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生活,从吃开始
日期: 06年08月2期

  ■(福冈县)伊 娟

  在我费尽一番口舌之后,六岁的女儿和四岁的儿子,大口地吃下忆苦思甜的小米饭打饭包。这是东北人比较喜欢的一种乡土吃法,就是把香菜、小葱等蘸上酱,放在鲜嫩的白菜叶上,连同米饭或者小米饭包起来一块吃。我喜欢看孩子们狼吞虎咽地吃东西的样子,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尤其,当我听到附近哪个中国人妈妈说起自己孩子,这个中华料理的饭不吃,那个中国口味的菜也不吃的时候,我会自豪地说:“我的孩子,什么都喜欢吃。”接著,便是举例说明。
  我既不精于营养学也不是职业料理人,但是,当我成为母亲以后,在吃的问题上经常进入一种全投入的“钻研状态”,极像有思想的行家。原因很简单——生怕自己的孩子吃著吃著就忘了根本。我甚至一遍遍地揣思关于吃的警句,是否暗藏天机。诸如孔子曰:食、色,性也。《汉书.郦食其传》云:民以食为天。哪怕带有断章取义的嫌疑,吃——人性之首要,里面包含著太多的学问。对于孩子的中文教育和中华文化的启蒙何不从吃开始呢。
  费尽心机,不过源于爱。既然一日三餐耗去我一天里近乎五分之一的时间,岂能甘心耗去的生命换来的仅仅是饱腹。一定要量力填充,一举多得。
  在日本出生长大的孩子,习惯日本的食物是自然的事情,我总是试图通过各种“手段”,使孩子们和风料理和中华料理都喜欢吃。比如在吃饺子的时候,我会告诉孩子,中国有个传统的节日叫春节,举国同庆。春节的年夜饭人们都吃饺子,之前还会燃放爆竹等等,重点描述那是怎么样的热闹场景,极力渲染氛围。针对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既让孩子了解中国的相关习俗和文化,又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想像力,于是,同样的食物吃出了乐趣。再如,在端午节,捧出粽子来,我会告诉孩子,中国的古代有个伟大的爱国诗人,气节高尚,人们为了纪念他,世间就有了个端午节。我还会捎带回忆一下,自己小时候在东北,端午节那天孩子们都会把煮熟的鸡蛋带到小山顶,站在高处往山下骨碌,在鸡蛋停下来的地方,开始吃掉鸡蛋。淘气的孩子也会一同滚下来。滚:寓意一年的风调雨顺!然后,孩子们满山跑,采摘野山杏,或者摘下芍药花来插满头。这样,于自己是美好的回忆,对孩子是一堂生动的启蒙课。
  我了解到很多华人的孩子,尤其中小学生,渐渐地从心理上拒绝中国风味的家庭料理。买回来的机制包子、饺子就能吃,自己家庭做的就拒绝吃。还有的孩子不说自己是中国人,在公共场合不和家长讲中文等等。我想说的是,为人父母的努力不够。孩子已经渐渐地拒绝了根源的东西,我觉得这个很令人无奈,也是悲哀的。人的口味是能够被驯服的。比如最初来日本不吃生鱼片的人,随著在日本生活的多方面接触,了解生鱼片的相关知识以后,可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就能够产生尝试的欲望了,渐渐地可能喜欢上这种独特的味道。饮食,既然可以作为文化,那么没有对立的文化,为什么不由吃著手?为什么不从小培养吃的多兴趣多口味呢?人生之美在于未来充满了无数的可能,尤其是孩子的未来,可谓是无可限量。就算有一天,他坐在豪华的西餐厅,一手拿著叉,一手拿著勺,旁边站著拉小提琴的侍者,他在用洁白的餐巾纸抹嘴的瞬间,也许能忽然记起,妈妈曾经给他的特殊养分,吃了一口,受用了一生。
  反过来,孩子什么都喜欢吃,津津有味地吃著饺子,却根本不晓得有个属于十几亿人的春节,更是极大的悲哀了。
  谁也不必、也不能截然分开一个人的口味属于日本风、中华风还是其他什么系别。但是,融合多元的营养是不是更能孕育、滋养一个强壮的身体?融合的文化和思想是不是更强大?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4/19190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