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之后,台海的战和问题备受世界各方关注。国际军事专家认为,未来数年台海有可能是世界动荡不安的地区之一。在分裂与统一无法最终和平解决之际,“ 台海大战”也许难以避免。美国著名智囊库──兰德公司新近提出报告,其内容包括从论据到推断,从数字到事实,从历史到现实。兰德将大陆对台湾的一战定在2005年的某一天。兰德认为,“ 尽管诸如对台湾实施有限的导弹袭击等胁迫性作战方案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对台动武时最有可能采取的方式,我们却对更为极端的方案──直接的空中进攻和两栖登陆作战进行了评估。”一些军事专家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六条:
一是海峡两岸的冲突形式可能是“ 突然全面登岛进攻”。人民解放军过去的战役都是以大规模突然袭击开始的。中国的军事谋略专家认为,到领导层决定使用武力时,海峡两岸的分歧已无法弥合,有限的攻击根本无法劝阻台湾;二是这种方案作为“ 最坏情况”,是中国军方谋略人员最感兴趣的方案;三是大陆攻打台湾的可能性和对进攻的结果预测,对全面认识海峡两岸之间的力量对比十分重要,进攻台湾可能成功或不尽成功的证据,直接影响大陆动武的能力;四是大陆进攻台湾的威胁是否可信,决定了大陆能否兑现其它较低级别的威胁,或将遭受更多损害的威胁,使对方屈服或妥协,潜在的暴力影响着人的抉择;五是虽然大陆不大可能孤注一掷,但重要的是把解放军如何实施作战的行动方案想透,尽管大陆进攻台湾没有全球核大战带来的大破坏那样可怕,但它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严重问题;六是大陆登岛进攻方案包含许多具体内容,而这些内容可能是其它对台胁迫手段的组成部分。较低级别的冲突更可能发生,如海上封锁、持久的消耗战等,都应该在考虑之中,最明显而最重要的较低级别的冲突是使用常规地对地导弹攻击台湾的重要目标。
兰德设想,大陆进攻台湾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双方争夺制空权。除空对空作战外,空中作战还包括大陆对台湾的空军基地、地空导弹阵地、早期预警雷达和指挥与控制设施实施导弹攻击和空中打击;第二阶段可能与第一阶段同时开始,主要争夺海峡制海权。参战部队包括空中力量、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和岸基反舰导弹部队。反航空兵作战、反水面舰艇作战和反潜作战登陆,都将是这一阶段的内容;第三阶段,大陆方面一旦夺取了制空权,后续空中打击将集中在摧毁沿岸据点、台湾军队的炮兵和装甲集群,全面软化台湾岛上的防御体系;第四阶段,将是在台湾沿海实施登陆作战的阶段,这一阶段将包括两栖登陆、伞兵突击和直升机攻击,其目的是在岛上建立坚固的立足点、打垮台湾军队的最后抵抗。
对此,兰德更关注的是夺取制空权的战斗。他们认为,从历史上看,制空权和制海权是成功实施两栖登陆和空降突击的先决条件。人民解放军海军只有每次运送一个师的两栖输送能力,要全面进攻台湾,他们必须使用大量的商用船,而没有制空权与制海权,用非武装商船进行渡海运输是不可能的。因此,兰德最后的结论是,争夺制空权和制海权将是“台海战役”的关键。
尽管兰德号称世界军事智囊库,然而,对于可能发生于2005年的“台海大战”仍有一些不可确定的方面,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究竟投入多大兵力,他们无法得出准确的结论。不过,他们设想了三种方案,一种是基本力量,一种是大规模力量,一种是未来力量。在他们看来,基本力量和大规模力量是有参照系的,后者比前者大一倍,而未来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是个未知数。
