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喜军
刀根先生今天回国,9点钟学校的车过来接他去机场,几个学生赶来送行,依依不舍地跟老师拥别,场面十分感人。我伸出手跟刀根先生握别,车门关上的那个瞬间,我的眼睛湿润了。
刀根先生是来自三重的日语外教,我们初相识在200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跟我学习汉语,作为东京外国语学院的老毕业生,刀根先生在语言学习方面很有天赋,在学习中文之前,他已经熟练掌握了英语、法语等好几门外语,尽管学习汉语是零起点,但是他的进步非常快,远远超过我对日语学习的效率和进度。他的认真和执著每每让我感动和感叹,其实,一个人的天赋再高,要取得成功也需要付出毅力和汗水,在这一点上,我自愧弗如。除了给刀根先生讲授汉语知识,我还经常向他介绍中国的地理和文化,那时候,背井离乡的我心怀著浓浓的乡愁,经常讲起我的家乡山东,风土人情和特产美食。对于去过好几个国家,却从来没有来过中国的刀根先生来说,跟我学习汉语,是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的窗,他对中国的兴趣越来越浓厚。终于有一天,他决定跟我来中国看一看。
2008年2月,趁我回国探亲,刀根先生独自飞来了中国,来到了我的家乡,我工作的学校,那时候,我们学校开设有日语专业却缺少日语外教,学校非常希望他能过来教日语,在我的鼓励下,刀根先生接受了学校的邀请。3月,他带著简单的行装,成了我们学校的一名日语外教。
刀根先生是做语言研究的,此前并没有做过教学工作,可是,初为人师的他却很快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同事们的钦佩。他对工作的认真,对学生的热情,对专业的执著,都让人肃然起敬。为了更好地教授好日语,他加紧了对汉语的学习,中文水平突飞猛进。不到半年时间,用汉语跟人沟通交流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
刀根先生生活简单。每餐去学校食堂吃饭,每天的生活费不足人民币十元,中国的饭菜口味跟日本大相径庭,可是初来乍到的刀根先生却很快就习惯了,与其说他的适应能力强,不如说是他对物质生活的要求非常低。他的住所简陋但整洁。去教学楼上班,去食堂吃饭,回到单身的家备课休息,就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周末和假期,刀根先生会邀请学生们去他的宿舍,他会做很多拿手料理,让学生们大饱口福。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的他,能弹得一手好吉他,引吭高歌和作词谱曲也是他的业余爱好,让人惊叹他的多才多艺。
转眼间刀根先生来山东已经四年半了,很难想象,一个外国人在异国他乡独自度过四年半的时光会是如何的心情。比起物质层面的差异,我想异文化的差异或许会给他带来更大的困惑和冲突吧?有两件事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想,它们也一定会深深铭记在刀根先生的脑海中,其一,有一次,刀根先生跟朋友去饭店吃饭,不小心将钱包掉在了饭店的沙发下面,等到第二天才意识到钱包不见了,他将求救电话打给我,我马上找人帮他联系饭店,后来,钱包完璧归赵,刀根先生很是感激。其二,有一次,两个学生约刀根先生去食堂吃饭,当他回来的时候,发现房间里的日元和人民币都不见了,而此前他曾经将一把备用钥匙放在茶几上却不翼而飞,这件事当时报了警,最后却不了了之。而刀根老师的公寓外面是有摄像头的,我不知道当时他在查看录像的时候是否发现过什么,总之这一事件就成了无头案。
刀根先生初到中国时,没有一个熟人朋友,是我介绍他过来的,我理应关照他,可是,忙乱的日子让我顾不了太多,一直想请他去家里吃顿便饭,竟然一直没有兑现,前天突然得知刀根先生马上要回国的消息,心里充满了遗憾和内疚,想约他吃饭,却已经排不上号了,最终只好在昨晚参加学校的欢送晚宴,跟刀根先生共进在中国的最后晚餐。跟以往的很多次公务场合一样,我担任刀根先生的翻译,但是,他汉语已经说得跟中国人一样流利。
我们院长对刀根先生给予了高度评价,跟他说学院永远是他在中国的家,大家都关心他下次何时再来,他没有回答,我有些担心:这该不是刀根先生最后离开山东吧?前段时间听他说要去美国做音乐,是的,对于才华横溢,执著敬业又充满激情的刀根先生来说,世界有多大,他的人生舞台就有多大,中国山东的这个小城市,不过是他停靠过的一个驿站而已,不过,四年半的光阴在人生的长卷中也是不短的一个段落,相信刀根先生对这个生活工作奉献过的地方会留下很多回忆,积攒下很多感情。这里有他付出过汗水的几届学生,有他并肩战斗过的很多同事,有他对中国最初的认识和记忆。还有我,这个对他的人生有过重大影响的朋友。
当我在办公室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刀根先生正在青岛飞往名古屋的航班上。祝福回到祖国的刀根先生健康,快乐,顺心如意!期待著他再一次来中国,来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