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野县)房丽燕
每年的8月15日到9月9日,斋藤纪念音乐节便在充满艺术气息的山岳之都长野县松本市拉开序幕。届时,世界各地的音乐家云集小城松本,将歌剧、交响乐带给热爱音乐的人们。这个音乐节是在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倡导下,为纪念其恩师斋藤先生而举办的。
音乐节期间,除专业艺术家的演出之外,普通市民水准的音乐活动也不断举办。比如曾演出过由小泽征尔指挥的市民千人大合唱,那是真正的由普通市民参加的合唱,只要有愿望便可以申请参加,记得那一年我办公室的同事也参加了演出。另外让孩子们欣赏名著也是音乐节的一个内容。音乐节期间,松本及周边地区的小学高年级生有机会去观赏小泽征尔亲自指挥的音乐会,中学生则是去观看著名歌剧。还记得女儿6年级时去松本市综合体育馆观看小泽征尔指挥的音乐会回来时,兴奋地告诉我,同学们争著与小泽征尔握手的情景。去年,中学一年级的女儿由学校组织去松本市民艺术馆观欣赏了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也许孩子们并不一定理解音乐的全部内容,但让孩子从小接触名曲名著实在是一种很好的音乐教育。这样的机会真是令我羡慕不已。
说到这儿,我觉得日本的音乐、体育教育真的十分值得称道。日本虽不像中国那样搞英才教育,但大众教育、普及教育却做得很到家,由此而真正地提高了国民的素质、素养。
也许日本人在各种世界性比赛中没有中国精英的表现出色,但这并不代表日本的整体水平。从整体来看,水平还是相当高的。比如随便一个集会,常常是以合唱开始,以合唱结束。人们的歌声都很优美。再比如小学的音乐会、中学的文化节,能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发挥作用。日本的小学每年都举办音乐会,参加者是学校的全体学生,一个不少,包括有残疾、低智能者,而不是选择有音乐特长的孩子,从合唱、音乐剧到乐器合奏。所有的孩子通过老师的精心指导,通过自己的努力练习,都可以达到相当的水平。这说明除了个别人的天才素质外,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感受音乐潜力,即所谓音乐细胞,通过训练便可以将其挖掘、开发出来。普通人和音乐天才的区别在于细胞的多少及开发时期的早晚。女儿小学6年,我参加了6次音乐会,次次被孩子们美妙的歌声、动人的音乐、震撼心灵的太鼓声感动。
此外,日本体育教育也多是从爱好出发,来发展提高水平的。一般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是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内容,让他在喜爱的基础上付出努力,由此提高水平,而不完全是根据孩子的外在身体条件。所以以前看到日本的有些文体职业的演员及运动员从外形上看,他们似乎并不特别适合搞这个职业,但却能达到十分专业、甚至高精尖的水平,觉得很不可思议,心想为何这种条件的人还能做这个。现在了解了日本的教育训练体制,也就对此有了理解。不仅如此,这种专业性的培养最初完全是自费的,靠家人自己出资,最好不过得到企业或什么组织的赞助,而不是国家出钱培养的。却因此更激发了训练者的积极性,因为不出成绩就对不起为自己付出的人和企业。著名的花样滑冰运动员荒川静香就是这样,为了培养她,她的家人几乎倾其所有。
而中国则采取的是与日本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中国的艺术体育人才的培养是国家行为,大多由国家出钱养著那些文体专门院校。这些学校多半会百里、千里挑一地从幼儿中选择身体条件极佳的人进行专业培养,而不论孩子是否热爱这个专业,只看其外在条件。比如,北京舞蹈学院招芭蕾学员,是由舞蹈学院的老师跑遍了北京市的学校去挑选先天条件极佳的孩子来培养。我记得我小时,某乐团的人曾到我们学校来挑选钢琴学员。记得那一天我们将手摆在课桌上,由人家几十人选一地选出手指长的人,再进行乐感测试,这样全校无一选中。所以我从小便有了这样的认识,手不长不能摆弄乐器,身材不好不能跳舞。因此,即使我对文艺爱之入骨,却因为没有理想的先天条件,而让我爱而不敢追求。
如果我生长的年代,中国的文体教育也如当今日本这般,那我即使不去搞专业,也可以培养出一些足以自娱自乐的兴趣爱好来,而不至于像现在这样,乐谱只学了1234567,自学了个五线谱,却什么时候都得从“嗦”开始数。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音乐可以丰富人的心灵世界,体育则可以健壮人的体魄,它们都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所应该具有的素质。据说,现在中国的学校仍然为追求升学率而忽视文体教育,这样的做法可以说是人性、素质教育的失败。
从斋藤音乐节说到了素质教育,我想说的中心意思是音乐呀、体育呀,这类似与考学无关的教育,其实不仅仅只是为国争光、装点门面的东西,也不仅仅指属于在此方面有专长的人,而应是属于民众的,属于热爱它的人们的。对于它的爱除了与生俱来,还需要后天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