他们在预测未来空战时,对可能发生的变量做了详细分析,并选用了兰德公司的“ 联合一体化应急作战模型”,认为客观存在最符合这些标准。兰德公司的“联合一体化应急作战模型”,是一种战区作战模型,用于支持他们在这个项目中所强调的那种探索分析。使用公开来源资料准备好数据库之后,他们曾经进行了1700多次的仿真运行,来检验一种基本方案和许多其它假设的情况。
兰德报告说:“ 我们先进行了一系列的初期运行,来明确哪些是可能在台海战争的结果中发挥决定作用的因素,然后,我们对下列七个变量进行了大量的敏感性分析。”这七大变量是:中国投入攻击的空中部队的规模和数量与编成;战争双方拥有“发射后不管”的超视距中程空空导弹的数量;大陆使用的中、近程弹道导弹的数量和质量;大陆拥有的先进精确制导弹药,如激光制导炸弹、全球定位系统制导武器的数量;台湾空军出动战斗架次的素质;在美国决定干预的情况下,美国陆基和海基空中力量与台湾防御的程度。
不过,对此,兰德又有些不自信,“我们分析不够严谨,不能提供具体的消耗估计,但如果两支海军在台湾海峡迎头相撞,哪一方都不能期望轻易取胜。基本设想是,中国海军在进攻发起日的初期战斗中,同台湾海军交战,初战之后,由防护单薄的特遣突击群组成的进攻舰队在无数小型战舰和导弹艇的庇护下,开始横渡台湾海峡。在这种假定中,大陆海军的潜艇使台湾海军的水面舰艇蒙受重大损失。如上所述,台湾海峡的环境对反潜作战来说是非常糟糕的。台湾的固定翼和旋转翼反潜战飞机能否在激烈的空战中有效作战,值得人们怀疑。例如,‘ 成功 ’级和‘ 康定 ’级护卫舰,可能被大陆空中、水面和水下联合作战能力压垮。”
兰德指出:“双方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目标定位。机载监视平台肯定是另一方防空战的首选目标,并且双方都可能用强干扰和其它电子干扰技术,因此,可能不会在防空区外的最大射程上使用武器。误伤肯定会是一个值得担心的问题。能够清楚而连贯地掌握不断发展的战斗情况的一方,获胜的机会将更大。“ 在这里,兰德显然认为虽然空海战相当残酷,但大陆取得胜利是有可能的。计算器仿真的结果,大陆获得胜利的几率超过了70%以上。”
一是海峡两岸的冲突形式可能是“ 突然全面登岛进攻”。人民解放军过去的战役都是以大规模突然袭击开始的。中国的军事谋略专家认为,到领导层决定使用武力时,海峡两岸的分歧已无法弥合,有限的攻击根本无法劝阻台湾;二是这种方案作为“ 最坏情况”,是中国军方谋略人员最感兴趣的方案;三是大陆攻打台湾的可能性和对进攻的结果预测,对全面认识海峡两岸之间的力量对比十分重要,进攻台湾可能成功或不尽成功的证据,直接影响大陆动武的能力;四是大陆进攻台湾的威胁是否可信,决定了大陆能否兑现其它较低级别的威胁,或将遭受更多损害的威胁,使对方屈服或妥协,潜在的暴力影响着人的抉择;五是虽然大陆不大可能孤注一掷,但重要的是把解放军如何实施作战的行动方案想透,尽管大陆进攻台湾没有全球核大战带来的大破坏那样可怕,但它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严重问题;六是大陆登岛进攻方案包含许多具体内容,而这些内容可能是其它对台胁迫手段的组成部分。较低级别的冲突更可能发生,如海上封锁、持久的消耗战等,都应该在考虑之中,最明显而最重要的较低级别的冲突是使用常规地对地导弹攻击台湾的重要目标。
