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冯学敏:珠海印象
日期: 25年07月3期
摄影/文馮学敏

初夏六月,应珠海市摄影家协会陈伟录主席的邀请,很高兴有机会初访珠海,与珠海市摄影家协会的会员们进行摄影交流。

从澳门一出拱北口岸,便受到了陈伟录主席的迎接,清风中驱车前往讲座場地国家方志馆,沿途道路宽畅,道旁绿荫葱茏高层林立,叹为观止。


 
1、彩霞与日月贝(珠海大剧院)。



2、情侣路的早晨。



3、55公里长的跨海港珠澳大桥。



4、横琴金融岛雨后天晴的十字门水道。



5、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



6、珠海夏湾夜市海鲜。

一、珠海是一座阳光而浪漫的海滨之城

珠海,地处南海之滨的珠江口西岸,自汉唐以来就是中国与中东、非洲、欧洲进行海上贸易的必经之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休闲与美食并重,是城镇化发展良好的海滨之城。

珠海的浪漫名片情侣路,全长竟达28 公里。沿着香炉湾畔修建的路段,能看到日月贝形状的珠海大剧院。继续前行,还能看到珠海市的象征,著名的 “珠海渔女” 雕像。那天下午拍摄时,正好雨过天晴彩虹显现,陈伟录主席开车沿着海滩边寻找最佳拍摄点,让我拍到了「萝幻时刻-彩霞与日月贝」的作品。在情侣路上拍完港珠澳大桥后想拍“珠海渔女” 雕像,我问了路人说不远,结果围绕山脚下的海滩路足足走了二公里才拍到,让在停车区等候的陈伟录主席因电话联系不上我而干着急,让他久等了,实在是不好意思。

珠海,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还有许多历史遗迹和古村落。它们因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而备受关注,是珠海的文化瑰宝。

南屏老街是留学生之父容闳的故居所在地。容闳是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他当年创办的甄贤学校如今成为了纪念传承那段历史文化的容闳博物馆。

珠海的唐家古镇也是一个充满历史气息的地方。这里不仅是留美幼童、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的故乡,也是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

美食天堂的珠海,除广东菜、潮州菜、葡国菜以外,夏湾路夜市小吃街、斗门区的海鲜自助一条街和横琴新区的海鲜一条街,也是别有风味,充满生活气息。

珠海的横琴岛为国家级新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这里现代化规划建设的高楼林立,代表着末来发展新方向的模式。

珠海是一座充满魅力的海滨城市,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都让人流连忘返留下美好的回忆。




7、左起:《珠江晚報》前摄影部王红主任、作者、珠海市博物馆张建军馆长、珠海市摄影家协会张伟录主席、珠海市博物馆唐越先生。



8、在容闳故居斑驳的土墙前,右为杨毅馆长。 王红 摄影



9、向珠海留学文化馆捐赠日文版《西学东渐记》。 陈伟录 摄影



10、在容闳博物馆前。 王红 摄影 



11、珠海媒体相关人员合影。 王红 摄影



12、珠海市博物馆    王红 摄影

二、探访珠海博物馆、容闳博物馆、珠海留学文化馆

珠海市博物馆于1985年6月开馆,2020年10月新馆开始启用。馆内展示包括《珠海历史》、《珠海艺文-民俗文化》《共同的记忆》,从古到今依次展出珠海的历史脉络和地方文化。

张建军馆长等工作人员陪同我们一起参观。唐越先生是博物馆留美幼童研究学者,也是留美幼童后裔。很荣幸由他给我们讲解。

容闳,这位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传奇人物,1854年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到中国,积极投身政治改革和洋务运动,推动中国的官费留学计划。让我感兴趣的是关于容闳如何说服清政府开启留美幼童计划的故事。经过容闳16年的不懈努力,1870年曾国藩与李鸿章联名上奏,幼童留美的计划最终被清廷批准,并将120名幼童分四批全部送到美国留学。虽然15年的留美计划中途夭折,但留学生们都已受到了近十年的良好教育,归国后大都在不同的领域为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不少人成为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

 容闳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教育理念和留学计划改变了120名留美幼童的命运。“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是他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

