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卢涛:寄语《日本华文女作家散文精选》
日期: 23年03月2期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

作者:卢涛

刚刚拿到这本书(2023年世界华人周刊出版传媒集团出版),翻看了全部题目和作者简介,有一点感想愿意与朋友们分享。

有德国学者曾批评中国当代作家缺乏多语言融合下的汉语书写,但本书可以证明这个批评是不全面的。寄身海外的众多华文作家的多语言、多文化的接触与吸收一定会丰富他/她们的汉语表达与叙述。在这里,我想读一段本书作者之一赵晴女士翻译陈舜臣先生所著《随缘护花》(〈中国诗人列传〉中国画报社)中《陈舜臣眼中的王昌龄》对王昌龄概括的一段文字,以证明我的观点。

 “王昌龄是个广博文采的诗人。首先,他是艳丽宫词的作家。以汉代后宫佳丽为主题,将其身影与唐代的青楼女性叠加、融合,其作为歌曲的诗作深深地打动了人心。其次,他以塞外风光和军旅生活为主题,其诗文以勇猛、悲切之情直抵人们的灵魂最深处。”

如果不说是译文,这段文字读者可能没有什么阅读的不适,可以说它是典型的“归化(domestication)”译文,以至于“回译(back translation)”会比较困难。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可以体验到可能是由日语引发的汉语运用,如其中“叠加”“融合”“直抵”等动词的使用。译作与创作的关系很复杂,人们常说“翻译是再创作”,这也可以理解为翻译会激发创作、丰富创作。村上春树说翻译英文小说是他唯一磨练日语的机会,也是这个意思。

读译文《陈舜臣眼中的王昌龄》给我们的另外一个启示是,写作必定张扬个性,作家必须甘做并坚守“少数群体(minority group)”的一员。比如陈先生引用王昌龄的送别诗,并不是人人诵读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全诗,而是全诗引用了“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这首并未入选《唐诗选》的“非主要”作品。陈先生在引用塞外诗、军旅诗议论王昌龄时,也不是那首著名的“不教胡马度阴山”,而是全诗引用了“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这也是一首未被收入《唐诗选》的七绝。我本人在记录行走四川时也曾翻阅过陈先生的文章,而他在文章中引用的却是杜工部的“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这种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一反“路有冻死骨”的现实主义基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作家、一个写作的人,一定是有他独特的文章选取、解读与消化(内化)过程的,其独创性亦由此产生。相信收集在本书的散文当中也必然会有各位依靠独到的眼光攫取的文学养分、独特的视角观察到的周围世界而书写的属于她们自己的故事。总之,借用美国现代画家波洛克的话,“每一位杰出的画家描绘的都是他自己(Every good painter paints what he is.),优秀的作家也不例外。

汲取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养分是一个艰苦甚至是孤苦的长期过程,而坚守“少数群体”一员的“矜持”与气概又是不可缺少的入世态度。祝贺本书的出版发行,更祝愿各位朋友在书写的道路上开拓自己,为后人树立榜样。
(本文根据2023年2月23日在名古屋举办的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整理修改而成)
(本文作者为广岛县华侨华人总会会长、广岛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生院教授)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4/20133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