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揭示历史真相功炳史册 / 华裔才女张纯如加州香销玉损 / ■ 丁 民
日期: 04年11月4期

  11月9日,以《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成为美国畅销书作家的张纯如(美籍华裔),在美国加州自己的轿车内中弹身亡,有消息推测,年仅36岁的她可能因患忧郁症“自杀”。
  张纯如11月9日被发现死于自杀。Santa Clara县的副警长Terrance Helm说,9日早上一位开车人在第17高速公路“猫餐馆”南面行使时注意到不远处私家水塘边的路旁有一辆车,于是过去检查汽车,当他意识到所发生的事情后,他报了警。Helm说调查者的结论是,她向自己头部开了一枪,而且还有“ 其它证据”支持这一结论。但官方的死亡原因还没有公布。
  张纯如的父母原籍中国,她本人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先后就读于伊利诺伊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她分别在美联社和芝加哥一家报纸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就全身心投入了写作。1997年年底,张纯如的第二本书《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大屠杀》(英语写作)在美国出版,不仅反响强烈,而且很快跻身全国畅销书榜。张纯如在学术界另一个重要贡献也相当引人注目——她是发现南京大屠杀研究核心材料之一《拉贝日记》的关键人物。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张纯如为了写书到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查阅数据,发现了有关拉贝的一些文献资料,她还打听到拉贝的一位亲外甥女莱因哈特(音)还活着,并与莱因哈特取得了联系,这才知道拉贝有一封写给希特勒的关于日军暴行的报告书。并且,拉贝还有一本关于日军暴行的日记。张纯如女士走了,但她寻找到的《拉贝日记》,现在却成了侵华日军南京暴行的铁证。

张纯如:遗忘大屠杀,就是二次屠杀

  在张纯如所有的著作中,影响世人最深的,应是出版于1997年的“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南京浩劫”(THE RAPE OF NANKING)。这本以严肃角度看待南京大屠杀的专著,出版后经过12次加印,在美国销售超过12万册。而1997年,正是南京大屠杀届满60周年的日子。
  长久以来,日本政府一直想尽办法抹灭大屠杀的罪行,更企图让侵略中国的行为合理化,更可悲的是:西方各国甚至中国自己竟然也同等压抑这段南京悲歌。身为华人后裔,张纯如凭着幼时双亲叙述大屠杀惨烈故事的记忆,抽丝剥茧找出南京浩劫的真相,写出世界上第一本讨论南京大屠杀的专著。她搜集大量档案资料,亲自走访南京、日本等地,访问幸存者、受难家属、目击者、施虐者并亲见当年留在沦陷区的外籍商人、传教士、医生、记者等留下的日记和影片,同时与历史学家深入讨论,完整地呈现这一段不容历史遗忘的悲惨事件。
  她在序中指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正在逐年递减之中,而写这本书最大的愿望是鼓舞其它作家与史家,在过去之声完全湮灭之前,去调查他们的故事。而更重要的目的是,她希望这本书可以激发日本人的良知,坦承他们要对大屠杀负责。在书中,她也引述西班牙哲学家桑塔亚那(George Santayana)的警语:“ 不能记取过去经验的人,注定要再受罪一次。”
  本书主要叙述的是两种暴行。其一是南京大屠杀,日本人如何消灭敌国首都的数十万无辜民众。其二是掩盖,日本人如何在中国人与美国人沉默地助纣为虐下,试图抹灭大众对大屠杀的记忆,也因而剥夺了受难者在历史上的正确定位。
  而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最让她困惑、难过的是,日本人自始至终拒绝承认过去这段历史。而激励张纯如完成这本书的动力,就是日本这种顽强的否认。她在书中提及,在德国,如果教师在历史教材里删除大屠杀的话,就属违法;日本正好相反,数十年来,日本有计划地从教科书中剔除南京大屠杀的资料。他们撤消了博物馆里的南京大屠杀照片,窜改原始资料素材,将大众文化中,所有提及南京大屠杀的部分都砍掉。甚至那些在日本深受尊崇的历史学者也加入右翼势力,去为他们国家“尽本分”:拒绝相信南京大屠杀的报导。就是因为这些日本人刻意扭曲历史,让她更坚定这本书有其存在的必要。她认为这已经是另一种罪行的开始,而她也引用诺贝尔奖得主维厄瑟尔的警告对此做下注解:“遗忘大屠杀,就是二次屠杀。”

