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人类进入第三次世界大战前夜?
日期: 06年08月2期

  不久前,美国国会前众院议长纽特.金里奇危言耸听地说:“在我看来,我们已经身陷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初级阶段了。”随即,美国《外交政策》杂志高级编辑大卫.波斯科在《洛杉矶时报》发表一篇名为“这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前夜吗?”的文章,其理由就是:当中东硝烟弥漫之际,其它地区也不平静,这些陷入战乱的地区很可能成为点燃整个世界的火药桶。
  波斯科的文章一开始就回述一战爆发的情形: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加夫里洛.普林齐普将手枪对准了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尽管这名年轻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很快就被警察逮到,但这起刺杀事件在民众中激起的强烈情绪却难以控制。之后爆发的一战共夺去1000万条生命、打垮了4个帝国、使20多个国家难逃战火。
  作者接著说,今年夏天同样炎热,战火纷飞的中东土地上,和平显得异常脆弱。在黎巴嫩的流血事件只是整个大动荡中的一个高潮——伊拉克7月经历著自2003年美军入侵后最为血腥的日子;在阿富汗南部,塔利班武装分子烧毁学校、攻击村庄,当地维持秩序的联合国和北约部队却丝毫不能控制局面;拥有核武器的印度仍在清理大规模恐怖袭击留下的满目疮痍。全世界好像淹没在武器竞赛之中,朝鲜和伊朗不顾一切地发展核能力,远程导弹技术像病毒一样传播著。
  作者还想像出几种可能引发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伊朗:当以色列军队在黎南部继续深入并摧毁真主党时,情报官员监测到伊朗已派出远程导弹舰队对准黎巴嫩,以色列决定同时对导弹舰队和伊朗境内核设施进行军事打击。当伊朗从军事打击中恢复过来后,伊斯兰革命卫队迅速突破伊拉克边境,狠狠报复以色列的同盟美国。叙利亚、约旦、埃及和沙特政府不得不面对此起彼伏的民众示威游行,要求政府出兵惩治以色列,最终政府被迫屈服,大规模的地区战争爆发。
  导弹发射:就在全世界紧盯中东局势时,朝鲜决定将导弹试射推到“悬崖边”:一枚预计落在日本海的导弹鬼使神差地落在东京市内,多名日本人丧生。这激怒了日本的盟友美国,朝鲜境内的导弹和核设施立刻遭到美国的狂轰滥炸。朝鲜又对首尔发起炮轰,韩国和美国联手攻入朝鲜境内,从南向北挺进。与此同时,中国军队不得不跨越鸭绿江“阻止大批朝鲜难民的拥入”,并与北进美军相遇,世界超级大国和新兴强国就此兵刃相见。
  核武失控:多年来“基地”组织视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为眼中钉,该组织终于在一片大乱中除掉了他,巴基斯坦军队试图控制局面,与流窜的武装分子混战,该国陷入混乱。美国向巴基斯坦派出特别行动部队确保该国核设施的安全,却面临当地暴徒的威胁。
  帝国反击:要求民主改革的压力在白俄罗斯猛然爆发,示威者聚集在议会外面,总统卢卡申科要求俄罗斯支援。当示威者遭到殴打或杀害后请求援助,北约成员国波兰仍对遭苏联压迫的历史心存不满,因此对白俄罗斯的反对派实施人道主义保护。波俄军队发生了冲突,俄罗斯与北约的对抗开始。
  然后,文章还对当今的国际秩序提出质疑:过去,两个互相竞争的超级大国由于担心地区冲突升级,它们会管住羽翼下的那些好战国家,如今,哪个大国有能力声称可以管住德黑兰或平壤?当然,文章也肯定当今世界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即两次大战前的德国和二战前的日本都决心重新打造国际秩序,但现在,没有哪个大国有这样的决心。
  同时,文章也客观地指出全球有不少制约大战的因素,如中国是一个迅速崛起的大国——这是国际关系中一个不稳定的现象——但中国似乎更注意经济增长,而不是军事占领;俄罗斯虽对丧失超级大国的地位心存不满,但它并不愿意挑战美国的军事优势,它更感兴趣的是挖掘国内丰富的油气资源。核武的恐怖平衡也构成强权之间不敢轻启战端的制约因素。尽管联合国安理会拖拖拉拉,但它仍定期让大国代表们汇聚一堂,处理正在发展的危机,等等。
  这篇文章引起巨大反响,媒体掀起讨论热潮,一些宗教网站则惊呼世界末日来临。不过,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研究员袁鹏对此有不同看法。他指出,一战对阵双方是协约国和同盟国,二战则是轴心国和同盟国。但今天,世界主要国家之间还没有形成两大敌对的阵营,大国之间的关系主流还是合作关系。
  事实上,第三次世界大战可能爆发之说或者中美之间的战争,甚至美俄新冷战等都属于老调重弹,不少西方学者也将此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袁鹏认为,这类说法至少反映现在的全球冲突热点确实比以前更多,而且在同一时间集中爆发。不过,这些国家虽被美国称为“邪恶轴心”,但它们之间并没有结盟关系。而美国与主要大国之间同样也没有结盟关系,跟欧洲国家的立场尚有分歧,更不用说是跟中俄了。
  也有美国学者认为,这是新保守派的“阴谋”:他们眼见失势,希望藉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个话题重整旗鼓,甚至鼓动美国藉机向中东推进。袁鹏认为,这种论调符合美国的民族心理和某些利益集团的利益。
  袁鹏还指出,现在确实存在著几种力量的对垒情况。如极端伊斯兰世界与美国的对垒,但恐怖主义形成不了发动世界级战争的力量。事实上,现在发生的战争都与恐怖主义无关,比如伊拉克战争是因为情报失误,或者说美国别有用心,黎以冲突则由来已久,而且黎巴嫩和伊拉克都没有得到大国支持,所以只能算是地区性冲突。
  (摘自《环球时报》记者 李宏伟 张楠伊)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3/19119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