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18日13时42分,韩国前总统金大中在首都首尔市中心的塞弗伦斯医院去世,享年85岁,韩国各界表示巨大悲痛。韩国政府决定为他举行规格最高的国葬,以彰显其为国家发展、民主化与朝鲜半岛和平所作出的贡献。
这是韩国历史上第二次国葬,也是首次为卸任总统举行国葬。金大中1998年2月25日就任韩国第15届总统,并因促成韩朝首脑首次会谈而赢得2000年诺贝尔和平奖。
金大中的入殓仪式20日中午在塞弗伦斯医院临时灵堂举行,灵柩随后被运往设立在国会正门前的正式灵堂。据悉,入殓仪式是按天主教方式举行的。仪式过程没有对外公开,只有遗属和一些工作人员参加。据悉,金大中穿著夫人李姬镐事先准备的寿衣,被安置在绘有凤凰(象徵总统地位的标志)的棺木里。
据报道,韩国政府此前主张规格低于国葬的国民葬,但金大中遗属和在野党民主党要求举行国葬,双方经协商后决定举行为期6天的国葬。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3日举行,之后遗体将下葬在首尔铜雀洞国立墓园的总统墓区。
根据韩国法律,前总统的葬礼规格可以是“国葬”(以国家名义、为前总统或功勋人士举行的葬礼)或“国民葬”(以全体国民名义、为对国家和社会有巨大贡献的人士举行的葬礼),家属亦可考虑“家族葬”。此前只有任内遇刺身亡的前总统朴正熙一人举行了国葬(1979年);前总统崔圭夏和卢武铉举行的是国民葬,首任总统李承晚及其继任者尹谱善举行的是家族葬。
据了解,国葬由政府负担全部费用,全国在国葬期间降半旗,下葬当天全国放假;国民葬由政府负担部分丧葬费用,葬礼时间、墓地选址等将最大程度地尊重遗属的意愿,全国只在下葬当天降半旗,也不会全国放假;家族葬的一切形式和程序均由家属决定。
另一方面,多国领导人向韩方发去唁电。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除唁电外,并派出以劳动党中央书记金己男等6人组成的特使吊唁团赴韩吊唁金大中。
朝中社19日凌晨连续播报两条有关金大中去世的英文电讯稿,并播发金正日致金大中遗属的唁电。“获悉前总统金大中不幸逝世的消息后,我谨向金大中遗孀李姬镐女士及遗属对金大中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尽管他不幸辞世,他为达成民族和解和实现统一愿望所作功绩将与(朝鲜)民族长存。”
金大中除了毕生致力于韩国民主化进程,这位前总统的另一功绩就是倡导“阳光政策”,推动朝鲜半岛民族和解和统一事业。他曾在2000年作为韩国总统首次访问平壤,与金正日会晤并签署历史性的《南北共同宣言》,推动朝韩关系一度明显缓和。
金大中方面的代表朴智元议员19日在首尔向媒体宣布,朝鲜亚太和平委员会当天向金大中和平中心发来唁电说,根据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的指示,朝鲜将派专人携带金正日敬献的花圈前来韩国,对金大中因病去世表示哀悼。韩国宣布从尊重遗属心愿和南北关系考虑出发,接受朝鲜代表团赴韩吊唁。
由金己男率领的朝鲜特使吊唁团8月21日下午乘专机飞抵韩国首尔金浦机场,而后直奔设在韩国国会的金大中正式灵堂。吊唁团并向金大中的遗像敬献了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名义送的花圈。之后吊唁团探望了金大中遗孀李姬镐,转达金正日的慰问。根据计划,朝鲜吊唁团定于22日结束在韩日程返回朝鲜。这是自去年2月李明博政府上台以来朝鲜高级别官员首次前来韩国。
观察人士认为,“葬礼外交”或为朝韩关系缓和提供又一契机。韩国现代集团创始人郑周永2001年去世时,朝鲜曾派代表团赴韩吊唁。金大中执政时期对朝推行的“阳光政策”,现代集团及郑周永以民间身份发挥著重要作用。
此外,朝鲜方面20日通知韩方,从本月21日起解除去年12月1日起实施的陆路边境通行和逗留限制措施,恢复京义线铁路货运和开城南北经济合作协议事务所的正常运行,临时恢复南北红十字会板门店事务所的直通电话以方便处理与朝鲜特使吊唁团访韩有关事宜等。(相关报道见36版)
链接:
韩国火箭发射受挫
8月19日,韩国首枚运载火箭“罗老”号因为“技术故障”在临发射前7分56秒紧急叫停,发射日期被迫再次推迟。至此,韩国火箭发射已经推迟了7次。
据罗老宇航中心方面说,“罗老”号(KSLV-1)在预定发射时间前15分钟启动了自动发射程序,由于出现“技术性问题”,自动发射程序被中止执行。韩国教育科技部一名官员说,由于一个高压舱供压不足,导致一个阀门无法正常工作。火箭燃料和助燃剂将被抽出。韩国和俄罗斯专家将在仔细检查后决定是将火箭送回厂房还是再次注入燃料准备发射。
“罗老”号全名“韩国航天运载器”,因在韩国南部全罗南道高兴郡外罗老岛罗老宇航中心发射而得名。火箭总重140吨、长33米、直径2.9米,计划把一颗重100公斤的卫星送入地球轨道。这一耗资约4亿美元的项目始于2002年,由俄罗斯提供技术援助。“罗老”号为两级火箭,一级火箭由俄罗斯制造,二级火箭由韩国制造。火箭原定2007年10月发射。