张纯如夫妇
疑受日右翼分子恐吓

  张纯如生前多次遭威胁,使得她不断变换电话号码,不敢透露丈夫和孩子信息。熟悉张纯如的华裔人士认为,张纯如以其追求历史真相的勇气和才华,重新揭示了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在中国的那段悲惨历史。但随后她不断接到威胁信件和电话,使得她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忧郁症不断加深。
  纽约大学电影系主任崔明慧说,2003年夏天,她为拍摄钱学森一片采访过张纯如。在采访过程中,崔明慧了解到张纯如在《南京大屠杀》出版之后,不断收到怀疑是日本右翼人士的恐吓信和电话。这些年来她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直到她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崔明慧说,这些威胁信和电话,使得张纯如不断变换电话号码,平时不敢打电话,只用电子邮件联络,甚至不敢在家里接受采访,不敢向朋友透露丈夫和孩子的信息。

夫婿垂泪忆爱妻:
有好多题材等着她去写

  张纯如的丈夫道格拉斯努力地用他计算器工程师的冷静和理智回忆爱妻的一言一行,但是有很多时候,37岁的他说着说着就要哽咽──尤其是提到他和张纯如两岁的儿子克利斯多福的时候。
  道格拉斯说,克利斯多福年纪那么小,但是他知道妈妈身体不好,妈妈病了,所以爸爸妈妈把他送到伊利诺伊州的奶奶家。奶奶服务于幼儿园廿多年后退休,这些个月把小孙子照顾得很好,“但是,没有,我们没有告诉他……”道格拉斯的泪水涌上来,他说:“等他大一点,我会带他到妈妈坟上去。”
  张纯如在死前的三更半夜,一个人开着车往洛斯阿图的山边开去,最后在9日上午九点多把车停在一家叫“ 猫”的餐厅附近,吞枪自尽。道格拉斯说,那一带是两人5年前考虑要搬去买屋居住的所在。道格拉斯说,妻子写作的前6年,显得无忧无虑,她先完成中国飞弹之父钱学森的传记,然后着手南京大屠杀题材,出书之后,声名鹊起,演讲邀约多了,她想保有私生活,选择隐遁下来。他们搬到离思科科技很近的新家,道格拉斯上班近,张纯如每天“上班”就是从卧房走到书房。“Rapeof Nanking会是以后大家记得Iris Chang的一本书,”道格拉斯说,这本书以后,卖逾40万册,并且很多人找上张纯如,给她故事,希望她把故事写出来,“ 她擅于保存整理史料,有好多题材等着她去写……”想到爱妻毅然抛下的人生,道格拉斯哭了。张纯如在留给家人的短信中表示,希望家人记得生病前的她,“曾认真生活,为目标、写作和家人真诚奉献过”。

各界痛悼张纯如

  张纯如自杀事件在美国华人小区引起强烈震撼,各种媒体在11日都在醒目位置刊出了她的照片和生平。与她有多年交往的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发言人丁元表示,张纯如有很强烈的正义感,她在主流社会中树立了华裔的良好形象,很多华裔青年也都把她看成是学习的好榜样。一位诗人写诗痛悼张纯如:
一个最不应该走的人怎么就走了呢?
36岁,正是似锦年华,而且是那样的才华横溢。
我们虽不曾相识,但已在《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里相交。
是你把日本费尽心机欲盖弥彰的过往罪恶揭露到了西方世界。
你那么清纯,却涉足了如此血腥悲惨而又沉重的领域。
你在历史的泥沼里跋涉,
是残忍卑劣和人性的负面在摧残你鲜活的生命,令你精神崩溃。
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
是为了警醒将要被岁月的风尘麻木了的记忆和心灵。
我深知,我们挖掘并书写这段人类历史上最丑陋的一页,
不是为了种植仇恨,而是为了唤醒良知。
张纯如女士安息吧。
我深信在天国的你,
心情会永远阳光明媚。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3/8879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