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将2008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授予芬兰前总统马尔蒂.阿赫蒂萨里,以表彰他“30多年来在各大洲为化解国际冲突所作出的重要努力”。
阿赫蒂萨里1937年生于维堡,1965年进入芬兰外交部,1994年-2005年出任芬兰首位民选总统,尤其是促成印度尼西亚政府2005年和“自由亚齐运动”达成和解,从而结束了在亚齐地区长达30年的流血冲突。此外,他也协助调停纳米比亚、科索沃、伊拉克、北爱尔兰等地的纷争。
但是,因阿赫蒂萨里曾建议科索沃“在国际监督下独立”,部分俄罗斯外交官和政界人士对其获奖表示不满。塞尔维亚前总理科什图尼察则认为,阿赫蒂萨里获奖是“政治性”决定。
此前一天,瑞典文学院宣布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著名作家让.马里.居斯塔夫.勒.克莱齐奥。克莱齐奥1940年生于法国尼斯,是20世纪后半期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他在世界各地的长年游历为其作品提供了浓郁的异域风情,代表作有《诉讼笔录》、《寻金者》、《罗德里格岛游记》等。
10月8日,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美国日裔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查尔菲,以及美国华裔科学家钱永健。他们三人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方面有突出成就。钱永健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也是继李远哲(1986年)之后第二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华裔科学家。
10月7日,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发现了亚原子物理学中自发对称性破缺机制的美籍科学家南部阳一郎,以及发现有关对称性破缺起源的日本科学家小林诚和益川敏英。3名物理学家分别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通过数学模型“预言”了量子世界自发性对称破缺现象的存在机制和根源。
10月6日,来自法国和德国的3名科学家因发现导致艾滋病与宫颈癌的病毒分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是发现导致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德国人哈拉尔德.楚尔.豪森,以及发现艾滋病病毒的法国人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
按照传统,诺贝尔奖正式颁奖典礼将于12月10日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平奖颁奖仪式)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今年诺贝尔奖每项奖金仍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