在展厅里还看到了妻子祖上和亲戚的老照片,其中也有我翻拍复制提供的。回忆历史,感叹先人们的努力和勇气,感谢感恩珠海市博物馆为留学文化的传承所做的一切。

在南屏镇我们参观了容闳博物馆。该馆的前身是容闳于1871年带头捐资创办的甄贤学校,如今这所青砖瓦舍的学堂建筑古风犹存,门前还立了一座容闳的塑像。馆内拥有五间展厅,大厅正中墙壁上挂着一幅容闳像,左右两边走廊上是容闳的生平年谱,展出了近300张图片和40余件珍贵文物,详细展示了容闳留学美国和留美幼童的历史,以及他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贡献。

二十多年来一直为宣传介绍容闳和留美幼童而四处奔波的杨毅先生口若悬河地向我们介绍这段历史。他自嘲自己是“研究留美幼童的学者、教授信息汇总的快递小哥。” 

容闳故居是在一面布满青苔和斑驳的蚝壳土墙内修复的故居。1828年,容闳在这里出生,是容家的次子。这里是容闳的故居,也是容家的祖屋。为此作为长子的后裔,我们捐赠了祖上生前使用过的百年家俱“爷爷柜”在这里展示发挥“余热”。感谢地方政府修复故居,使其成为广东省文化保护单位。

珠海是中国海外留学的发源地,在珠海留学文化馆展览中介绍了1847年,三名珠海少年容闳、黄宽、黄胜在布朗老师的带领下出国留学,拉开了近代中国海外留学的序幕。1872年,由容闳倡导和促成的官派留美幼童计划启动,开启了近代中国官派留学的先河。为了留学文化的传承和纪念这段历史,2018年在高新区又建立了一个留学文化馆,7月他们将举办首次纪念留美幼童的活动。为支持这场纪念活动,受妻子委托,我向珠海留学文化馆负责人沈荣国先生捐赠了容闳自传《西学东渐记》的日文版。

在珠海留学文化馆附近还有民国首任总理唐绍仪的故居。唐家湾古镇建于清朝末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这里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13、国家方知馆讲座广告。



14、国家方知馆讲堂。



15、珠海市摄影家协会,左起:珠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朱瑞盛、主席陈伟录、作者、《珠江晚報》原摄影部主任王红、《珠海特区報》首席摄影记者钟凡、《珠海特区報》首席摄影总监李建束。

三、与珠海市摄影家协会的同行交流

在现代化建筑的国家方志馆讲堂里,由珠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朱瑞盛主持了摄影讲座交流,面对众多来自各行各业的会员们,我用40多年的创作经验,从摄影创作的发现、提炼和表现三个內容,结合自己的(【绍兴印象】【云南梯田印象】【湖州印象】【樱花印象】【日本印象】)五个专题作品与大家分享心得。

摄影是一门观察的艺术,需要用心观察,从生活中寻找意境,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美。摄影作品不仅要有内涵,还需要摄影师在构思和意境上下功夫,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所谓的摄影创作中“发现的敏锐、提炼的智慧与表现的匠心”。

会上有不少会员提问,进行了互动交流,共同对摄影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受益非浅。

会上见到了评论家的老友杨浪兄介绍的战友,前云南老山战役一等功臣、《珠江晚報》前摄影部主任王红先生。

在短暂的三天时间里,在陈伟录主席和王红主任的全程陪同下,在城市阳台、在情侣道上、在沙滩边、在横琴金融岛、在夏湾夜市,我用镜头记录了珠海市井生活的诗意画卷,留下了我初访珠海的印象。

 “珠海的动人之处,正是这种烟火与诗意并存的气质。”

这次珠海之行,了解珠海历史文化,与珠海市摄影家协会同行交流,收获满满。 在此衷心感谢珠海市博物馆张建军馆长、唐越先生、容闳博物馆杨毅馆长、珠海留学文化馆沈荣国先生,感谢珠海市摄影家协会陈伟录主席、朱瑞盛副主席、《珠江晚報》原摄影部主任王红及相关朋友们的热情接待和安排。




16、在容闳博物馆 王红 摄影



17、远眺港珠澳大桥 王红 摄影。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4/212090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