兰德设想,大陆进攻台湾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双方争夺制空权。除空对空作战外,空中作战还包括大陆对台湾的空军基地、地空导弹阵地、早期预警雷达和指挥与控制设施实施导弹攻击和空中打击;第二阶段可能与第一阶段同时开始,主要争夺海峡制海权。参战部队包括空中力量、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和岸基反舰导弹部队。反航空兵作战、反水面舰艇作战和反潜作战登陆,都将是这一阶段的内容;第三阶段,大陆方面一旦夺取了制空权,后续空中打击将集中在摧毁沿岸据点、台湾军队的炮兵和装甲集群,全面软化台湾岛上的防御体系;第四阶段,将是在台湾沿海实施登陆作战的阶段,这一阶段将包括两栖登陆、伞兵突击和直升机攻击,其目的是在岛上建立坚固的立足点、打垮台湾军队的最后抵抗。
对此,兰德更关注的是夺取制空权的战斗。他们认为,从历史上看,制空权和制海权是成功实施两栖登陆和空降突击的先决条件。人民解放军海军只有每次运送一个师的两栖输送能力,要全面进攻台湾,他们必须使用大量的商用船,而没有制空权与制海权,用非武装商船进行渡海运输是不可能的。因此,兰德最后的结论是,争夺制空权和制海权将是“台海战役”的关键。
尽管兰德号称世界军事智囊库,然而,对于可能发生于2005年的“台海大战”仍有一些不可确定的方面,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究竟投入多大兵力,他们无法得出准确的结论。不过,他们设想了三种方案,一种是基本力量,一种是大规模力量,一种是未来力量。在他们看来,基本力量和大规模力量是有参照系的,后者比前者大一倍,而未来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是个未知数。
他们在预测未来空战时,对可能发生的变量做了详细分析,并选用了兰德公司的“ 联合一体化应急作战模型”,认为客观存在最符合这些标准。兰德公司的“联合一体化应急作战模型”,是一种战区作战模型,用于支持他们在这个项目中所强调的那种探索分析。使用公开来源资料准备好数据库之后,他们曾经进行了1700多次的仿真运行,来检验一种基本方案和许多其它假设的情况。
兰德报告说:“ 我们先进行了一系列的初期运行,来明确哪些是可能在台海战争的结果中发挥决定作用的因素,然后,我们对下列七个变量进行了大量的敏感性分析。”这七大变量是:中国投入攻击的空中部队的规模和数量与编成;战争双方拥有“发射后不管”的超视距中程空空导弹的数量;大陆使用的中、近程弹道导弹的数量和质量;大陆拥有的先进精确制导弹药,如激光制导炸弹、全球定位系统制导武器的数量;台湾空军出动战斗架次的素质;在美国决定干预的情况下,美国陆基和海基空中力量与台湾防御的程度。
不过,对此,兰德又有些不自信,“我们分析不够严谨,不能提供具体的消耗估计,但如果两支海军在台湾海峡迎头相撞,哪一方都不能期望轻易取胜。基本设想是,中国海军在进攻发起日的初期战斗中,同台湾海军交战,初战之后,由防护单薄的特遣突击群组成的进攻舰队在无数小型战舰和导弹艇的庇护下,开始横渡台湾海峡。在这种假定中,大陆海军的潜艇使台湾海军的水面舰艇蒙受重大损失。如上所述,台湾海峡的环境对反潜作战来说是非常糟糕的。台湾的固定翼和旋转翼反潜战飞机能否在激烈的空战中有效作战,值得人们怀疑。例如,‘ 成功 ’级和‘ 康定 ’级护卫舰,可能被大陆空中、水面和水下联合作战能力压垮。”
兰德指出:“双方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目标定位。机载监视平台肯定是另一方防空战的首选目标,并且双方都可能用强干扰和其它电子干扰技术,因此,可能不会在防空区外的最大射程上使用武器。误伤肯定会是一个值得担心的问题。能够清楚而连贯地掌握不断发展的战斗情况的一方,获胜的机会将更大。“ 在这里,兰德显然认为虽然空海战相当残酷,但大陆取得胜利是有可能的。计算器仿真的结果,大陆获得胜利的几率超过了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