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赵晴:仁心救苍生的耶律楚材
日期: 22年01月2期

日本华文女作家协会
【东瀛荷风】——“自由的风”文学专辑征文之六

作者:赵晴

这是在翻译完《耶律楚材》的后记。接下《耶律楚材》这本书,是因为陈舜臣。

虽然无缘拜会,但陈老先生是我们华侨的骄傲,只听了他的名字,我就亳不犹豫地接下了这本书的翻译工作。能有机会翻译他的作品,那是莫大的荣幸,也是难得的缘分!但把这部作品拿到手里时,我才发现,对于耶律楚材这位历史人物,自己竟是所知极少。唯一知道的是,他是一位贤臣,在历史上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至于他到底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我其实一无所知。

既是历史人物的小说,不知其人其事,如何着手呢?于是带着一身的冷汗,匆匆忙忙地奔去查资料,去寻找他,试图接近他,从而尽量了解他。对他的人生有了大致的了解后,我便开始拜读这部小说,这一读起来竟是入了迷,欲罢不能。一口气通宵读完后,我只觉得胸中被一种感情塞得满满的,那种感情就是——感动!

不仅仅是因为他为了保护中华文化和众多百姓的生命而做出的贡献,更是因为他的人格、他的信念!在多种民族和文化的夹缝中,他用尽毕生精力所维护的是人民的安定和幸福。必须指出的是,他所维护的“人民”,是天下所有的人民,包括自方的人民,也包括敌方的人民;包括本民族的人民,也包括其他异民族的人民。就像在小说中,楚材在报国寺对杨惟中所说的那样:“我年轻的时候,常常到这里来思考各种事情。我是契丹人,所以我思考契丹的事情;我曾是金国之臣,所以我思考女真的事情;这里的住民大部分是汉人,所以我思考汉的事情,汉人,还有汉文化……二十多年之后,如今的我思考的是‘人’的事情,只有一个字——人,……”

耶律楚材一生都在努力着一件事,就是怎么做,才能更加接近人性。
他为百姓规定税法,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他通过考试采选人才,虽然这样的考试只被允许实施一次,但他解救了大量因战乱而沦为奴隶的知识分子。他反对杀戮,他蔑视残酷,在这个世界上,他最渴望每个人有的,就是“恻隐之心”。他认为“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没有把人当做‘人’,只当作某种道具”。他坚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除了普及并加强教育之外,别无他法”。

为了他的信念和理想,他必须说服统治者,他的方式是用对方的思考方式去说服对方。他懂得只有了解对方,才能顺着对方的思路找到一个让对方也认同自己意见的方法。当然,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于是楚材对自己说:“一件事、一件事地做,做我能做的。”

他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比如,有一座城,他尽了极大的努力也没能阻止住蒙古军屠城,于是,他竭力保护书籍,保护史料,保住了文化。他尽全力做他所能做的,让矛盾减少一点儿,让摩擦减轻一点儿。让“人”的快乐多一点儿,再多一点儿。

他所做的一切都很艰难,而且理解支持他的人为数不多。然而,即使再艰难,他也必须走下去,因为这是他的使命,他是为此而生的,他无从选择。

“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才也。如杞样、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春秋左氏传•襄公二十六年》)
“楚材晋用”—被异族所用的人才。

他是契丹人,可是他最终成了蒙古的“中书令”,在异族的王朝“忝位人臣极”。他的命运,从一出生就已经被暗示了。他必须成为“楚材”,成为“晋卿”,除此之外,他无从选择。他带着强烈的使命感,接受了他的命运。

我不禁会想,他的一生是否快乐?对自己的人生不能选择,总是一种遗憾,总会有一种无奈吧。不过,他有爱妻贞婉,还有挚友铁壁,他们从始至终一直陪伴在楚材的身边。对楚材来说,这是他人生中最大的快乐和安慰吧。

无论楚材的人生是否如他所愿,但历史给子他的评价却是极高的。

“卒使中原百姓不至践刈于戎狄,皆夫人之力也。传所谓,自贬损以行权者,楚材其庶几欤。”(《新元史》

其意为,楚材几乎就是“自贬损以行权〞的行权者。他正是天下行权者所应有的理想形象。

在他的碑文上,有这样一句:“若此时非公,则人之类又不知其何如耳!”

耶律楚材去世后,他的碑文是由中书平章政事(宰相官职名)宋子贞执笔的。他认为,在当时,如果没有耶律楚材,那么这个世间,还有世间的百姓将会如何呢?

我不知道,是否还有什么别的说法,比这个评价更高呢。



读罢最后一个字,已是窗外泛白。想到上午还有讲义,于是就坐在沙发上小睡了一会儿。朦胧之中,脑海里出现了一片广阔的草原,草原上站着一个人,他身材高大,长须飘飘。“啊,耶律楚材!〞我唤了一声。他从年轻时就留有一副漂亮的胡须。

他缓缓地转过身来,我看不清他的全部面孔,只看见了他的一双眼睛,那双眼晴看起来镇定、温和、淡然。然而,在平静的深处,隐藏着他灼热的激情。这是耶律楚材的眼睛,也是陈舜臣的眼睛。

“人”!“人性”!“恻隐之心”!“文化”!“教育”!“尽全力做自己所能做的!”

他们眼睛里的内容太深太多,我不能确定我是否全部感受到了。不过,我理解他们的每一声叹息和每一次期待。

醒来时,天已大亮,准备了一下讲义,就匆匆出门了。

忽然想起,书中提到耶律楚材之墓现在颐和园内,不禁又想,下次回北京时一定要去看看才好。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4/200507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