产九尾寿司的厂家在解答我的疑问时说道:虽说大家都知道九尾狐狸精干了不少坏事,但至少她能够变成玉藻前而得到了太上皇的宠爱。在盒饭上印制九尾狐狸精的图案,也不过是希望能沾点她的光而使自己的盒饭受到大夥儿的青睐罢了。据称,除了九尾寿司之外,该厂家还生产了九尾沙锅饭九尾大名套餐等各种以九尾狐狸精冠名的系列食品在出售。由于销量不错,该厂家还在东京最热闹的东京站八重洲地下商业街建起了专卖店。为此,我还特意去过一趟,果然看到柜台上满满当当地摆著印有卡通九尾狐形象的各种食品,前来购买的顾客也是络绎不绝,看来还真是沾了不少九尾狐狸精的光。

若是在中国,就算是把九尾狐狸精千刀万剐,恐怕都难以让人解恨。而在日本,九尾狐狸精却得到了宽容的接纳。这种差异到底根源于哪里?我想,答案也许就包含在中日文化尤其是生活文化的差异之中。

在日本人眼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

富于想像力的日本童话作家新美南吉(公元19131943年)曾经写过一篇《买手套》的童话。眼看著严冬就要来临了,狐狸妈妈带著孩子们来到人们居住的集镇买手套。为了不被人们发现,狐狸妈妈把孩子们的一只爪子变成了人手,并告诫孩子们说,只能伸出这只手去买手套。可有一个孩子却没有做到,结果被店主人给发现了。幸好店主人很同情这只小狐狸,装做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照样把手套卖给了小狐狸。

日本著名作家宫泽贤治(公元18961933年)的童话《雪渡》也同样描绘了人类的孩子和狐狸心心相通的感人故事:兄妹二人应邀参加狐狸小学校举办的幻灯会。狐狸们端出黍膏团来招待他们。小狐狸们都睁大了眼睛,目不转睛地看著他们是否愿意吃黍膏团。当看到兄妹二人把黍膏团一扫而光后,小狐狸们高兴得又唱又跳,还送了一大堆板栗和栗子给兄妹二人作为礼物带回家。

在日本,人们把狐狸视作神的使者——稻荷神来供奉。在日本全国随处都能看到门口立有红色鸟居(立于神社门前,形似牌坊)的稻荷神社。江户时代的民谣——“伊势店,稻荷院里小狗便”——唱的就是伊势店、稻荷神社和小狗这三种随处可见的东西。在江户旧城的808个町中都建有稻荷神社,而日本全国各地的稻荷神社总共有3万多家,约占日本全部神社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个数字还不包括民众家里供奉的稻荷神和路边类似于小祠堂一样的稻荷神社。位于京都的伏见稻荷大神社(始建于公元711年)被人们公认为是所有稻荷神社的本社。

对处于农耕文明阶段的古代日本而言,稻荷神是十分重要的神灵。同时,稻荷神社还是日本真言宗开山祖师弘法大师(空海法师)所创建的京都东寺的镇守神社。真言宗所尊崇的荼吉尼天在传说中正是骑著一只高贵的白狐自印度而来的。他春天下山,为的是保护农田,在秋天丰收后才回到山中。人们很容易将其与狐狸的生活习性联系起来,于是对荼吉尼天的崇拜就逐渐演变为对狐狸的尊敬。随著真言宗在日本的传播,对稻荷神的信仰也广泛地向各地传播开来。到了室町时代,工商业的兴起使得稻荷神由农耕守护神兼而成为产业守护神、商业守护神,进而被奉为衣食住的大神,万民富足安乐的大神。稻荷神的足迹也由农村迈向了城镇,从平民阶层跨入到武士上层社会。

在日本,自古以来,每当天空中出现半边晴朗半边雨的自然现象时,人们就会认为这是狐狸所施展的魔法,并视之为吉祥的象徵,还要举行祭祀活动和游行。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日本人亲切地称之为狐狸娶亲

据古代文献可知,中国人也并非从来都把狐狸当成不祥之物。《礼记》中就记载狐乃仁也,意思是说狐狸本是有德之物,堪为人类之楷模。成书于秦汉时期的古代地理文献《山海经》也把九尾狐当成灵物加以记载。而由秦国宰相吕不韦主持编纂的《吕氏春秋》则将狐狸称为瑞兽,并详细记述道涂山人歌曰:悛悛白狐,九尾煌煌,如家就室,倡我都邦,祈愿为涂山东床。可见,当时的中国人对于狐狸是怀有一种尊崇敬畏之感的。但这种态度自汉朝以后就逐渐开始逆转。在成书于东汉初期(公元100年左右)的中国最古老的字典《说文解字》中,对狐狸的注解已经变成了妖兽

东晋(公元317420年)时期的志怪故事集《搜神记》中这样写道:狐狸乃先古之淫妇也。而作为中国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晋书》中亦写到狐幻化以惑人。晋朝(公元265420年)是继三国之后,取代魏而建立的王朝,但关于晋朝的历史则完成于唐朝初期。据此可知,在唐朝时,狐狸已然完全被视作邪恶的化身。而有关狐狸的传说在唐朝时也特别流行,故事内容大体上也都是一个模式,即狐狸精化为美女来勾引祸害男人。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公元772846年)还专门创作了一首名为《古冢狐——戒艳色也》的诗,描述的就是化身美女的狐狸精,就如妲己、褒姒一般,能让男人们为之神魂颠倒,丧家覆国。

宋朝(公元9601279年)的鸿篇巨著《太平广记》成书于公元978年。全书共500卷,从475种古书中拔粹选编了包括奇谭、逸闻在内的各种传说,其中有关狐狸的传说完全承袭了唐朝的模式。而明朝的《封神演义》则更是将九尾狐狸精的妖媚凶残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清朝的蒲松龄(公元16401715年)穷其一生写就了以花妖狐仙为主要题材的《聊斋志异》。这部不朽名著多达120万字,共由431篇短篇小说构成,其中不少故事都是围绕著狐狸精展开的。在《聊斋志异》中,狐狸精们的世界也有著自己的规则。蒲松龄正是通过描写狐狸精们的规则与人类习俗之间的冲突,来对当时的社会道德观进行强烈评击和讽刺,从而也在某种程度上对长久以来所形成的狐狸精的负面印象起到了一定的修正作用。

据说在韩国,狐狸也是招人厌恶的动物。那些喜欢搔首弄姿、卖弄风情的女人会被人们叫做yo-wu,即骂她是狐狸精的意思。韩语中有kumiho一词,专指化身为绝色美女的狐狸精,据说其能勾引男人并吸光其精气,从而使自己长生不老。类似这样的民间传说在韩国数不胜数。韩国人在骂勾引男人的女人时,所使用的最恶毒的表达方式就是那个骚狐狸,长了几根尾巴啊。由此不难看出,韩国亦深受中国文化中九尾狐狸精传说的影响。此外,中韩两国对于狐狸同样都不存丝毫的同情之心。而这些也许都是儒家思想的价值体系在国民思想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结果吧。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5/112914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