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人们淡忘的那些年,马原自己斥资百万,走了2万多里路,采访了120多位中国老中青作家,花了几年时间拍摄了一部名为《中国文学梦──许多种声音》的电视专题片。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前所未有的、有关文学的电视专题片,完成近10年却至今没有人愿意将之买下。那部片子正在随著录像带磁纪录期限的逼近而消耗着生命。《中国文学梦》真的只成为马原的一个梦,这个梦耗尽他那些年里能挣到的所有的钱,并欠下近20万元的债务,血本无归。
最早知道马原的名字,是在十几年前全民崇尚文学的年代,那时的马原作为先锋文学的领军人物,因为《冈底斯的诱惑》、《虚构》等等让人惊讶不已的作品,让爱读小说的人们记住了名字。然而后来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文学先锋”在文化界杳无踪影,马原便成为一个被遗忘的名字。十几年时间过去,影视畅行天下,文学难领时代之风骚,似乎也无人在意有多少名字被淡忘。
进入新千年之后,当上上海同济大学中文系老师的马原逐渐回到人们的视野,今年8月,一则有关他的消息耐人寻味:在他被人们淡忘的那些年,马原自己斥资百万,走了2万多里路,采访了120多位中国老中青作家,花了几年时间拍摄了一部名为《中国文学梦──许多种声音》的电视专题片。著名作家陈村称:“这是中国当代文学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大规模拍摄。”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前所未有的、有关文学的电视专题片,完成近10年却至今找不到伯乐,没有人愿意将之买下在电视台播出。那部片子正在随著录像带磁纪录期限的逼近而消耗着生命。《中国文学梦》真的只成为马原的一个梦,这个梦耗尽他那些年里能挣到的所有的钱,并欠下近20万元的债务,血本无归。
当记者因此开始寻找马原时,碰巧他应贝塔斯曼出版集团之邀,来京参加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举办的贝塔斯曼“蓝色沙发现场秀”。那天,他坐在蓝色沙发上告诉人们的,是他要做导演的消息,他将自己的小说《游神》和《死亡的诗意》改编成一部电影,不久就要开拍了。
一部《中国文学梦》无人问津,一个曾经的先锋作家变成了电影导演,这样的消息不由让人心生感慨:那个文学为尊的年代真的是一去不复返了。然而,当记者面对马原时,这个似乎总以狂飙突进的姿态行走于社会风潮之中的东北汉子,并不那么伤感。 (北京青年报)
拥抱新生活── / 马原与他血本无归的中国文学梦 / ◆ 刘?糁 贾婷
日期:
04年09月4期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3/7975
Copyright© 中文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